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電視劇《孤舟》正在江蘇台熱播。我對這部電視劇的首篇劇評文章當中,已經提及,這部電視劇是非常高級的。顧易中的高級,和顧希形的高級,我已經聊了一些。今天,我想聊一下周知非這個角色的高級。而要聊這個角色,最好的切入點,其實是,他為什麼要逼迫自己的兒子背誦族譜。
我大概整理了一下這個族譜的內容:
我們的家族根植於宜興國山,追溯到明洪武年間,始遷祖芳在此繁衍後代,直至成化年間去世。在那動蕩的時代,靖難之變迫使我們族人遷徙至東洋塘里,從此,家族分成了禮、義、仁、智四個分支。其中,三支的始祖周仁科生下了高祖周求山,周求山又將血脈延續至祖父周秉才。而祖父則選擇定居城下里,最終,祖父的子孫繁衍出了父親周知非。周知非再傳至我,周幼非,成為了家族的第十一代傳人。
簡單講,這個族譜就是,我們祖上從哪裡來的,又經歷了什麼,遷徙到了什麼地域去,繼而,如何一代接著一代地傳下來,如何傳到我這裡,我的祖上叫什麼,我爺爺叫什麼,我爸爸叫什麼。這份族譜,聽著,好像也沒啥大榮耀。但為什麼周知非要逼著兒子背誦呢?這裡邊蘊藏的,其實便是錢穆先生說的「中國歷史精神」。
中國歷史精神,要比對著西方的器物精神來談。在西方的歷史當中,非常重視建築等器物帶來的歷史內容,喜歡建設宏大的建築物,尤其是教堂等等。他們通過這些宏大的建築等等,來呈現自己的歷史。而中國則不然,咱們很少通過宏大的建築器物來呈現歷史,咱們更願意在歷史記載當中,去承擔這種文化傳承的任務。
國家歷史方面,咱們有大量的鴻篇歷史巨著。而小家族方面,咱們也有很多的族譜。這些內容,為中國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一種叫做「中國歷史精神」的基礎。咱們經常說,以史明鑒。顯然,咱們的歷史,不僅僅是記錄式的,更是通過已經發生的事情,為後面未發生的事情作參考。所以,杜牧的《阿房宮賦》當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這話的意思便是,我們要想不重蹈歷史覆轍,就需要「哀」這個行為。這個大的概念上的敬畏歷史。小的概念上,咱們還都有自己的族譜歷史。咱們很多陝西地域特色的電視劇當中,經常會有這麼一句「國粹」——你辱沒先人。這句「罵街」,已經是有文化的人「罵街」的極限了——你辱沒了自己的祖宗,對不起自己的先人,是對一個人的頂格否定了。說到這裡,青年朋友們應該知道,族譜的重要性了吧。
如果一個人被認定為辱沒先人,那這個人,其實也就不足以為人了。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再來看《孤舟》當中,周知非為什麼如此在乎族譜呢?因為他是懼怕歷史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筆,是《孤舟》很高級的地方。周知非是敬畏歷史的,是擔心歷史「給自己記上一筆」的,同時,他也擔心,自己正在辱沒先人。越是擔心,越通過背族譜的方式,試圖證明自己記得祖上,不敢辱沒。
中國歷史精神,在《孤舟》周知非這個角色身上,產生了力量感。這種力量,是震懾的力量,讓周知非角色做壞事的時候,心存顫抖。以往的影視劇作品當中,在呈現反派角色的時候,很難有如此深刻的內容出現。以往的影視作品,反派都是較為單線條的反派,他們甚至於不去思考自己所做事情是否正義,是否會被歷史記上一筆。
這次的周知非,不一樣。他的這種敬畏,讓他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已經心驚膽戰。他是知道自己是「非」的狀態的,知非,知非,編劇創作這個名字的時候,已經飽含深意。到了周幼非這裡,是又非,再一次非了。所以,兒子被送到日寇的地盤上留學,周知非當然知道自己是「又非」的。
中國歷史精神賡續傳承,就是要讓「周知非」們認識到自己的「非」,懼怕歷史,從而,帶來改邪歸正的可能性。於我們個人而言,族譜其實亦是敬畏,我們不敢做壞事情,因為我們懼怕辱沒了祖上。如是,您說《孤舟》高級否?(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