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大選,特朗普贏得情緒之爭,那麼國會兩院也會一同拿下么?民主黨這回輸了個徹底,而選前並不被看好的特朗普,又何以取得歷史性的勝利呢?
美國大選投票結束,特朗普可以說是以大獲全勝收場,這與此前美國傳統媒體的各種民調、預測可謂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哈里斯終究是沒有斗過特朗普。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總統選舉的同時,國會兩院也在選舉。
特朗普不僅鎖定了總統選舉的勝局,共和黨還在國會兩院選舉中高歌猛進。其中美國參議院有34席進行改選,目前的結果是共和黨不僅保住了自己原有的議席,還至少拿下了民主黨的兩席,以51席對49席掌控了參議院。
目前的最新消息可以確認,共和黨已經拿下了參議院。而這次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進行換屆選舉,選前共和黨以微弱的優勢執掌眾議院,有望守住控制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基本可以確定,特朗普有可能獲得全面的、壓倒性勝利,從白宮到國會實現完全執政。在計票結束前,如果民主黨仍然沒有出現翻盤機會的話,那麼未來四年將形成共和黨在白宮和國會一家獨大的格局。
那麼,為什麼說特朗普這一次贏得的是情緒化之爭呢?有觀點認為,特朗普的獲勝路徑依靠的不是讓自己贏得更多好感,而是不斷凝聚民眾對對方的反感。因為共和黨和民主黨其實都沒有對美國這些年在經濟、政治和社會層面面臨的巨大問題,系統性地提出什麼有效的解決方案。
特朗普說的依然是提高關稅和降低所得稅的老話,而哈里斯雖然聲稱自己有「新的前進之路」,不斷保證自己與拜登有所不同,但具體有哪些區別她又說不出來。並且這次選舉的情緒化和2016年、2020年都不太一樣。
那個時候,選民們還在期待著白宮換人,但經過特朗普的四年任期和拜登的四年任期後,選民們對新政府和新的治國理政思路已經不抱有任何希望了。因此在今年的選舉中,選民的情緒化更加純粹,只為了表達懷疑和不快。
有人可能納悶了,為什麼輸掉一屆選舉後,特朗普依舊能捲土重來?儘管背著重重罪名,但還能重獲選民的青睞,在選前不被看好的特朗普,何以取得歷史性勝利呢?這個問題不僅出在特朗普身上,也在民主黨自己身上。
不過更大的原因還是要歸咎於民主黨不受歡迎,畢竟從競選投入來看,共和黨遠遜於對手。在美國大選進入倒計時階段時,哈里斯改變策略,將重點放在承諾解決問題和尋求共識上,而不再批評對手。
但相比於特朗普,哈里斯沒有「在任者優勢」,儘管哈里斯當了四年的副總統,但畢竟不是真正的決策者,很難有屬於自己的政績與特朗普競爭。
一些選民認為,哈里斯始終沒能提出明確的議程或推動變革性的政策,而是試圖僅僅憑藉「結束紛爭」這樣的口號毫不費力地走進白宮,那選民們是不會買賬的。
對現任政府的不滿已經很大程度上消磨了選民的意志,尤其是在通脹這一關鍵性議題上,美國民眾認為共和黨更加擅長治理經濟。倘若沒有金錢和大規模人力加持的話,民主黨或許會輸得更慘,這是一個嚴峻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