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一切困難,這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

2024年08月05日18:33:03 歷史 1279

8月4日,拉德芳斯體育館燈火通明。

隨著最後一棒潘展樂的手指率先觸碰泳池壁,中國隊在巴黎奧運會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決賽上戰勝了統治該項目長達40年的美國隊。

熟悉游泳的朋友都知道,這一結果是多麼石破天驚,它意味著長期以來由歐美人把持的皇冠上的體育項目,又被中國人摘掉了一個。

曾幾何時,短跑、游泳一直都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傳統奧運強項,可中國人就是有這個志氣,不信這個邪。賽前動員時,教練說,「同志們!最後的決戰時刻到了。」是的,這些血氣方剛的小夥子把最後的決戰,當成了一道證明題。

他們不僅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還把自信和團結展示得淋漓盡致。潘展樂此前希望自己8月4日20歲生日當天游進46秒。結果,自己的夢想,自己負責實現。

這一成績被西方人驚呼「是人類不可能達到的速度」,但他的答案是,「這是我的正常水平」。

他在最後一棒實現了驚天大逆轉,但在接受採訪時,卻把功勞歸於3個強力隊友,而隊友們一齊用金牌為他慶生。

隊友之一的奧運「四朝元老」徐嘉余,到今天終於收穫人生第一枚奧運金牌。他說,就像打仗一樣,克服一切困難,這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

說得真好。

何謂「困難」?賽前一些西方媒體的惡意抹黑與質疑,前期成績的不理想,都沒有壓垮他們,反而愈挫愈奮。

何謂「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那就是不服輸、不認命,這個民族相信通過奮鬥逆天改命,不相信走捷徑抄近道會有前途。

難道不是嗎?

中華民族在近代歷經苦難,但即便是在風雨如晦的日子,依然有學者陋巷著國史、鄉下傳薪火,依然有年輕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堅信中國一定會勝利,熱盼著希望的到來。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更是在外國的種種質疑聲中突破和成長起來,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民用大飛機,哪一個不是在突破偏見、突破封鎖。如此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才有我們今天的生活。

美國外交家基辛格說,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承平年代,我們安享的歲月靜好,背後一定是很多先驅的負重前行。

進入新時代,國人依然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習近平總書記說,「什麼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

屏幕前的朋友們,也讓我們葆有年輕時代的朝氣、克服困難的勇氣、昂揚奮鬥的底氣,在新時代的大舞台上綻放最絢麗的自己!

克服一切困難,這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著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