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2024年04月04日23:15:27 歷史 1268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81年,胡耀邦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申請。

提出申請的,正是此刻躺在醫院病房裡的粟裕將軍。

看著這份情真意切的申請,胡耀邦卻眉頭緊皺,他知道,老將軍現在的身體狀況非常不好,隨時有可能撒手人寰。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粟裕

在這種時候,不管粟裕提出什麼要求,中央都該想辦法滿足。

然而,胡耀邦卻不敢輕易的做出決定。

那麼,粟裕究竟提出了什麼請求,竟然讓胡耀邦如此為難呢?

病魔纏身

關於這件事情,要從1981年的春天說起。

這個時期,粟裕的病情急劇加重,先是突發腦溢血,好不容易搶救回來之後,居然又發作了腦血栓。

這兩次病情發作,讓粟裕本就不好的身體雪上加霜。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為防意外,粟裕只能長期住在醫院,由醫生嚴格的監測他的身體健康狀況。

可縱然如此,所有人也都知道,情況已經非常不樂觀了,就算是萬般小心,也難以抵擋病魔的侵襲。

自己的身體狀況,粟裕自然心知肚明。

對於死亡這件事情,粟裕一向豁達,半生戎馬的他,從不畏懼死亡。

只是,人的一生難免留下遺憾,粟裕這輩子,也還有很多未盡的心愿。

有一天,在醫院裡昏迷之中的粟裕突然醒來了。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他的堂弟當時正坐在床邊陪護,粟裕突然握住了堂弟的手,用微弱的聲音問他:家鄉的親人們怎麼樣了?家鄉的那片楓葉林,還和從前一樣嗎?

這幾個突如其來的問題,讓堂弟倍感意外,他猜到,粟裕這是想家了。

要知道,他已經離開家鄉幾十年了,從來沒有機會回去好好的看一眼。

過去,粟裕很少說想家這件事情,因為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國家大事上。

但現在,已經快要走到人生盡頭的他,再也控制不住對家鄉的思念。

從那天開始,粟裕就常常和親人們聊起自己的故鄉。

他越來越想親自回到家鄉,看一看那片熟悉的土地。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帶著這樣的期盼,粟裕向中央提交了自己的回鄉申請。

然而,這個請求卻無人敢輕易的通過。

胡耀邦為這件事情,還專門召集了粟裕的幾個主治醫生,開了個研討會。

回鄉這件事情,說起來不難,可對現在的粟裕來說卻又是難如登天。

因為,他的身體極度脆弱,恐怕經不起長時間的舟車勞頓。

胡耀邦深知粟裕對於故鄉的牽掛之情,所以,他誠懇的請各位醫生想想辦法,能不能想出一套保障方案,讓粟裕能夠平平安安的回到故鄉去?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胡耀邦

然而,對醫生們來說,這卻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粟裕現在身體機能衰弱,很多時候要靠儀器來維持。

即便這樣,他的身體健康狀況還是幾經反覆,常常就到了需要急救的地步。

如果脫離了醫院安穩的環境,千里迢迢的返回故鄉,恐怕這一路上會狀況百出,誰都不能保證粟裕的安全。

聽到醫生的答覆,胡耀邦的心中很是鬱悶。

他實在不想讓粟裕感到失望,所以在之後的日子裡,胡耀邦和醫生們又做了好幾次討論,想盡了各種辦法。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然而,最終得到的都是同樣失望的結果。

在生老病死面前,想要創造奇蹟,實在是太困難了。

一去不返

萬般無奈之下,胡耀邦只好退回了粟裕的申請。

在回復上,胡耀邦百般糾結,最後也只能忍痛寫下七個字:「您需要安心養病。」

粟裕擁有著傳奇的一生,他戰功赫赫,是軍事史上一個不可忽略的人物,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

但傳奇不意味著圓滿,這位征戰一生足跡幾乎遍布大半個中國的人,卻再也沒有機會走上故鄉的土地了。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粟裕牽掛了一輩子的故鄉,位於湖南懷化會同縣,這個地方,因為粟裕而為世人所熟知。

粟裕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他的父親雖然繼承祖產,但奈何一生之中沒有得到過什麼功名。

加上家中人口眾多,所以,日子變得越來越拮据。

鬱郁不得志的父親,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希望粟裕成人之後,能夠把家業繼續發揚光大。

然而,粟裕心中所想的,卻顯然不符合父親的期待。

粟裕的性格是沉默但反叛的,他並不想做一個傳統封建的地主。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相反,他喜歡和家中的長工們走在一起,對於底層人的苦難,他感同身受。

同時,他極度的厭惡軍閥和官僚,因為,他親眼看到他們是如何欺壓百姓的。

從少年時,粟裕便隱隱有了革命的志向,他希望能夠推翻舊的世界,讓老百姓過上富足安樂的生活。

到17歲時,因為成績優異,粟裕得到了前往常德求學的機會。

因為這件事情,他和父親產生了激烈的衝突。

因為,在父親看來,兒子本不必背井離鄉,他完全可以留在家中,守住家業即可。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但這一次,粟裕卻無論如何要離開,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他甚至孤身一人跑到了常德。

即便身上一分盤纏也沒有,他卻也並沒想著回去。

在留給父親的信中,粟裕表示:就算討飯,也會繼續堅持下去。

也許是兒子的堅持,終於打動了父親。在思考過後,父親選擇妥協,將兒子從常德接回來,正式為他辦了送行的宴席,又給了他足夠的路費。

看著這筆錢,粟裕五味雜陳。

他知道,父親是關心自己的,可是,父親大概很難理解兒子想要追求的是什麼。

粟裕終於得到了走出家鄉的機會,可是,父子之間的矛盾並沒有解決。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19歲那年,因學校放假,粟裕回鄉探望父親,可父親此時心中的擔憂更深。

他覺得,兒子長期在外面求學,接觸了許多革命思想,恐怕會招致大禍。

所以,父親決心把兒子留在家鄉,並為他尋了一門親事。

可是,父親為自己包辦婚姻的舉動讓粟裕很是生氣,為了反抗,粟裕又一次離家出走。

只是,此刻年少的粟裕沒有想到,這次離家出走,就是自己和故鄉之間的永別。

身負重任

當然,那個時候,粟裕還沒有什麼時間去想家,他的日子忙碌而充實。

他加入了常德的學生運動團體,決心為革命奉獻自己的一生。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但革命往往伴隨著危險,1927年,隨著四一二政變的爆發,粟裕這一批進步學生的生命安全遭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們不得不暫時從常德撤離。

此時的粟裕已經不僅是一個學生,因為,他早在1925年便加入了葉挺將軍所帶領的部隊。

在離開承德之後,粟裕很快又參加了南昌起義,成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革命者。

此時的他早已離家萬里,因為外面白色的恐怖嚴重,革命者往往會牽連家人。

所以,粟裕不敢繼續和家人聯繫,他孤身一人,開始了自己漫長的戎馬生涯。

而在這期間,壞消息也時常傳來。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雖然,粟裕盡量不和家中聯繫,以求保住他們平安,但他的身份還是很快泄露到了家鄉。

在敵人迫害之下,粟裕的父親不得不帶著家人搬出城外。

而不久之後,父親在郊外染病離世。

這也成了粟裕心中最大的遺憾之一,他竟然沒能和父親見上最後一面。

甚至,他都沒有時間回家去,為父親操辦後事,因為,他已經是一個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

他的身上背負著沉重的責任,所以,他不得不犧牲掉自己對於小家的牽掛。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在上海解放不久後,粟裕的侄子從家鄉趕來看望他。

這是粟裕多年之後,第一次見到了家鄉的親人,他激動萬分。

可侄子帶來的依舊是一個壞消息,那就是,他的母親已經身染重病。

聽到這個消息,一向穩重的粟裕萬分焦急,他幾乎立刻就想要給中央打報告,回家去看一看。

可是,幾分鐘之後,他冷靜了下來。

戰事初定,敵人隨時有可能反撲,他身為指揮官,在這個時候離開部隊,那是拿千千萬萬戰士的生命開玩笑。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過了一陣子,陳毅知道了這件事。

考慮之後,陳毅勸說粟裕,可以回家去看一看,有各位同志的嚴密安排,部隊不會出事。

聽到陳毅的勸說,粟裕稍稍心安,決心把回鄉提上日程。

可很快,他又想到一件事,他現在是個將軍了,若要回家,絕不可能一個人悄悄的回去。

他問陳毅,若自己回家的話,需要多少人護送自己?

陳毅告訴粟裕,以他的級別,至少需要一個排才能夠保證安全。

聽到這個的回答,粟裕沉默了。

他這一去,必然興師動眾,到時候,又不知要惹出多少麻煩。

最終,粟裕放棄了回鄉的念頭。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唯一令人感到安慰的是,組織上派人到了粟裕的家鄉,把粟裕的母親接到了南京

老人家多年未見兒子,本以為兒子已經死在了軍中。

卻沒想到,兒子還好好的活著,而且做出了一番了不起的事業,欣喜萬分。

或許是因為心情舒展,老人家的身體奇蹟般的好了起來。

幾天之後,這對23年未曾見面的母子,終於在南京團聚了。

其實,那段時間,國家的形勢相對穩定,可能是粟裕回到家鄉最好的機會。

可是,粟裕心裡卻有很多事情壓著。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當時,台灣還沒有解放,西方勢力虎視眈眈。

新中國的環境雖然看起來穩定,但其實,隨時有可能再次爆發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粟裕是不可能為了一己私情,就貿然離開崗位的。

故土難捨

為了肩上的這份責任,粟裕決定繼續堅守下去。

他相信,等到徹底和平的那一天,有了合適的機會,自己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回到家鄉了。

可是,這個合適的機會,等了近半個多世紀,卻始終沒有到來。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年輕的時候,因為始終處在關鍵崗位,所以粟裕不能回去。

等到他日漸年邁,漸漸卸下了身上的擔子,可以回去的時候,他的身體卻又徹底不允許了。

粟裕早年間在戰場上受過嚴重的傷,並且留下了終身的後遺症。

甚至,在他去世進行火化的時候,工作人員還從骨灰之中發現了三枚彈片。

也就意味著,粟裕半生之中,一直在遭受病痛的嚴重摺磨。

在他人生的最後幾年,粟裕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縱然人們想盡辦法,卻也沒有辦法,把這樣一位病重的老人送回他的故鄉。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而粟裕在申請被退回之後,也沒有多說什麼,他這輩子,從來不想給國家添什麼麻煩。

不過,為了緩解粟裕的思鄉情緒,中央決定,讓粟裕從前的老部下張震,代替粟裕前往他的家鄉看一看。

張震很快就去了湖南,在粟裕的故鄉,張震拜訪了他的親人們,而且還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帶回了北京

病床上的粟裕,看到照片上家鄉的景色,不由得熱淚盈眶。

那天,他和張震說了很久的話,從自己的童年開始講起,一直講到自己青年時代的離家出走。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他離開家鄉那麼久了,可是,那些記憶卻一直存在於他的腦海之中。

他把那些照片精心的保存起來,清醒的時候便要翻出來反覆的觀看。

所有人都在祈禱著奇蹟發生,希望粟裕的身體能夠再次好起來,希望上天能滿足粟裕這個回家鄉看一看的小小願望。

然而,奇蹟終究沒有發生。

1984年2月5日16時33分,77歲的粟裕在醫院病逝。

1981年粟裕向組織提出請求,胡耀邦聽後忍痛回復:您需要安心養病 - 天天要聞

他留下的最後遺願是:「我在革命戰爭年代,在黨的領導下,身經數百戰,在和我共同參加戰役、戰鬥的同志中,犧牲了的烈士有十數萬,而我還活著,見到革命的勝利。在我身後,不要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要舉行追悼會,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經頻繁轉戰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山東河南幾省、市的土地上,與長眠在那裡的戰友們在一起。」

這位戎馬一生的將軍,最終選擇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他深愛的祖國。

參考資料:

人民網《粟裕獨特的人格魅力》

張薇《粟裕故里,湘西明珠:湖南會同》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