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洛陽人,年輕的時候和張儀共同拜鬼谷子為師,學習縱橫之術,幾年以後蘇秦覺得自己學有所成,就想要辭別老師,下山求取富貴功名。
臨行前鬼谷子送給蘇秦一部書,囑託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反覆學習,蘇秦鄭重的打開一看,原來是自己倒背如流的《陰符篇》,但是盛情難卻,蘇秦懷揣著書和自己的野心下山了。
蘇秦家本身是農戶家庭,變賣家產,四處籌借,得到了百兩金(春秋戰國的金就是黃銅),然後西奔秦國,想要學習自己的學長商鞅。
然而此時秦惠文王剛剛誅滅商鞅,還沒有完全掌握朝政大權,處於蟄伏期的三年中,對蘇秦的縱橫學說沒有感知,一年也沒有重用蘇秦,蘇秦盤纏用盡,窮困潦倒的回到了家裡。
俗話說,家是最溫暖的港灣,蘇秦學習的不是俗話,是縱橫術,因此,蘇秦的家別是一番滋味。
蘇秦回到家,妻子正在織布,看到蘇秦這窮困潦倒的樣子,連織布都沒有停下;蘇秦告訴嫂子自己飢腸轆轆,嫂子竟然當做沒有聽到,連飯都不給蘇秦做;蘇秦去找父母,父母連應都不應一聲。
蘇秦非常窘迫,眼含熱淚,委屈困苦到了極致,於是重新拿出鬼谷子贈送的《陰符篇》,晝夜苦讀,晚上實在困的要睡著的時候,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忍著疼痛繼續讀書,這就是頭懸樑錐刺股中「刺股」的典故。
就這樣又過了一年,蘇秦再次信心滿滿的走出了書房,這裡要說一個題外話就是很多書獃子覺得自己對很多東西背的滾瓜亂熟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實則背書和理解完全是兩個概念,更不要說活學活用了。
再次走出書房的蘇秦,對天下大勢另是一番看法,從趙國獲得了突破,一舉獲得趙國外相的職位,在趙國的資助下遊說山東各國,每遊說一個國家,就得到外相的任命,最終最後一站遊說楚國成功,開始返回趙國。
這裡仍然要解釋一下,蘇秦的六國相印,不是丞相的大印,是外相的大印,外相也就是外交部長的意思。
蘇秦回報趙王的路程中,路過東周,也就是自己的家鄉洛陽,父母聽說以後非常激動,鑒於古代沒有紅地毯,洒水掃地就是非常高的待遇,蘇秦家人洒水掃地三十里迎接蘇秦。
妻子嚇得不敢說話,嫂子跪下給蘇秦當歇馬石,父母嚇得戰戰兢兢,蘇秦就問嫂子為什麼以前對自己那麼傲慢,現在對自己如此恭敬,嫂子誠實的說:因為小叔子你現在職位高,錢財多。
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就會說以前的你對我愛理不理,今天的我讓你高攀不起,比如主父偃苦了一輩子,回到齊國擔任國相的位置,以前的朋友來找幫忙,主父偃擺了一大桌酒席,吃完飯,拿出五百金分給大家,然後極盡羞辱,告訴大家以後不要來往。
蘇秦卻非常清晰的感慨,人生在世,勢位富貴是不可忽視的,不僅沒有生氣,還廣泛資助自己宗族子弟學習,培養了蘇代蘇厲等縱橫家。
同時蘇秦說,假如我當時在洛陽有良田百頃,怎麼可能有今天的地位呢?
鄭州的大學,除了鄭大是211外,其他都是普通院校,出身農民子弟,大多數父母都是農民工或者在家種地的底層工作者,辛辛苦苦賺錢供子女讀書學習,這些大學生不以沒有考上一流高校為遺憾,不以父母的艱辛勞累為遺憾,不以荒廢光陰沒有刻苦求學為遺憾,不以自己無腦的從眾行為為遺憾……反而讓一句口號鼓動,就隨波逐流騎行到了開封,堵塞交通,衣食住行全無策劃,更無著落,垃圾遍地,小車亂放……
不知道那些在工地搬磚,在鄉間勞作的河南父母,看到自己孩子這樣的行為,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