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歲的馬識途走了,111歲的張力雄走了,113歲的施平如今仍健在

2024年04月05日07:45:04 歷史 1401

110歲的馬識途走了,111歲的張力雄走了,113歲的施平如今仍健在 - 天天要聞

這兩天,我們接連失去了兩位偉大的老人。一位是文壇巨匠,著名作家馬識途老人,他在3月28日離世,享年110歲。另一位則是開國少將張力雄老將軍,他在馬老離世後的第五天,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111歲。這兩位老人的離世,讓我們深感痛惜,他們的離去不僅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更讓我們失去了一位文化巨人和一位英勇的將軍。

馬識途老人,是與巴金並列的「蜀中五老」之一,他的文學成就和人生經歷都堪稱傳奇。他不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名堅定的革命者。在動蕩的年代,他為了革命事業,不惜付出巨大的代價,他的妻子劉惠馨和妹妹馬秀英,都因特務的殘忍殺害而離世。馬家滿門忠烈,他們的精神令人敬佩。馬識途老人的離世,意味著「蜀中五老」已經全部離開了我們,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文化傳統的失落。

張力雄老將軍的一生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在年僅16歲時就參加了革命,在紅軍時期就已經嶄露頭角。他不僅參加了長征,還經歷了紅西路軍血戰高台的戰役。在那場慘烈的戰役中,他與馬家軍血戰了8個晝夜,最終在軍長董振堂陣亡的情況下,他身負重傷,躲在老百姓家,才僥倖生還。張力雄老將軍一生經歷了無數的槍林彈雨,能活到111歲高齡,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他的離世,讓我們失去了一位英勇的將軍,也讓我們失去了一位歷史的見證者。

110歲的馬識途走了,111歲的張力雄走了,113歲的施平如今仍健在 - 天天要聞

隨著馬識途和張力雄的相繼離世,許多人可能會認為,如今在世的名人中,年齡超過110歲的已經難尋蹤跡。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施平老人便是那難得的例外,施平,這個名字可能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熟悉,但在歷史的長河中,他是一位不可忽視的人物。

施平,這位新四軍離休幹部,原北京農大校長,如今已經高達113歲,比剛去世的張力雄將軍還要年長2歲。他出生於1911年,歷經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嚴格意義上說,他也是如今仍然健在的清朝人。施平的人生經歷豐富多彩,早在上世紀30年代,他就投身於地下工作,為新中國的誕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抗戰爆發後,施平積極投身於新四軍的工作,曾任蘇中一地委民運部部長,為新四軍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更是將自己的智慧和熱情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先後在北京的多所高校擔任「一把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

施平的人生不僅充滿了奮鬥和奉獻,他的家庭也充滿了榮譽和光輝。他的孫子,施一公是科學院院士,他的名字在學術界家喻戶曉,他的成就也是施平家族的一大驕傲。如今,施平住在療養院中,身體仍然健康,已經過了113歲的生日,離休也已經快40年了。但他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和旺盛的生命力,這讓人感到由衷的敬佩和祝福。

110歲的馬識途走了,111歲的張力雄走了,113歲的施平如今仍健在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著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