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任內曾對中國等國進口商品大幅加征關稅,隨著他可能重返白宮,其貿易保護主義經濟政策引發外界擔憂。美國《紐約時報》發文披露,特朗普上月曾向眾議院共和黨人透露了一系列核心政策——在削減聯邦所得稅的同時,大幅提高外國商品關稅來獲得收入。但經濟學家警告,這種轉變可能會加劇美國本已嚴重的貧富差距。根據在場人士的描述,特朗普的表態更像是即興發揮,而不是堅定的政策建議。儘管如此,這一想法引起了不少共和黨人的「興趣」。
在為期四天的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最後一晚,特朗普接受共和黨總統提名,同時威脅要對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汽車加征關稅,以「重振美國汽車製造業」。「正當我們說話時,墨西哥邊境在建造大型工廠......它們由中國製造的,用於製造汽車並將它們賣到我們國家,沒有任何稅收或任何東西。」香港《南華早報》稱,伴隨著人群發出的嘲笑聲,特朗普說道,如果這些工廠不願意在美國製造、也不願意讓美國人來管理,他將對每輛汽車徵收100%至200%的關稅,「我們的汽車製造業將迅速恢復」。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的政客,無論與誰打交道他都不想吃虧,他一貫的主張就是「美國優先」,他通過對中國施壓,特別希望在經濟上取得優勢,還試圖在政治上孤立中國,削弱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在中美關係日趨緊張的背景下,特朗普的這一政策更像是一種戰略性打壓,意在通過經濟手段遏制中國的崛起。這種策略可以在短期內為特朗普贏得國內支持,從長遠來看,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卻是不可預測的。
特朗普在當任的時候把增稅和減稅看作是他的經濟理念的中心部分,過去的幾十年里,許多之前討厭增收關稅的共和黨人現在卻贊成「自由、公正」的貿易。所以現在的共和黨人開始大力支持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經濟上的策略。舉個例子來說,萬斯被共和黨選為副總統候選人就有一點貓膩了,萬斯在公開場合對特朗普提出的關於稅收的問題表示大力支持,還試圖在美國本土重新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
事實上,這項徵稅政策早在特朗普上個任期內就曾實行過,當時他對1333種中國商品徵收了25%的關稅,如今不過是在原來基礎上繼續加碼罷了。在特朗普看來,徵收關稅可以縮減中美貿易逆差,即通過減少進口中國商品的方式來「鼓勵」美國人買美國貨,以此來提振本土製造業。但還是那句話:如果對外國商品徵收關稅就能刺激本國製造業復甦,那也輪不到特朗普現在繼續放話威脅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了。
不得不說,如果特朗普上台,並真的對所有中國商品設置60%關稅的話,情況的確會非常嚴峻。目前,美國仍然是中國主要的出口對象,在2023年,儘管有明顯的縮水,但中美貿易順差仍有2794億美元。一旦中美經貿合作遭遇決定性打擊,會給中國經濟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如瑞銀集團的研究認為,如果美國對所有的中國輸美商品徵收60%的新關稅,會導致中國經濟的年增長率減半。
但關鍵在於,特朗普不只是要和中國打貿易爭端,而是直接開啟了「地圖炮」攻勢,甚至就連自己的歐洲盟友他也不打算放過。在採訪中,特朗普除了表示要對中國加征關稅外,甚至還要對包括歐洲在內的諸多國家的進口商品全面加征10%的關稅。對此,特朗普給出的理由是歐洲因為不願意進口美國的農產品和汽車,導致了美歐之間有著巨大的貿易逆差,他此舉就是要平衡貿易逆差,不過誰都知道這是一個收割盟友經濟的借口。
另有預測平台數據顯示,特朗普勝選概率升至71%,而拜登僅為16%。既然拜登鬥不過特朗普,如果民主黨內部此時選擇換人,也難與特朗普相抗衡,而共和黨內部已經正式宣布,提名特朗普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貌似現在特朗普拿下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才有如此底氣大肆宣布針對外國進口商品增加關稅。
但凡經濟增長,無非是消費、投資和出口來拉動。過去數十年,出口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的強大引擎。一旦特朗普上台,真的向中國商品施加重稅,那麼很可能導致中國出口受阻。如此一來,我們必須在消費、投資上下更多的功夫,做好國內經濟的內循環工作。中國人口眾多,國內市場廣大,只要普通老百姓手頭有錢,不怕大家不消費。我們也要認識到,一味依靠出口拉動經濟,終究是不可持續的。靠國內市場,靠國民自己消費,才是經濟增長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