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濟南大旱,看荒唐的張宗昌用什麼手段「人工降雨」

2024年11月01日05:43:04 歷史 1901


說起民國時的混世魔王張宗昌,在山東一帶,至今還有人知道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荒唐人,他做的許多荒唐事,一直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1921年,走投無路的張宗昌投奔了張作霖,張作霖沒有嫌棄他土匪出身,封他官銜,還叫他當山東省長。


民國時期濟南大旱,看荒唐的張宗昌用什麼手段「人工降雨」 - 天天要聞

張宗昌遇到了張作霖這個靠山,事業幹得順風順水,對張作霖他也是十分的感激。

但是他收編了很多流竄的土匪和白俄兵,人多了開銷就大,雖然張作霖源源不斷地給他輸送經費,仍然是入不敷出。張宗昌就想法自己解決,怎麼解決哪,他讓手下官兵在他的轄區種植鴉片,靠鴉片賣錢來彌補經費的不足。

可是時間長了,被其他的奉軍知道了,便向張作霖告狀,說張宗昌除了種植鴉片,他的兵還到處為非作歹,軍紀非常差,引起老百姓的強烈不滿,要求解散張宗昌的隊伍。



民國時期濟南大旱,看荒唐的張宗昌用什麼手段「人工降雨」 - 天天要聞

張宗昌收編的這些人既有土匪混混,也有白俄人,大都不守規矩,幹了許多壞事,張作霖也聽到了不少風聲,但他不想輕率下決定,考慮了一下,他叫郭松齡去張宗昌的部隊做校閱委員,觀察了解一下,然後遣散這支隊伍。

擔任校閱的郭松齡到了,即是校閱就要檢查,郭松齡不滿意,就對他們進行了嚴格的訓練,他讓部隊匍匐在冰雪裡前行,一動就是好幾公里,或者叫他們趴在冰雪裡一趴就是好幾個小時,士兵們和領頭的都叫苦不迭。


民國時期濟南大旱,看荒唐的張宗昌用什麼手段「人工降雨」 - 天天要聞


訓練下來,張宗昌回到指揮部,止不住破口大罵:「他娘的,這是他媽哪個龜孫子的校閱計劃?」

話音剛落地,郭松齡就推門進來,問張宗昌:「你罵誰?」

張宗昌趕忙笑著說:「我、我沒罵誰,這是我的口頭語……」

郭松齡指著張宗昌大罵:「我×你媽,這也是我的口頭語。」

誰知張宗昌不但沒發怒,而是大聲說:「你×俺娘你就是俺的親爹,沒有什麼可說的!」說著撲通一聲給比自己小兩歲的郭松齡跪了下來。


民國時期濟南大旱,看荒唐的張宗昌用什麼手段「人工降雨」 - 天天要聞

郭松齡大感意外,一時語塞竟無言以對,反倒鬧了個大紅臉。誰想到,本想來遣散隊伍的,通過這件事競對張宗昌有了好感,反而在張作霖面前說了許多好話,保住了張宗昌的隊伍。

過後,張宗昌的部下問他為什麼要叫郭松齡「爸爸」,張宗昌毫不在乎地說:「我叫他爸爸,反正他不是我爸爸。」

還有一件事,更能真切地看出張宗昌的荒唐性格。

張宗昌在管轄山東時,有一年濟南大旱,幾個月沒下一滴雨,田裡的莊稼眼看要枯死了,老百姓紛紛要求張宗昌設壇祈雨。


民國時期濟南大旱,看荒唐的張宗昌用什麼手段「人工降雨」 - 天天要聞

張宗昌也不知道這樣做是不是管用,但是來找的人多了,他也就答應了。為了緩解老百姓的情緒,他下令在龍王廟設祭求雨,他親自到場主持祈雨儀式。

求雨開始,大家始料不及的是,張宗昌並沒有恭恭敬敬地給龍王像叩頭作揖,而是對著龍王塑像的臉,左右開弓連扇好幾個耳光,罵道:「你個老龍王還不下雨,你是想害死俺山東的老百姓啊!」


民國時期濟南大旱,看荒唐的張宗昌用什麼手段「人工降雨」 - 天天要聞

人們被他的舉動驚得目瞪口呆,而張宗昌扇完了龍王嘴巴,也不管別人,只顧自己轉身走了。

幾天後,依舊萬里無雲,老百姓又來對張訴苦,張宗昌大為惱火,他貼出告示,若三天內不下雨,就與老天爺決一死戰。併當即作詩云:

龍王老爺也姓張,為啥為難俺張宗昌,你若三天不下雨,先扒龍王廟,再用大炮轟你娘。


民國時期濟南大旱,看荒唐的張宗昌用什麼手段「人工降雨」 - 天天要聞

三天後,天空依舊萬里無雲,張宗昌怒火衝天起,一道命令下來,千佛山、張庄等地架起了大炮待命。

看看天空依舊晴朗,張宗昌大手一揮,剎那間萬炮齊鳴,轟隆隆震耳欲聾,天搖地動震撼著濟南大地。

說來也巧,這個「混世魔王」竟然歪打正著,當天晚上就陰雲密布,一場瓢潑大雨自空而下,乾渴的大地得到了滋潤,種田的老百姓自然少不了喜上眉梢奔走相告。

民國時期濟南大旱,看荒唐的張宗昌用什麼手段「人工降雨」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著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