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是一群脫離塵俗、皈依佛門的出家人,在當代社會,尼姑這一身份依然存在,指的是那些皈依佛門的女性信眾。
她們選擇了離開塵世的喧囂,在庵院里與青燈、佛卷、木魚為伴,過著清修的生活。根據明代的史料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尼姑群體中有很多人恪守佛門的規矩。
在佛教中,尼姑被尊稱為「優婆夷」,而在民間,也有各種各樣的稱呼。但是,尼姑的身份卻是受到了明代法律的嚴格規範,法律條文和典章制度詳細列出了尼姑出家的要求、出家後的行為以及禁忌。
例如,明代法律明確規定:「除非獲得合法准許,任何寺觀庵院都不允許私自建造或擴建,否則將面臨一百杖責罰,並可能被發配邊衛做軍役,女性則可能被官方奴役。」
朱元璋在登上皇位後,曾下令規定:「未滿四十歲的女子不能成為尼姑。」 這個規定使得必須年過四十才能出家的限制被強制執行。
然而,在嘉靖六年時,這一限制開始有所調整。由於當時對道教的崇尚,嘉靖皇帝做出了改動,規定:「尼僧道姑,在恢復原籍並出嫁後可以解除出家身份。相應的庵寺房屋和土地應全部歸入官方管理。」 這一政策改變了尼姑們的命運。
本應脫離紅塵的尼姑們在尼姑庵里過著清修的生活,沐浴在青燈下誦經念佛,敲擊著木魚。
將佛家的思想文化傳播給未嫁姑娘和已婚婦女。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她們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紅塵的引誘,陷入了不應有的情感糾葛,對佛祖的虔誠也動搖了,也漸漸沉溺於紙醉金迷的生活,縱情享受世俗之樂,捲入了傷風敗俗的事情中。
有一些尼姑因為長期壓抑內心慾望,饑渴難耐,而被迫違反戒律。據說在天順年間,一位學子在考試的途中到寺廟借宿,幾日後已經被折磨的沒有人形。
此外,明朝時期也出現了尼姑庵中俊美少年出入其中,甚至有些尼姑將寺廟變成了娼妓之所的情況。這些尼姑的行為引起了明朝各代皇帝的關注,他們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條文,對尼姑犯下姦淫之事進行懲治。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尼姑並沒有做出出格的事情。她們長期壓抑內心慾望,遵守戒律清修。有一位名叫舒知畫的尼姑,在山間漫遊時遇到一名男子昏倒在地,將其背回庵中照料。兩日後,舒知畫突然告知眾師太,表示自己想要還俗下山,嫁給申屠紅。
師太們聞言皆是震怒,表示同意舒知畫將男子帶到尼姑庵照顧已是不易,而今怎麼能為一個男子輕易離開。最終,舒知畫同申屠紅回了家。
明朝尼姑的境況如此,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明代時期儒、佛、道三教合流思想的盛行,導致佛教發生了世俗化現象,這對於尼姑們的清修生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為了治理佛寺內部的不良風氣,明朝的皇帝意思到,如果不採取措施整頓,這些人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災難。因此,他決定將那些在佛寺中從事淫亂活動的尼姑按照當地豬肉的價格賣給無法找到妻子的男人。通過打擊整治行動,再也沒有尼姑敢於冒險行事,佛寺內的淫亂活動也被有效遏制住。
結語:
常言說「色是刮骨的刀」,這句話並非危言聳聽,而是有著血淋淋的案例在前。尼姑作為佛教的女僧人,給大眾留下的印象都是清心寡欲的樣子。按照佛教的規定和尚與尼姑都必須戒色,如果無法剋制內心的慾望,只追求放縱和享樂,甚至無視道德原則和秩序,最終必然會自食其果,並走向毀滅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