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電視劇不看原著,我們壓根就不知道郭靖竟死在了襄陽城。直到仔仔細細地翻閱了原著,才在《倚天屠龍記》里看到郭靖被金庸寫死。
不過讓人疑惑的是,金庸為何對郭靖之死一筆帶過?將郭靖保家衛國、戰死沙場的故事鋪開來寫不行么?
一、郭靖之死
郭靖無疑是金庸筆下最具有俠義精神的主角,他憨厚善良、勤奮愛國。在郭靖的感染之下,江湖高手紛紛放下了個人恩怨。他們齊聚襄陽城,一同抵禦蒙古韃子的入侵。就連一向睚眥必報的楊過,也在郭靖的感染之下化身為揚善除惡的神鵰大俠。
在襄陽城保衛戰中,楊過協助郭靖擊斃了大汗蒙哥。蒙哥一死,蒙古大軍登時大亂。郭靖順勢帶領兵馬一路衝殺,蒙古韃子只能灰溜溜地退出了中原,整整13年的都不敢輕舉妄動。
可在後續之作《倚天屠龍記》里,隨著楊過退隱,郭靖迎來了他的至暗時刻。原來蒙哥雖死,忽必烈卻統一了蒙古,他重振旗鼓之下,率領十萬鐵騎捲土重來,竟將襄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郭靖的武功再高、行軍打仗能力再強,也敵不過忽必烈的千軍萬馬。
對於讀者們來說,年少的我們不明白金庸為何要將郭靖寫死,直到長大之後才赫然醒悟。只因金庸的《射鵰三部曲》沿用了大量的歷史事件,而在真實的歷史之中,忽必烈的確踏平了襄陽城。金庸只能順勢而為,將郭靖打造成了一個悲劇英雄。
讓郭靖有一個為國捐軀的結局,我們能夠理解,然而我們無法理解的是,金庸為何對郭靖之死一筆帶過?的確,只要金庸願意,他完全有能力續寫《神鵰俠侶》,主要講述郭靖如何保衛襄陽城、如何力竭而死的精彩故事。
讓人萬萬沒有想到,金庸筆下這位俠之大者的結局,竟被金庸一筆帶過。
二、一筆帶過
《倚天屠龍記》的原文里是這麼寫的,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沒錯,就是這麼寥寥幾字,算是道出了郭靖的結局。
金庸為何對郭靖之死如此惜字如金?其實,你看黃蓉慘遭生擒之時,有誰站在一旁袖手旁觀就懂了。
三、黃蓉慘遭生擒
那時黃蓉身懷六甲即將生育,可偏偏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遭遇了蒙古國師金輪法王。若換了以前,黃蓉僅憑計謀就能讓金輪法王吃不完兜著走,然而此時的黃蓉不僅自身難保,身旁還有郭芙、武修文、武敦儒三個拖油瓶。
金輪法王極其睿智,他一看就知大腹便便的黃蓉身體不適。但礙於自己國師的身份,於是金輪法王便喊了一個蒙古士兵前去捉拿黃蓉。
書中是這麼寫的,只見一名蒙古武士大踏步走到黃蓉身前,粗聲說道:『快走,還耽擱什麼?』說著伸手去拉她臂膀,竟當她囚犯一般。黃蓉當了十餘年丐幫幫主,在武林中地位何等尊崇,雖今日遭厄,豈能受此傖夫之辱?
你看,此時的黃蓉因為腹痛無法還擊,只能任由蒙古士兵為所欲為,這才有了蒙古士兵當黃蓉囚犯一般、拉她手臂的後續之舉。
後來要不是楊過、小龍女及時挺身而出,黃蓉早就被金輪法王生擒回了蒙古大營。
值得一提的是,當黃蓉慘遭士兵生擒時,有二人站在一旁袖手旁觀,這二人正是武氏兄弟。倘若黃蓉身旁站的是楊過或者是張無忌,他們明知自己的武功不如金輪法王,也會以命相搏。
反觀武氏兄弟,他們二人可是郭靖的親傳弟子,在桃花島上喊了黃蓉十幾年的「師娘」。如今黃蓉被蒙古人生擒,武修文、武敦儒竟起了貪生怕死之念,全程一聲不吭,任由士兵對黃蓉胡作非為。
到了後來,就算楊過、小龍女及時出手,二人與金輪法王大打出手,武氏兄弟仍想著如何逃跑。
原著是這麼寫的,武氏兄弟卻連聲催促:「師娘,咱們先走吧,你身子不適,須得保重。」黃蓉初時不理,聽他們催得緊了,怒道:「為人不講『俠義』二字,練武有何用處?活在世上又有何用處?這楊過強過你們百倍。哼,你兄弟倆好好想一想吧。」
如此看來,武氏兄弟真是貪生怕死之徒。數年之後,當忽必烈率領大軍兵臨城下之際,武氏兄弟望著城下黑壓壓的蒙古士兵,試問他們會不會再次嚇得瑟瑟發抖?會不會做出通敵叛變、出賣郭靖的可恥之舉?
當然,這也並非筆者無中生有。在倚天時代,武氏兄弟的後人為何會出現在崑崙的連環山莊?他們不僅蓄積了大量的金銀珠寶,還淪為了不擇手段的反派人物。
筆者認為,金庸多半是在暗示武氏兄弟為了活命與忽必烈裡應外合,最終攻了郭靖一個措手不及。的確,常言說得好:日防夜防、家賊難防。郭靖就算有三頭六臂,也無法力挽狂瀾了。
綜上,金庸之所以對郭靖之死一筆帶過是有苦衷的,只因武氏兄弟出賣了自己的師父和師娘,害得郭靖一家死於非命。
如果將這樣的江湖故事鋪開來寫,雖然能詳細闡述郭靖之死,可這樣的劇情未免太過於殘酷與黑暗,違背了金庸一再宣揚的俠義精神。這樣的武俠小說寫出來有何意義?金庸自然只能避而不談了。
不過金庸終究還記得郭靖,這才在《倚天屠龍記》對郭靖之死一筆帶過。
各位大俠,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