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2年,東漢歷史上最有名的外交家,再通西域的班超,忽然病重。
此後,儘管東漢高層,迅速派了最好的醫生給班超治病。當時在位的漢和帝,更是派了使者代表自己,前來慰問班超。但這些,都沒能扭轉班超的病情。
不久之後,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
班超死後,因為他對東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漢和帝還特意派了使者,過來進行弔唁。而且,班超死後,直接葬入洛陽旁邊的邙山。這種葬禮的規格,在當時無疑是相當高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其實也是國家對班超的一種認可,是對班超功勞的肯定。
但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班超的去世,並不是班超故事的尾聲。
在班超去世之後,沒過幾年,西域那邊就開始大規模叛亂。多個西域國家,開始聯手進攻東漢在西域的駐防軍隊。再加上當時東漢這邊,正在鬧天災。最後,這場叛亂,直接導致東漢一度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權!
而等到叛亂髮生之後,東漢這邊,復盤整個叛亂經歷。到了這個時候,東漢高層才後知後覺,意識當年的班超,到底有多重要!簡單來說,班超在世一天,西域就不會亂。可是只要班超去世,西域馬上就會亂!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班超,為什麼有這麼大影響力呢?除了再通西域之外,他後來在西域又做了什麼?為什麼班超去世之後,西域很快就開始叛亂?而最終,這場叛亂,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這段歷史,我們其實還得從當年班超再通西域之後說起。
公元94年,隨著班超從龜茲、鄯善等八個屬國,集結了七萬大軍,開始殺向那些尚未臣服的西域國家。這場班超通西域的決戰,正式打響了。
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73年。在之前的二十年時間裡,班超在西域縱橫捭闔,拿下了不少西域國家,逐漸打開了局面。但是在西域北道,也就是靠近天山,和匈奴能保持一定聯繫的區域,還是有幾個西域國家,死撐著和漢朝硬頂。
對於這幾個國家,班超其實也只能徐徐圖之。一方面,對那些已經歸降的西域國家,班超儘力拉攏,在當地搞好關係,確定統治權。另一方面,班超開始在西域訓練軍隊,直接用漢朝這邊的方法訓練。
就這樣,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班超終於成了西域的霸主。然後,到了公元94年,班超從所有已經臣服於西漢的西域國家裡,徵調了大量士兵,最後組成了一支超過七萬人的軍隊,開始了最後的西域決戰。
這裡多說一句,其實這場決戰,本該是提前好幾年進行的。早在公元89年,也就是班超進行決戰的五年之前,竇憲就已經順利勒石燕然,打垮了北匈奴。
而北匈奴被打垮之後,西域北道剩下的幾個國家,背後已經沒人支持了。這個時候,班超本可以順利集結軍隊,直接拿下僅剩的幾個西域國家。
但問題是,就在班超剛剛準備妥當那邊,東漢高層,開始為了最高統治權而內鬥。當時竇憲仗著自己勒石燕然的功勞,再加上竇家的強勢,對漢和帝形成了巨大的威脅。然後,漢和帝就忽然發動了政變,清理掉了整個竇家。
這場政變,雖然遠在京城,但對班超還是形成了很大的衝擊。要知道,之前的幾十年里,班超家族,一直都被視作是竇家的附屬家族。班超的大哥班固,之前還曾經跟著竇憲,一起去勒石燕然。而竇家倒台之後,班固也被牽連,最後冤死在了監獄裡。
所以,這場風波,自然也波及到了班超。在這種敏感的時候,如果當時班超按照原計劃,從西域各國徵調軍隊,開始最後的決戰。那麼接下來,事情就麻煩了。
要知道,在西域這邊,七萬大軍基本上可以橫掃一切不服了。在這麼敏感的時候,你班超忽然集結了這麼多軍隊?你想幹嘛?造反嗎?
其實原本按照正常邏輯,在這場政治風波結束之後,班超本該被調回京城,至少會被解除兵權。但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就在班固被冤死之後不久,班超的妹妹班昭,就再次入宮,接替班固的工作,繼續寫歷史。
班昭的入宮,讓漢和帝開始再次信任班家。再加上班超在西域這邊的位置,確實也沒人能頂替。所以接下來,班超才能繼續留在西域,並且準備接下來的決戰。
就這樣,到了公元94年秋天,隨著所有風波都暫時平息,班超這才開始下令,從西域各國徵調軍隊。
當時在整個西域,一共也就三百多萬人。所以,當這七萬大軍出現之後,基本上就無敵了。而當時的班超,也沒有大開殺戒。而是以一種威逼的形式,迫使剩下的那幾個國家投降。
當時班超直接把軍隊,帶到那幾個國家周圍,舉行了一場大閱兵。同時,班超又給那幾個國家發消息,讓這幾個國家趕快投降,國王馬上親自過來接待,並且讓軍隊從他們的國內過去。否則的話,直接用大軍踏平他們的國家。
在班超的威逼下,很快,就有國家徹底投降。而最後沒投降的國家,也被班超輕易攻破。此後,班超又在這些國家內部,完成了一次大換血。不但換了國王,而且把其他高層,也都換成了親近漢朝的西域貴族。
經過這樣一輪換血,僅剩的這幾個西域國家,也都成了漢朝的附庸。整個西域,自此之後,也徹底被東漢掌控。
到了這個時候,班超已經可以稱得上是一位『西域王』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公元95年,當班超上報了自己的功勞之後,漢和帝下令,封班超為『定遠侯』。自此,班超完成了自己『投筆從戎,萬里封侯』的夢想。
這一年,班超已經64歲了。
而隨著班超封侯,西域被徹底搞定。接下來,班超則是需要面對另一個難題。
這個難題就是:到底該怎麼管理西域?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在真實的歷史上,管理西域,其實比掃平西域還難!因為西域這一帶,距離漢朝京城太遠,而且地形太過特殊。漢朝前往西域,只能通過一條河西走廊。想要往這邊運東西,或者派遣官員,都很費勁。
最關鍵的是,因為當時交通不便,再加上東漢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文明,絕大多數都有一種『故土難離』的情結。所以當時東漢絕大多數官員,甚至是士兵,其實是不願意來西域這邊生活的!這種想法,就算是皇帝也沒法改變。
所以當時的東漢,只能派一些犯了罪的官員,來西域這邊管事。而當時的西域,對於很多東漢人來說,更像是一個流放的地方。
那麼,靠著這些本來身上就有罪,自己身上就有問題的官員,班超該怎麼管西域呢?
所以,在之前的幾十年里,班超摸索出了一套非常實用的策略:首先,西域的軍隊,必須得牢牢抓在自己手裡。西域都護府,必須掌握軍隊。而且,都護府的直屬軍隊,必須得最為強大。同時,必要的時候,都護府還必須得能夠從西域諸國,徵調軍隊,統一進行指揮。
有了軍隊,有了強大的武力,這就能保證西域的大局穩定。
其次,在實際治理方面,要抓大放小,需要深刻理解『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簡單來說,因為西域本來就存在很多國家,而這些西域小國,彼此之間風俗習慣,可能還截然不同。如果單純把漢朝的管理制度,全部照搬過來,很容易壞事。
既然這樣,倒不如把治理的權力,交給那些西域小國的貴族,由他們來進行實際統治。只要他們不造反,不在大問題上犯錯,都護府盡量不要插手當地事務,要讓那些西域小國自治。
這個統治思路,放到中原那邊,無疑是和『郡縣制』的大一統思路相悖。但放在西域這邊,確實很好用。至少,在班超這套思路的治理下,接下來的幾年裡,西域始終沒有發生什麼叛亂,大家彼此和和氣氣的過日子。
而且在這期間,班超還再次派遣使團西行,前往中亞乃至是西亞,最後甚至差一點就到了羅馬。
就這樣,過了6年之後,班超開始受不了了。
此時的班超,已經快七十歲了。對於東漢人來說,能活七十歲,已經是一個奇蹟了。再加上漢朝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情結,大家都希望能夠死在自己家裡。所以到了這個時候,班超就主動給京城那邊寫信,請求讓自己返回洛陽。
而洛陽這邊,當時班超的妹妹班昭,地位已經很高了。班昭雖然是一個女子,但卻成了皇后的老師,可以間接通過皇后鄧綏,干預朝政。而且班昭本人,也非常受漢和帝信任。所以在這個時候,班昭主動給哥哥求情,希望漢和帝能讓班超回來。
就這樣,漢和帝最後才下令,讓班超返回了中原。
而班超回來之後,因為班超此時已經七十歲了,身體情況本來就不太好。再加上一路顛簸,水土不服,班超本人的胸肋處,還曾經受過傷有暗疾。所以,回到京城之後不久,班超就病重了。
而最後,在回到洛陽僅僅一個多月以後,班超就因病去世了。
這就是班超最後的結局。
雖然回來之後,沒能享受什麼榮華富貴。但至少,班超臨死之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見到了洛陽的繁華。
或許,在班超見到洛陽城的繁華,見到東漢百姓安居樂業的那一刻,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從當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到如今返回洛陽,班超在西域耗費了整整三十年的時間!
但這些,顯然都是值得的。
不過,對於東漢來說,故事還在繼續,西域那邊的劇情,還在繼續發展。
但問題是,在班超離開西域之後,西域的風,開始逐漸變了。
之前班超打了退休報告之後,漢和帝其實也很頭疼。一方面,漢和帝也很欽佩這位老人,很想讓他返回洛陽。但另一方面,西域都護這個位置太過特殊,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接替。
這主要是因為,西域那邊情況太過特殊。如果貿然找一個對西域不太了解,或者沒打算在西域長期堅守的官員過去,很容易會壞事。
而最後,漢和帝則是選中了一個叫任尚的官員,接了西域都護的職位。
說起來,這個任尚,也是一個劇情比較多的人。當年竇憲勒石燕然那一戰,他就是主力將軍之一。等到竇憲被殺,匈奴那邊再次反叛,他又親自率兵,前去追殺匈奴。這一戰,在史書上叫做『任尚追殺匈奴北單于之戰』。
後世曾有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就是因為這個任尚,當時追殺匈奴,殺的太狠了,所以導致北匈奴一部分部眾,徹底心灰意懶,最後直接西遷去了歐洲。
而在班超臨退休之前,這個任尚,正擔任戊己校尉。這個官職,也是漢朝在西域這邊最高的官職之一,主要負責管理軍隊,並且在車師那邊進行屯田。從權力梯度來看,任尚之前能在整個西域排進前五,直接歸班超領導。
這樣一個有軍功、懂打仗、和班超很熟,而且還對西域特別了解的官員,無疑是最佳的人選。所以最後,漢和帝就任命這個任尚,接替班超,做了下一任西域都護。
而任尚在接班之前,曾經親自過來拜見班超,向班超求取治理西域的『秘籍』。班超當時倒是也沒藏私,直接把自己『抓大放小』的思路,全部告訴了任尚。班超認為,西域這邊的士兵,本來就是流放過來的罪人,那些西域小國,也很容易反叛。
所以,只要他們不造反,不犯大錯,就沒必要抓著不放。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維護西域的穩定,然後再徐徐圖之。
然而讓班超沒想到的是,雖然他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經驗,都告訴了任尚。但是任尚這邊,卻並不是太認同。
這其實就是一個經歷問題。
班超在西域經營多年,更了解西域的實際情況。但是任尚不一樣,任尚是正經的武將出身,他更信奉實力至上。所以,在任尚看來,既然如今西域都護府足夠強大,那就沒必要繼續之前的政策。
所以,任尚接班之後,開始逐漸否定班超的策略。此後的幾年裡,任尚開始嚴格將治軍的那一套,直接移植到了治理西域方面。之前班超營造的寬鬆的治理環境,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逐漸軍事化和全面化的深入管理。
這一下,西域就開始逐漸亂套了。
要知道,當時西域這邊的很多漢朝士兵,本來之前就是罪犯,他們不喜歡受那麼多約束。如今任尚開始嚴格管理,自然導致這些士兵,開始逐漸抵觸任尚的政策。
同時,那些西域國家,也開始反感任尚過度插手當地的治理。之前班超管事的時候,他們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如今任尚卻要細化管理,拿走他們的管理權。
這讓很多西域貴族,逐漸開始接受不了了。
同樣的事情,當年在東漢剛開國的時候,其實發生過一次。當年劉秀統一天下之後,為了統計全國土地,就曾經細化管理,觸及到了那些地方豪強的根本利益。結果,饒是劉秀那麼厲害的皇帝,最後也是搞得灰頭土臉,差點就搞出了大規模叛亂。
而如今,任尚做的事情,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很快,整個西域範圍內,絕大多數人,都開始討厭任尚的治理政策。而這種反感,最後往往不會歸咎到任尚一個人頭上,而是遷怒於整個西域都護府。
如果這時候西域真的是絕對的太平,沒有任何外患,或許任尚靠著強大的軍隊,以及自己的鐵腕政策,也能把自己的治理真正細化。但問題是,當時的西域,情況可太複雜了。
首先是匈奴那邊,雖然當年竇憲勒石燕然,徹底滅了北匈奴。但再之後,南匈奴直接吞併了北匈奴,對於這些投降的北匈奴部眾,南匈奴這邊極力壓榨,最後導致很多北匈奴部落,紛紛再次反叛。
而這一次,他們反叛之後,就直接擁立了當年被竇憲滅掉了那個單于的兒子,後世史稱逄侯單于。
在班超回國之後,這位逄侯單于,已經收攏了不少舊部,重新在北方佔據了一大塊地盤。雖然這位逄侯單于,最後也沒能讓匈奴再度崛起。因為就在這個時候,鮮卑開始佔領草原,最後逼得北匈奴徹底消失。但不管怎麼說,至少在這個時候,北匈奴又有了復甦的跡象。
匈奴的復甦,意味著天山北部的一部分區域,再次成了匈奴的勢力範圍。而天山南部那些西域國家,自然就再次開始受匈奴的影響。
其次,在蔥嶺以西,來自於貴霜帝國的影響,也在持續。
雖然和東漢相比,貴霜要弱了許多。而且當年班超進行西域決戰之前,貴霜就曾經派兵來過,最後被班超擊敗了。但從整體角度來說,貴霜依然很強。作為同時代的世界四大強國之一,貴霜對西域這邊,依然存在一些影響力。
而貴霜的存在,同樣也對那些西域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雖然貴霜很難翻越蔥嶺,大規模殺入西域都護府的地盤。但扶持一些小國,扶持他們在西域叛亂,這還是有可能做到的。
所以,當貴霜和匈奴,開始先後影響西域這邊之後,很多原本就不太服氣的西域小國,開始紛紛造反,反抗都護府的統治。
這一下,問題大了。
要知道,如果是單純某個西域小國造反,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當時西域都護府是完全可以輕易鎮壓的。但是如果有好幾個西域國家,同時反抗,那就比較棘手了。
一旦這種局面出現,都護府這邊,至少需要滿足兩個條件,才能鎮壓叛亂。第一,都護府領頭的西域都護,必須得足夠能打。就像之前的班超那樣,雖然班超在史書上的定位是外交家,但真實的班超,軍事能力其實是一流的。
其次,都護府背後的東漢,必須得超級強大,可以隨時支援大量軍隊來西域,同時還能支援大量戰爭物資。
而這兩個條件,任尚當時偏偏都不具備。
在指揮能力方面,任尚應該是要比班超稍差一些的。或者至少在西域戰場這邊,任尚因為不熟悉地形,所以不如班超能打。
而都護府背後的東漢,雖然很強,但此時的東漢,卻同樣面臨著很多問題。
就在任尚接班不到四年之後,公元106年二月,漢和帝駕崩了。漢和帝駕崩之後,東漢這邊接下來開始了『小皇帝在位,太后鄧綏掌權』的時代。這種高層換皇帝,主少國疑的時代,就意味著東漢很難再派大量軍隊,支援西域。
多年以前,十三將士歸玉門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當年就因為漢明帝和漢章帝換班,這期間東漢主力不能支援西域,所以導致耿恭自己在疏勒城堅守了一年。而如今,任尚也將面對這個局面。
更要命的是,進入鄧綏時代之後,接下來的東漢,將會進入一段長達十多年的『天災期』。
這十多年的天災期當中,東漢每年都地震,這導致東漢的國力瞬間下降了很多。如果再考慮到西邊一直在鬧騰沒完的西羌,河西走廊的安全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所以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漢朝很難再向西域派軍隊送物資,只能由都護府自己拚命。
總之,任尚推行新政策、西域諸國不滿、北匈奴和貴霜的插手、東漢高層的不穩定,再加上接下來十多年的天災期、西羌作亂……這些原因疊加起來,就徹底要命了!
所以,公元106年二月,漢和帝駕崩。此後僅僅只過了半年,公元106年九月,幾個叛亂的西域國家,就組成了聯軍,大舉殺向都護府所在的疏勒地區。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東漢這邊,迅速派西域副校尉梁慬,從河西地區抽調五千騎兵精銳,迅速增援都護府。不過,等梁慬帶兵到了之後,任尚已經暫時將西域諸國的叛軍擊退了。
惹出了這麼大的亂子,任尚自然不可能啥事都沒有。此後,東漢京城那邊迅速下令,讓任尚返回京城,詳細說明情況。至於西域這邊,則是由騎都尉段禧,接手西域都護的位置。
和任尚相比,段禧應該算是比較謹慎。但是奈何到了這個時候,西域這邊,一股反叛之風已經成型,就算段禧再謹慎,也很難把這股風潮壓制下去。
所以,就在任尚離開之後不久,叛軍再次來襲。在段禧的指揮下,後來都護府雖然艱難守住了龜茲,沒有讓西域這邊徹底崩潰。但這次叛亂之後,西域北道這邊的關鍵通道,就被反叛的西域小國給佔領了。
於此同時,中原那邊,這時候開始爆發大規模天災。就算段禧想要繼續屯田,徐徐圖之,東漢這邊也撐不起這個消耗了。
所以,公元107年年中,經過東漢高層開會討論,最終大家面對巨大的財政壓力,不得不決定,撤回西域都護府的所有屯田士兵和官員,暫時放棄西域。同時,西域都護府這個編製,也被東漢給暫時裁撤掉了。
就這樣,臨危受命的段禧,成了西域都護府的末代都護。
這就是班超去世之後,東漢丟掉西域的大致歷史。
說到這裡,東漢中期丟失西域的這段歷史,其實就已經說完了。不過,這段歷史之後,其實還有一段尾聲。
首先是任尚。
弄丟了西域之後,任尚雖然被責備了一下,但說到底,他之前也是好心,想要強化對西域的控制。所以最後,東漢高層並沒有對他進行過多的處罰,反倒是讓他去西邊繼續當將軍。
但誰都沒想到的是,這個決策,接下來成了整個東漢中期,最大的一個決策失誤。
任尚到了西邊之後,當時西羌正在叛亂。所以接下來沒過多久,任尚就跟著鄧太后的大哥鄧騭,一起帶兵去平定西羌叛亂。
但結果,不知道當時這場仗是怎麼打的,這支東漢軍隊,直接遭遇了西羌的埋伏。尤其是任尚麾下的直屬軍隊,更是被西羌一口氣消滅了八千多人!
這樣的失敗,在整個東漢中期,都是極為罕見的。
而任尚這次失敗,也讓東漢的西部防線,出現了一個大漏洞。此後,東漢不得不一邊頂著天災,一邊耗費巨大的軍資,去解決西羌的問題。
於是,接下來的十多年裡,任尚就一直呆在西邊,負責對付羌族。而據後世史學家推測,這場長達十多年的平定西羌之戰,總計耗費超過二百四十億軍費!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要知道,當年漢武帝時代,一年的全國稅收,也就只有四十多億。到了東漢,東漢的國家稅收,雖然提升了不少。但是這幾年,恰好又是東漢國家最困難的一段時間。所以這個軍費開支,幾乎快要把整個東漢的財政都給壓垮了。
當然,在這十多年裡,任尚本人,還是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地位也越來越高,也算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然而十多年之後,等到這場戰爭,好不容易打完的時候,任尚卻再次犯了大錯誤。當時西線戰場這邊,任尚已經是第二號人物了。只有鄧太后的堂弟鄧遵,地位比他稍高一些。而等到仗打完了之後,任尚為了和鄧遵爭功,竟然直接虛報了戰績!
虛報戰績,這在當時可是頂格的大罪了。所以,當任尚虛報戰績這件事被捅出來之後,鄧太后只能下令徹查。結果這一徹查才發現,任尚不光虛報了戰績,而且還貪污了一千多萬的軍費,並且在軍中多次違背法律。
這幾項罪名加在一起,任尚徹底沒救了。最後,任尚直接被免除了所有的職位,並且被帶回京城,在鬧市街頭被當街砍了腦袋,死後更是被沒收了全部的家產。
這就是任尚最後的結局。
其次,則是西域那邊的爛攤子。
隨著段禧帶兵撤退,東漢暫時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權。但這樣一來,沒了西域,絲綢之路就斷了,東漢失去了一個巨大的商貿通道。
於是,公元119年,等到東漢好不容易平定了西羌叛亂,並且熬過了天災期,這時候的鄧太后,就打算再次重啟對西域的控制。
不過,想要重新控制西域,難度肯定是很大的。尤其是人選,那更是最為關鍵。
而最後,鄧太后則是選中了班超的兒子,班勇。後來,正是在班勇的努力下,東漢再次拿下了西域。而這次控制西域之後,東漢沒有再建西域都護府,而是啟動了另一套編製,西域長史府。
而班勇,後來就被任命為西域長史,接了他爹的班。此後二十年里,班勇又在西域努力經營,恢復了他爹當年的榮耀。
當然,再往後,那就是班勇的故事了。
總結起來,班家父子兩代人,經略西域數十年,絕對是為東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沒有班家父子的努力,東漢能不能長期穩定控制西域,說不定還是一個問題。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世很多歷史學家,都曾經發出過一個感慨。
如果班超退休的時候,直接由他兒子來接班,或許,東漢也就不會丟掉西域十多年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