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0月,周恩來從蘇聯歸國後擔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長,併兼任宣傳部長。雖然廣東區委負責廣東和廣西兩個省的工作,但是,他還是一個地區性的領導人。
他是何時到黨中央工作的呢?
是兩年後,1926年12月。
1926年9月和10月,周恩來曾兩次從廣東來上海。12月,他被調往黨中央工作,擔任中央組織部秘書,併兼任中央軍委委員。
當時,黨中央處於秘密狀態,設立在上海。為什麼要把周恩來從廣東調到中央來工作呢?
這同形勢的發展有關。
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後,進展很順利。國民政府管轄的地區迅速擴展到十個省。中共在全國的政治影響越來越大。黨員的人數達到1.8萬,兩年中猛增了19倍。
可是,作為領導的黨中央機構卻與這種形勢很不相適應。中央局委員共有五人,蔡和森正在蘇聯,瞿秋白和張國燾在廣東海,在上海主持工作的只有陳獨秀和彭述之兩人。彭述之主管宣傳。組織主任由陳獨秀(仲甫)兼任,他卻因病住院了,對組織工作幾乎沒有過問。
7月中旬,黨中央在上海召開擴大的執行委員會會議。周恩來出席會議。會議專門作出了加強組織工作的議決案。可是,到9月,中央組織部還無專人切實負責,陳獨秀在病中仍管理一切工作,但許多事情顧不上停頓了。於是,他決定選調周恩來到中央工作。
結果,周恩來來到上海後,名義是組織部的秘書,實際上是負責整個黨的組織工作。就這樣,他由一名地區性的領導人成為了黨的中央領導人。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追隨毛澤東》和《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一套)記述了周恩來的這個變化過程。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銷量已過百萬套,為讀者喜愛的紅色歷史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