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上一期節目我們聊了聊韓信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很多人都挺替韓信不值,說韓信這樣一個奇才,如果在楚漢相爭之末,他選擇了自立為王,完全脫離劉邦的話,那有可能中國歷史就要改寫了。韓信完全有可能成為三分天下其一的主人,當然韓信如果投到項羽那,那恐怕真的沒劉邦什麼事了。劉邦自己也說,打仗他跟韓信真的沒法比。
楚漢相爭項羽是屢戰屢勝,劉邦是屢戰屢敗,每一次劉邦戰敗之後,還能重新站起來,很大的原因就是一開始就分兵給韓信了。劉邦是幾次三番把人家韓信的兵權給奪去了,才使得自己又存活下來,所以確實韓信最終的抉擇對大漢王朝的建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韓信這個人很小氣,他跟別人說蕭何也好,劉邦也罷,這兩個人對他有知遇之恩,在他最困難最一文不名的時候,發現了他,培養了他,所以他不忍心跟這兩個人鬧掰。而且大家知道嗎?劉邦和韓信之間的交往,有幾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就是劉邦至少三次,隻身闖入到韓信的大營之中,把韓信的兵權奪了,這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中,是很罕見的。
很多人都有疑問說,劉邦怎麼能這麼輕易的就把韓信的兵權奪掉呢?你別說,劉邦這個人也真是藝高人膽大,曾經幾次三番的,劉邦在項羽那創了一鼻子灰,組織了幾十萬大軍和項羽對戰,人家項羽派3萬人馬,就把劉邦打得丟盔卸甲,那麼沒有了兵,沒有了支援的劉邦怎麼辦?劉邦自己明白一個道理,他現在眼瞅著馬上變孤家寡人了,他如果發一道詔書,讓韓信派兵過來救,韓信來不來都不一定,劉邦那個時候真是擔心,韓信藉機把他給并吞了怎麼辦?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種事是經常發生的。劉邦深切地知道,自己在韓信面前不能示弱,所以劉邦是出奇謀,帶著一支近衛人馬,半夜時分直接來到了韓信的軍帳之外,守兵的一看是漢王,那自然得放他進去,劉邦進到了韓信的大營之中,直接把這個虎符兵權拿了過來,派人通知韓信趕快過來辦公。
第二天早上韓信一過來看,漢王已經到了,而且人家把大營的警衛人馬都換掉了,也寫好了詔書,兵權直接給你剝奪掉了,這個時候韓信能怎麼辦呢?這有點像什麼呢?公司董事長突然之間來到了一個分公司,直接召開所有中層幹部會,會上直接宣布,暫時把你們分公司總經理這個職務給免掉了,所有的資金人馬都調到總部去。
如果總公司平時就是發一紙調令,比如說要求分公司把什麼人員,把什麼資金調到別的地方,人家分公司很有可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便接納你這個指令,也可能給你拖個三五個月,把你這個事兒拖黃為止,然而人家董事長選擇的是,我直接一竿子插到底,我直接就來到這現場辦公,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對於韓信來講, 一方面雖然他是整支人馬的最高統帥,但別忘了,這些軍隊不是他的,這些軍隊是人家劉邦的,從士兵到中層管理人員,統統都是劉邦帶出來的,如果劉邦不在這兒,韓信或許還可以假傳聖旨,不執行漢王的旨意,因為普通士兵嘛,他沒有辦法求證,現在人家最高大老闆劉邦就在這,直接當著所有人的面下了這個指令,韓信他沒法不接受。另一方面,韓信即使想反叛,你也得給他充足的時間,誰能想到劉邦就這麼勇,直接一個人就殺到了大營之中。
所以韓信這個兵權被奪的,一點脾氣都沒有,更關鍵的是,這種事是幾次三番的發生。是的,一方面劉邦確實缺人馬,另一方面,劉邦確實對韓信他不放心,大家記得一個故事嗎?劉邦派韓信去打齊國,韓信幾乎兵不血刃的就把齊地佔領了,然後韓信在謀士的建議之下給劉邦寫信,說我好不容易把齊地打下來,但是這個地方民風彪悍,你說如果沒有一個有能力的人鎮場子的話,我怕我大軍一撤,齊地又反叛。
所以韓信說要不這樣吧,您就假裝給我封一下,給我封一個假齊王,我拉虎皮做大旗,能用我這個名聲震懾他們一下。
劉邦剛看到使者的這個書信,破口大罵,劉邦當時心裡想,韓信你小子太不像話了吧,你當年就是個無名鼠輩,我給你封壇拜將,我給了你人馬,我給了你機會,結果你剛剛立這麼一點功,怎麼你就想封王封侯的,你就跟組織講條件。劉邦那個性格咱也知道,有什麼事直腸子,剛要罵出來劉邦左面的張良,右面的陳平,一個拉著胳膊一個提著腿,跟漢王講,千萬別,劉邦立馬就反應過來了,大軍在人家手裡,你這個時候痛罵韓信一番,他一旦跟你反了怎麼辦?
所以劉邦這個腦子轉的也快,馬上繼續大罵,這把罵的風向變了,不是罵韓信跟組織講條件,而是說,韓信你這個胸懷怎麼不能大一點呢,做什麼假王,要做就做真王,所以劉邦馬上封韓信為齊王,大家別忘了,那個時候劉邦才只是個漢王啊,但是韓信這個人說實話他不貪,他感覺到你看漢王已經封我為齊王了,我這偌大的功勞也得到了獎賞,我就感覺很可以了,難道我真有爭天下的能力嗎?
所以被封為齊王的韓信,那真是幫著劉邦出力,但是劉邦這個人,說實話也挺不地道,他是在等機會,等到項羽剛一被剿滅,馬上劉邦又把韓信的兵權奪過來了,然後說這樣你別被封為齊王了,封你為楚王吧,沒過兩天又隨便找了個理由貶損韓信一下,把韓信的楚王再重新封為淮陰侯,這下子不單兵權都沒有了,把韓信也半軟禁了起來,長久的帶在身邊。
這個時候,劉邦等於已經把所有的大權都攬了過來,兵權也拿了過來,再也不需要直闖大營,去奪韓信的兵權了。當然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淮陰侯韓信很悲催的,被蕭何所欺騙,最後死在了呂后的刀下,韓信臨死之前不知道他會不會想,當年劉邦幾次三番闖入大營,奪兵權的時候,如果他有一次進行反抗,是不是結局就不一樣了呢?
原作者:李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