亂世良臣——王猛,平定西陲,率軍滅亡前燕,幫助符堅統一北方

2024年12月06日20:23:07 歷史 1005

他是人稱「賽諸葛」的頂級謀略家,也是於亂世棋局中精準落子的棋手。他輔佐苻堅定國安邦,在亂世之中成就了完美的君臣關係,也因英年早逝留下了壯志難酬的千古遺憾。

亂世良臣——王猛,平定西陲,率軍滅亡前燕,幫助符堅統一北方 - 天天要聞

他就是「捫虱而談、縱論天下」的前秦丞相——王猛。

亂世良臣——王猛,平定西陲,率軍滅亡前燕,幫助符堅統一北方 - 天天要聞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後,天下四分五裂,各方勢力相繼建立了五六十個政權,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有二十多個。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至暗時期,也是一個戰亂頻仍的大割據時代。這段歷史被稱為東晉十六國,也稱五胡十六國。

相對於南方的東晉王朝,北方的十六國更加的混亂不堪。各政權之間相互攻討,將北方置於烽火狼煙之中,也使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在北方眾多政權之中,有一個叫前秦的割據政權,逐漸有了統一北方的實力。因為前秦出現了一個人,在他的治理下,前秦蒸蒸日上,國富軍強。

這個人,就是王猛。

亂世良臣——王猛,平定西陲,率軍滅亡前燕,幫助符堅統一北方 - 天天要聞

王猛劇照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劇縣(今山東省壽光市)人。前秦時期大臣、政治家、軍事家,封清河郡侯。苻堅手下的第一謀士,也是苻堅的鐵杆哥們。

公元325年,東晉太寧三年。王猛出生於青州北海郡劇縣。王猛出生時,他的家鄉青州已經被外族人石勒佔領,隨後中原大地戰火紛飛,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的生活之中。幼年的王猛只能跟隨家人顛沛流離,輾轉來到了魏郡(今河北魏縣)定居。

王猛一家雖然暫時有了容身之所,但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為了養家糊口,年紀輕輕的王猛便以販賣簸箕為業,成了擺攤設點的小商販。但王猛從小就人窮志不窮,在戰火紛飛的凄風苦雨中,王猛一邊賣簸箕為生,一邊手不釋卷的看書學習,尤其愛看兵書。晚上的時候,王猛家裡沒錢買油點燈,他就到屋外習練武藝,強身健體,王猛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

長大後的王猛,相貌俊偉,為人謹慎,性格大度,生活中的小事他從不放在心上,也不屑於結交那些庸俗之輩,面對別人的恥笑他也毫不介意,依然我行我素,悠然自得。《晉書·載記·第十三十四》記載:「猛瑰姿俊偉。博學好兵書,謹重嚴毅,氣度雄遠,細事不幹其慮,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通,是以浮華之士咸輕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懷。」

後來王猛到後趙的國都鄴城遊學,然而,他一個無權無勢的庶民根本入不了達官顯貴的眼,達官貴人們都瞧不起他。唯獨有著「知人之鑒」稱號的後趙侍中徐統,覺得王猛絕非等閑之輩,將來大有前途,於是邀請他做自己的功曹,但被王猛拒絕。

王猛拒絕徐統的邀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王猛有著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他認為自己的才能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做一個功曹之類的小官職。王猛自小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渴望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華,為一國的君王干大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亂世良臣——王猛,平定西陲,率軍滅亡前燕,幫助符堅統一北方 - 天天要聞

其次,當時的後趙政權內部混亂。後趙暴君石虎死後,他的幾個兒子為爭奪皇位殺得你死我活,政權動蕩不安。在這樣的環境下,王猛認為後趙難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也無法為百姓帶來安定和繁榮。

最後,王猛在等待更合適的時機和明主。他希望能夠覓得一位合乎自己志趣的明君,方能在這亂世中大展一番宏圖。王猛審時度勢,深知在不合適的時機和政權下效力,可能會浪費自己的才華,甚至陷入危險之中。

王猛拒絕徐統的做官邀請後,到了華山隱居,期待明主的出現和等待時機的到來。

公元354年,東晉永和十年。歷史上發生了著名的「桓溫北伐」。桓溫入關後,王猛身穿麻布短衣,前去投奔桓溫,桓溫也熱情地接待了他。王猛一邊和桓溫談論國家大事,一邊旁若無人的捉著身上的虱子,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捫虱而談」。

亂世良臣——王猛,平定西陲,率軍滅亡前燕,幫助符堅統一北方 - 天天要聞

桓溫十分欣賞王猛的才華,所以留下了王猛輔助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王猛發現桓溫並非自己心中的明主。後來桓溫被前秦的軍隊打敗,他只得退兵。臨行前,桓溫賜給王猛華車良馬,又授予高級官職都護,請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心想在士族盤踞的東晉朝廷里,自己很難有所作為,追隨桓溫則等於助其篡晉,勢必玷污清名。他回到華山請教老師,老師不贊成王猛前往東晉,並告訴他將來自然有施展抱負的機會。於是王猛謝絕桓溫,留在了北方,繼續隱居讀書。

公元355年,前秦皇始五年。一代雄主苻健駕崩,苻健的兒子苻生繼位後,殘忍暴虐,嗜殺成性。苻健的侄子苻堅,眼見前秦政權危在旦夕,決定除掉苻生。當苻堅向呂婆樓請教如何除掉苻生時,呂婆樓力薦王猛。

苻堅派呂婆樓將王猛請來,兩人一見面便相見恨晚,談及天下大事,句句投機,苻堅覺得就像當年劉備遇到諸葛亮一般,如魚得水。《晉書》記載:「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於是,王猛留在了苻堅身邊,為他出謀劃策。

這一年,王猛三十歲。一段在亂世之中的完美君臣佳話就此開啟。

公元357年,前秦壽光三年。在王猛的謀划下,苻堅一舉誅滅苻生,成為前秦的第三位君王,改元永興,任命王猛為中書侍郎並掌握機要事務。

亂世良臣——王猛,平定西陲,率軍滅亡前燕,幫助符堅統一北方 - 天天要聞

王猛為官,律法嚴明,雷厲風行,對百姓申明善惡、嚴刑峻法,剷除了一大批橫行霸道的豪強和作惡多端的奸吏。

當時王猛將一名官員鞭笞至死並因此獲罪,苻堅便親自審問王猛,王猛向苻堅表示治理混亂的世道便需要嚴明的法律,而對於殘暴的人應當全部剷除以肅清地方。苻堅聽後十分贊同,將王猛比作名相管仲、子產,並赦免了他。《晉書》記載:「堅謂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產之儔也」。」由此可見王猛的所作所為,是深合苻堅的心意的,同時也說明王猛的能力也是很強的。

隨後王猛屢獲升遷,備受苻堅寵愛,一年之中陞官五次,擔任尚書左僕射、輔國將軍、司隸校尉等職,王猛一時之間可謂是權傾朝野,紅得發紫。此後王猛又被授予司徒、錄尚書事等職,但王猛很謙虛,認為自己沒有功勞,不接受任命。

亂世良臣——王猛,平定西陲,率軍滅亡前燕,幫助符堅統一北方 - 天天要聞

這一年,王猛三十六歲。

苻堅是氐族人,苻堅的前秦屬於北方少數民族政權,而王猛是漢人,對於前秦的那些王公貴族來說,王猛就是一個外族,苻堅如此重用王猛,他們心裡十分的嫉妒,而且王猛執法嚴明,傷害到了他們的切身利益,他們心裡也十分怨恨王猛。這些王公貴族聯合起來,明裡暗裡的對王猛下手。但王猛不畏強權,再加上苻堅的維護,很多王公貴族被殺和責罰。於是,這幫人再也不敢胡說八道和胡作非為了。

苻堅對王猛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王猛也沒有辜負苻堅對他的信任,他幫苻堅把前秦打理得有條不紊。

王猛選賢用能,整頓吏治,放開手腳改革,創立了薦舉賞罰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標準。地方官長分科薦舉名為孝悌、廉直、文學、政事的人才,上報中央;朝廷對被薦者一一加以考核,合格者分授官職,凡所薦人才名實相符者,則薦舉人受賞,否則受罰。凡年祿百石穀米以上的各級官吏,必須 「學通一經,才成一藝」,對於那些不通一經一藝者統統罷官為民。

亂世良臣——王猛,平定西陲,率軍滅亡前燕,幫助符堅統一北方 - 天天要聞

這一制度沉重地打擊了早已成為士族壟斷政權工具的九品中正制,也否定了十六國以來許多胡族軍閥統治者迷信武士,視文化知識的落後觀念,有效地提高了前秦各級官僚的智能素質。「才盡其用、官稱其職」的局面日益形成,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也為之一變,賄賂請託、恣意妄舉的腐敗現象逐漸消除,養廉知恥、勸業競學之風日盛。

王猛注重用先進的漢族文化來培養氏族人才,他倡導恢復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廣修學宮,聘任學者執教,並強制公卿以下子孫入學。苻堅每日親臨太學一次,考問諸生經義,品評優劣,並與博士講論學問。滅燕後,苻堅又親率太子,王侯公卿大夫之長子祭祀孔子,宣揚儒教。這一舉措使得先進的漢族傳統文化在北方得到復甦和振興,提高了氐族人民的文化素質,促進了民族融合。

王猛注重興修水利,通過獎勵農桑,努力發展社會生產。他鑿山起堤,疏通溝渠,使關中許多易遭旱災的土地得到灌溉。王猛還通過召還流民、徒民入關等途徑增加農業勞動力,並注意節約開支,降低官僚俸祿,減免部分租稅,以減輕人民負擔。前秦政府還經常派員巡察地方,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獎勵努力種田的農民。這一舉措使得前秦的農業生產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物質基礎大大增強。

王猛注意調整民族關係,促進民族融合。他作為漢人,和苻堅的友好信任,為氐漢兩族的團結樹立了最好的榜樣。他的這一舉措緩解了氐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矛盾,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為前秦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前秦在王猛的治理下,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國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晉書》記載:「猛宰政公平,流放屍素,拔幽滯,顯賢才,外修兵革,內綜儒學,勸課農桑, 教以廉恥,無罪而不刑,無才而不任,庶績咸熙,百揆時敘。於是兵強國富,垂及昇平,猛之力也。」

亂世良臣——王猛,平定西陲,率軍滅亡前燕,幫助符堅統一北方 - 天天要聞

除了治國理政,王猛在軍事上的才能和謀略,也是十分卓越的。

公元366年,前秦建元二年。前秦四面受敵,王猛為苻堅做的戰略規劃是,先統一北方,解除後顧之憂,然後再揮師南下,統一全國,建立萬世基業。五月,王猛通過一系列政治、軍事手段收服了匈奴劉氏部、烏桓獨孤部、鮮卑沒奕幹部。七月,王猛率軍進攻東晉荊州北境諸郡,初戰告捷,掠取一萬餘戶北還。

公元367年,前秦建元三年。王猛討平羌族叛亂頭目斂歧;四月,大破前涼,繼而兵不血刃,智擒原張氏部將李儼,奪占重鎮袍罕。十月,平定苻柳叛亂。

公元369年,前秦建元五年,苻堅討伐前燕,當時桓溫也北伐至枋頭,前燕請求苻堅一起對付東晉。在群臣都反對解救前燕的情況下,王猛力排眾議,向苻堅獻計「先救後取」,果然,在前秦和前燕的聯合下,桓溫被擊敗。戰爭結束後,前燕已經疲憊不堪,內部又發生了動亂,王猛親率三萬精兵大破前燕重鎮洛陽。

亂世良臣——王猛,平定西陲,率軍滅亡前燕,幫助符堅統一北方 - 天天要聞

此時,前燕的慕容垂為避內亂,帶著一家人跑到前秦尋求庇護。苻堅不僅以禮相待慕容垂一家,而且還給予高官厚祿。但王猛認為,慕容垂文武雙全深得人心,不僅驍勇善戰,而且素有賢名,又是前燕皇族之身,這樣的人絕不會久居人下。為了除掉這個後患,王猛向苻堅獻上了堪稱千古第一離間計的金刀計。此計環環相扣,招招致命,每一步都把人性和反應算計得清清楚楚,並且將之後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也全部考慮在內。

但王猛千算萬算,唯獨沒有算到苻堅會放過慕容垂,否則慕容垂必死無疑。可以說,苻堅放過慕容垂,是他一生做過最錯誤的事之一。

公元370年,建元六年。王猛率六萬精兵南下,大破晉陽,隨後揮師東進,包圍鄴城,一舉消滅了前燕。王猛在鄴城選賢舉能,除舊布新,安定人心,發展生產,前燕的百姓如同旱苗逢雨,歡欣雀躍。安定鄴城後,王猛又陸續消滅了仇池等殘餘割據勢力。不久,苻堅封王猛為清河郡侯,王猛入朝任丞相,掌管一切軍政大事。

亂世良臣——王猛,平定西陲,率軍滅亡前燕,幫助符堅統一北方 - 天天要聞

前秦滅燕之戰

這一年,王猛四十五歲。

在苻堅和王猛這對堪稱君臣楷模的治理下,不到十年,前秦就從一個內憂外患的西北小國,變成了統一北方的強大帝國,並且前秦愈戰愈強,大有統一全國之勢。

公元375年,前秦建元十一年。王猛因積勞成疾,最終病倒了。苻堅親自為王猛祈禱,並派侍臣遍禱於名山大川。七月,王猛病危,臨終前,王猛勸諫苻堅,在沒有徹底剷平國內的殘餘力量時,千萬不能南渡攻打晉朝,而要與之保持友好關係。鮮卑、羌族的首領才是我們的心腹大患,應該逐步將其除掉,以安定國家。說完便停止了呼吸。

王猛的臨終遺言對前秦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是王猛對苻堅的最後囑託,也是對前秦未來發展的重要規劃,展現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戰略眼光。可惜的是,苻堅後來沒有聽從王猛的遺言,斷然伐晉,在肥水大敗,慕容垂趁機復國,前秦土崩瓦解,王猛幾十年的努力,徹底化為灰燼。當然,這是後話了。

王猛死後,苻堅三次臨棺祭奠大哭,十分隆重地安葬了王猛,並追謚王猛為「武侯」。全國上下,哭聲震野,三日不絕。而且,王猛在歷史上的地位非常的高,他名列「唐朝武廟六十四將」、「宋朝武廟七十二將」,這些都是歷史給與他的最高評價,他當之無愧。

苻堅與王猛,一個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一個是王佐之才的良相。他們在亂世之中,共同鑄就了一段不朽的君臣佳話。在王猛的輔佐下,苻堅如日中天,萬事順遂。然而,當王猛離世後,苻堅就找不到方向了。王猛的早逝,無疑是歷史上的一大遺憾,他若不死,沒準苻堅真能統一全國,建立萬世基業。

亂世良臣——王猛,平定西陲,率軍滅亡前燕,幫助符堅統一北方 - 天天要聞

王猛塑像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王靜:《周易》在日本的早期傳播與影響 - 天天要聞

王靜:《周易》在日本的早期傳播與影響

囿於日本島國的環境與古代落後的航海技術,古代日本無法像古朝鮮那樣批量把學生送入太學。故此,書籍傳播成為古代日本汲取中國文化的重要手段。《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著作之一,儒家尊其為「群經之首」,道家將其列為「三玄之一」。
誰才是丐幫第一高手? - 天天要聞

誰才是丐幫第一高手?

金庸武俠當中,說到第一大門派,自然是非少林派莫屬。但是,如果說到第一大幫派,則是丐幫無疑。從唐代開始,一直到滿清乾隆年間,丐幫都是江湖上當之無愧的第一幫會,其影響力甚至還要在少林派之上。丐幫歷史悠久,勢力強大,其幫內高手也是為數眾多。今天,
唐王朝遇到最大危機(下):李世民奪回太原 - 天天要聞

唐王朝遇到最大危機(下):李世民奪回太原

上回我們說到劉武周受突厥支持,勢力壯大,妄圖奪取中原。公元619年,他派宋金剛進攻并州,李元吉棄太原,唐軍接連敗北,河東大部分淪陷,局勢危急。 李世民率唐軍主力西進,屯兵柏壁,與宋金剛對峙。他採取堅壁清野、疲敵戰術,派小股部隊騷擾,切斷其補
唐王朝最大的危機(上):太原淪陷。 - 天天要聞

唐王朝最大的危機(上):太原淪陷。

就在李淵和李世民在長安建立大唐的時候,他們的龍興之地太原遭受了來自劉武周和突厥的攻擊,太原,那可是李淵的老家啊,他的底子和大後方所在,所以李淵頓時慌了。 那麼問題來了,劉武周和突厥為何要偷李淵的老家呢?究其原因有二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