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明清書院 民國高小 新中國初中 六百年的學校為何如今成廢墟了

2024年11月27日11:03:08 歷史 1279

我們村明清書院 民國高小 新中國初中 六百年的學校為何如今成廢墟了 - 天天要聞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七八十年代的學校)

我們村學校原本是村上李姓那佔地百畝的祠堂和家廟東嶽廟所在地。據李姓族譜記載,明朝開始,身份顯赫的李姓在祠堂開設「濠源書院」,穿越明清兩朝直至科舉廢除,一李姓貢生與村上的周姓、郭姓、潘姓、姜姓、韓姓、高姓等出息人共同創辦了一所高等小學。

1938年日本鬼子先用飛機轟炸我村,炸平李家祠堂,將李姓家廟裡的80和尚跪成一排,用鐮刀割去頭顱。隨後將東嶽廟挖成圍溝,銷毀侵華殺僧的罪證。且在李姓祠堂處蓋起炮樓,與我村對峙。後在新四軍的領導下,被我村民兵打的晚上不敢在炮樓里睡覺,又挖地道「烏龜洞」。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燒了「烏龜洞」,炸平炮樓。填平圍溝,在鬼子圍牆據點內辦了高小。解放初改為初中學校內有小學。一直到70年代還常開設夜校,無償為附近所有村民掃盲。也是我們公社最大最氣派教學質量最高的學校。比公社學校要好很多,包括教師配置。最少都是老初中畢業的學生。四五個教師都是正兒八經的師範生。

1980年我們村的初中被撤銷,校長、教導主任和教師全轉移到公社初中繼續原職留用。一時公社初中九成教師都是我們村初中的老教師。而在校生,我們村的學生佔到三分之二。真不知道當時為何不把公社初中撤了併到我們村上來。我考初中時,因為才11歲,身高1米3多,體重42斤,因怕考上也走不動路去念書而想棄考。公社離我們村6華里,每天要走四趟,真的感覺有些吃不消。


我們村明清書院 民國高小 新中國初中 六百年的學校為何如今成廢墟了 - 天天要聞

(80年代學校)


一晃又二十年過去。2003年我村小學蓋起了教學樓。2016年左右改為鄉中心學校的教學點,2019年撤銷教學點,全部小學生要到鄉中心校念書。但村上有四五所民辦幼兒園。

我們村明清書院 民國高小 新中國初中 六百年的學校為何如今成廢墟了 - 天天要聞

(90年代的學校)

我6歲時因家裡大人怕我出門玩耍會掉水裡被淹死,於是花7毛錢的學費將我送到學校念書,權當把老師當成了保姆。班上有的學生比我大七八歲,常把我舉過頭頂當玩具玩。念到三年級時,因多了一門《自然》書,秋夏忙假因糧食太多了,又賣不掉,不用再向學校交糧食,學費漲價了,三塊多錢。四年級書又多了地理和歷史,四塊多錢,五年級沒漲價。

1985年到鄉初中念中學時,明明錄取通知書上寫的學雜費是10元,母親將學費用針縫在褲兜去學校報名時,居然漲了5毛錢,氣的我想退學,讓我來回白跑了12里路。初二學費降到7元,但比頭年的初二高兩元多。初三學費9塊多。班上有一半以上是補習生,不用交補習費。

1988年考上縣一中。那學費就高了,高一11塊錢,高三更多,高達17塊錢。那時補習考大學的很多,補習生按分數收補習費,但最少補習費是200,就是那種建檔的。分數低的有300、400、600最高達800元。因為我們縣數一中最好,每年考上大學的數量佔全縣所有高中的99.99%。我記得在高考前,校長給我們開會,說進考場千萬不要暴露是一中的學生。因在一中是倒數第一名,可能在其他學校就是第一名。如果不給人抄襲的話,人身有危險。

確實,那時我們高中每個年級只有四個班(高三補習班不算),文科班連上插班補習生能到90人。2008年時,在哈爾濱偶遇一個母校考出來的年輕大學生,他說一中一個年級有40多個班,當時我驚得嘴張的像瓢。

我們村那600多年的學校徹底消失了。據說學費越來越高,大學生也遍地都是,難道這就是村學校消失的進步?網上還有聲音,說好多學校都和房地產商人合作,搞掉村上學校,鎮上的高中,讓學生都到縣城念書,沒房子不給念!


我們村明清書院 民國高小 新中國初中 六百年的學校為何如今成廢墟了 - 天天要聞

(如今花園般的學校)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高志凱和他那句「在恆河畫一條線」的說法都火了。有網友還提議,這條線未來就應該叫「高志凱線」。印度人聽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條線的由來高志凱是一位智庫學者,他所說的畫一條線,實際上是針對臭名昭著的麥克馬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 天天要聞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公元 105 年,東漢宮廷宦官蔡倫將一批質地輕薄的 「新紙」 呈給漢和帝。誰也未曾料到,這看似尋常的發明,會成為撬動中華文明進程的槓桿。在此之前,竹簡笨重如石,絹帛貴比黃金,知識的傳播被牢牢鎖在少數人的書架上。
梅國強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梅國強同志逝世

湖北中醫藥大學7月7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傷寒學泰斗、國醫大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獲得者、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湖北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梅國強同志因病於2...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日本這個國家吧,大家都知道,文化獨特,傳統深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它那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還藏著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陋習。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一個特別奇葩的——「夜爬」。這玩意兒在日本社會裡流傳了好幾百年,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徹底廢除。背後原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