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今語
編輯|t
引言
在我國古老的傳說中,不乏一些跨越物種的愛情故事,像是許仙和白素貞的「人蛇戀」,還有蘇妲己和紂王的「人狐戀」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在幾千年來都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消磨時間的談資。
這樣綺麗的神話故事雖然時常讓人心神嚮往,不過絕對沒人相信「跨物種之戀」會真實發生在現實中,因為動物就是動物,沒有人類所擁有的七情六慾。
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NASA實驗室發起了一場「海豚實驗」,安排女訓練員和一隻公海豚共同生活,竟促成了一場「人豚戀」。
(彼得和瑪格麗特)
一、初始正常
20世紀對於世界上各個國家來說都是科技啟蒙時期,除了一些方便人類醫療,生活等研究,針對各種動物等探索也開始應運而生,這其中就包含了海豚。
科學家們在研究海豚的過程中發現了海豚的智商是和黑猩猩一樣僅次於人類的動物,這個結論顯然是令人驚喜的,於是在美國航天局(NASA)的資助下,一項目的為讓海豚掌握人類語言建立人類與海洋溝通橋樑的試驗正式開始。
為了讓試驗有對比,實驗室飼養了三隻海豚以供研究使用,分別是兩只雌性海豚「茜茜」,「帕梅拉」,和一隻雄性海豚「彼得」。
但對於試驗來說,除了海豚,最重要的莫過於教授它們語言的老師兼飼養員了,為此他們尋找了很多研究人員。
(瑪格麗特和海豚)
瑪格麗特就是其中一員,她非常熱愛動物。
在瑪格麗特很小的時候,她讀了一本主角是一隻會說話的貓的故事,於是她開始由衷的相信動物是能夠學習人類的語言並且了解其中意思,可以說是NASA的試驗和瑪格麗特的想法不謀而合,瑪格麗特在工作中也尤為出色。
(嬉戲)
她所負責的雄海豚彼得僅在兩周之內,就學會了如何使用呼吸氣孔發音,這無疑是試驗中的重大進展。
二、逐漸越界
雖然彼得掌握了用氣孔發音,但讓海豚掌握一門根本不屬於它的語言實在太難,瑪格麗特在後來的紀錄片中表示,雖然彼得當時能夠掌握髮音並發出「一,二,三」的類人音,但它對這樣枯燥的練習時常展現出不耐煩的姿態。
(發出「一、二、三」的聲音)
「它會用尾鰭用力拍打水面,然後嗚嗚的遊走。」
這是彼得煩躁的表現,瑪格麗特對此非常熟悉,她也知道通常到這個時候,要想繼續教學是不可能的了,於是試驗進入了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
但瑪格麗特並不想因此而放棄,她堅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教會彼得說話和理解話語的意思。她向實驗室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
開始時,為了方便對海豚的各項研究,實驗室將研究基地建立在加勒比海上的聖托瑪斯島上,是一棟白色的小別墅,別墅旁還建了一個游泳池,供研究人員和海豚近距離接觸。
(白色小別墅)
瑪格麗特認為,現在海豚說話的進度太慢,是因為一天里對海豚教授課程的時間太短,如果能夠和海豚更加親密的一起生活,也許海豚能夠更信任飼養員,飼養員也能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教授海豚語言。
於是,瑪格麗特向實驗室提出希望能夠住在實驗室,這樣可以二十四小時近距離觀察海豚。
實驗方聽到了瑪格麗特的想法,大為驚喜,既然瑪格麗特願意為工作犧牲掉個人生活,他們當然要無條件支持。
(和彼得更親密的生活在一起)
為了能時刻和彼得生活在一起,瑪格麗特要住的房間也一定得有水供彼得生活。實驗室同意並幫助瑪格麗特改造房間,瑪格麗特使用二樓的房間的陽台,這就要做好防水工作。
不僅如此,為了能身處一樓的彼得和瑪格麗特共處一室,他們還建造了一個簡易電梯來運送彼得,這樣當瑪格麗特每周休息時,也方便彼得回到他另外兩個同伴身邊。
瑪格麗特完成了自己的計劃,她現在成功和彼得每周有六天的親密生活了,這意味著瑪格麗特可以像彼得的媽媽一樣,時刻照顧它,用潛移默化的方式教它說話。
(瑪格麗特的自述)
三、痛心結局
不出瑪格麗特所預料,這個方法果然推動了試驗的進程,和彼得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彼得果然不再抗拒學習,甚至還顯得尤為主動,哪怕不是課程,彼得也非常願意模仿瑪格麗特說話,發出類人音。
瑪格麗特教彼得念她的名字,但由於海豚的生理結構,彼得很難像人類一樣清晰的發出「m」的音調,但它也不再像之前一樣輕易放棄,而是不斷的艱難練習。
(瑪格麗特)
據瑪格麗特回憶,她和彼得在一起同吃同睡幾個月,彼得非常依賴她,瑪格麗特睡覺,彼得就趴在她床邊的水裡跟她一起睡覺,白天晚上他們都在一起。
時間不斷推移,彼得也到了青年時期,課餘時間,研究人員似乎發現了彼得和平時有些不同尋常。
彼得發情了,他時常不斷的在瑪格麗特的腿邊摩擦,如果動作輕一些,瑪格麗特往往會放任彼得的做法,但彼得畢竟只是海豚,力氣大到經常讓瑪格麗特受傷,無奈只能在彼得發情期將他放回一樓和雌海豚共處。
(瑪格麗特和彼得)
但彼得對於這一安排非常不滿意,同時這樣的安排對於彼得和另外兩隻海豚的課程也嚴重受到影響,無奈,瑪格麗特提出,用手來幫彼得解決需求。
瑪格麗特稱,這對於她來說,並不算性關係,這就彷彿給彼得撓癢撓癢一般,並不算大事,這樣的經歷對於他們來說非常珍貴。
瑪格麗特對此沒有被受到影響,但跟隨試驗的獸醫對此卻直接說到:「彼得完了,它一定是瘋狂的愛上了瑪格麗特」。
(彼得逐漸愛上了瑪格麗特)
但比起瑪格麗特的坦然,別人似乎並不這麼覺得,試驗並不是完全封閉的,瑪格麗特和海豚過分親密的傳言不僅被流傳出去,更有甚者還以此為話題加以炒作。
(社會將此加以炒作)
儘管外界的流言不是打碎試驗的關鍵,但試驗卻無法繼續進行下去了,在不斷的質疑聲和長時間毫無進展的試驗中,實驗室開始對海豚是否能夠學會人類語言和對太空事業有所幫助產生懷疑,他們決定停止這不切實際的試驗。
實驗被迫停止,這意味著瑪格麗特和彼得要被迫分離了,儘管瑪格麗特多般不舍,但養一隻海豚可不是養一隻小狗一樣,這其中的花費是天壤之別,瑪格麗特也只能在無奈中目送彼得離開。
彼得被送往美國邁阿密的一個實驗中心,而這裡的環境可沒有海島上舒服,而相對於彼得來說,更糟糕的是,他完全找不到他的瑪格麗特。
於是,僅僅在短短的幾周後,瑪格麗特收到了彼得自殺的消息。
海豚怎麼會自殺呢?其實海豚的呼吸方式和普通魚類不同,他們雖然生活在海底,但也需要經常浮上海面進行換氣。之所以說彼得自殺,是因為彼得死於窒息,它放棄了呼吸,自主選擇死亡。
(彼得自殺)
瑪格麗特的離開無疑對彼得是致命打擊,它從始至終都只是實驗的工具,而溫柔的瑪格麗特是它生命里的光芒。既然它的愛人不見了,它也失去了活著的理由。
瑪格麗特得知消息後儘管非常難過,但她卻為彼得感到開心,不論是實驗還是信任的人離開,這對於彼得都是痛苦的,而現在,彼得終於結束了痛苦,擁有了自由。
參考資料
「瑪格麗特」和「彼得」的故事.央視網,201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