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文|九鵬舉
編輯|九鵬舉
每次當我們看古代電視劇的時候,都可以看到富裕人家的少爺小姐會拿著銀票出去盡情購物,可以說在古代,銀票就是財富的象徵。
那麼在古代沒有那個沒有驗鈔機,全憑人工辨認銀票真假的時代,為什麼沒有人冒險製造假銀票呢?在這背後有著怎樣的原因呢?
特殊的銀票材質
古代的銀票材質非常特殊,為了防止有人仿造銀票,官府會特意用一種名叫"楮皮"的紙來製作銀票。
"楮皮"顧名思義,就是楮樹的韌皮來製作紙張,這種紙在被發明以後,就被應用於銀票的製作。
同時官府為了防止民間對銀票進行仿造,官府特意將這種紙收歸國有。
除了對紙張進行嚴格管控外,官府還從源頭上切斷了紙張流通的可能性,官府在種植楮樹的地方派出了大量的官兵。
這些官兵對於周圍的環境進行了嚴格的把守,每一個進出楮樹種植區的人都要經過嚴格的盤問,嚴禁人將楮樹的韌皮帶出去。
而且除了官府以外,民間禁止種植楮樹。
在官府的嚴格管控下,這種紙張不在民間流通,因此就算是民間有人想要偽造,也很難獲得這種專門的紙張。
這就從源頭上根絕了民間仿造銀票的可能性,因為如果民間用其他的紙張仿造銀票的話,商鋪的老闆馬上就可以從紙張的材質中判斷出銀票的真假。
那麼除了紙張以外,還有哪些手段來防止偽造呢?
頻繁更換的雕版
眾所周知,自從印刷術發明以後,我們的文化就得到了迅速發展,因為活字印刷讓書籍的印刷變得更加簡單,而這種技術也被運用到了銀票的印刷當中。
官府會把全國範圍內雕刻技藝最為高超的匠人全部召集到一起,然後對他們進行嚴苛的看管。
這些匠人會在官兵的看押下,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雕刻出專門印刷鈔票的雕版,而這些印刷好的鈔票在官府確定無誤以後,才會被允許到市場上流通。
可能有些人覺得,如果銀票是靠著雕版印刷的話,那麼只要將雕版搞到手的話,不就可以仿造出銀票了嗎?但現實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簡單。
首先這些銀票的雕版是在不斷更換的,如果有人仔細觀察過在博物館收藏的銀票就可以發現,每一張銀票上的花紋和朝代都不一樣。
這是因為在前一位皇帝去世,新一任皇帝登基後,就會更改年號,所以銀票上的花紋和字樣也要隨之發生改變。
從不同的銀票中,我們就可以大致判斷出,這張銀票大致在什麼朝代流傳,也可以從銀票發行的數量看出當時的經濟發展程度。
要知道,每一個雕版都是多位全國頂尖的匠人鼎力製作而成,體現了當時最為高超的技術,如果僅憑民間的力量,很難將雕版複製出來。
即使就算是有人擁有這樣的技藝,而且能將銀票的雕版完全複製出來,但那個時候銀票的雕版很有可能會發生新的變化,所以這批仿造的雕版就算是投入使用,也會被馬上廢棄。
因此很少有人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去仿造銀票雕版,因為這樣的舉動,在大部分人看來,是鐵定賠本的行為。
當然,除了頻繁更換的雕版,當時的官府也做足了防偽標識!
官府強大的防偽標識
每一屆朝廷在製作銀票的時候,都會在當年發行的銀票上,留下專屬於官府的防偽標識,比如說銀票上的水印、字跡和官府印章都是有效的防偽手段。
首先是專屬於官府的水印和字跡,每一個銀票在印刷完畢後,都要交到官府接受專門負責此事的官員的審查。
如果說,這些銀票完全符合標準的話,那麼負責的官員就會在這些銀票上留下專門的水印,簽下獨屬於自己的字跡。
先不提仿製水印的難度性到底有多大,就說模仿別人的字跡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因為每一個人的字跡都是獨特的,想要模仿別人的字跡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而且還可能無法實現。
再說銀票上的官府印章,在古代的社會中,官府具有極大的權威,普通人在見到官員的時候,都必須行大禮表示對於官員的尊重。
而每一枚官府印章都具有極大的權威性,印章是被官府官員直接管理的,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得到接觸印章的機會。
如果有人仿製印章的話,一旦被發現,就會被認為有謀反的嫌疑,等待著他們的將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而且不僅僅是自己會因此丟掉性命,整個家族的人都會因此受到牽連,所以很少有人有仿製官府印章的膽子。
而且除了官府印章之外,在銀票上還會蓋有專門雕刻的防偽印章,這些印章大多數是官府找到專門的匠人雕刻而成。
印章上的文位元組選自知名的文學作品,具有鮮明的特徵,這些印章的雕刻技藝非常高超,很少有人能夠進行仿製。
而且有時候官府還會特意授意工匠雕刻錯幾個字,而仿造印章的人很難發現其中的差別,他們會憑藉著自己的印象,雕刻出正確的字跡。
等到這種印章被蓋到偽造的鈔票上的時候,馬上就會被人們認出來,官府會隨著這些線索進行調查,最終這些仿製鈔票的人會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
民間的特殊防偽手段
除了官府以外,民間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防偽手段,比如當時晉商的匯票。
晉商在全國範圍內都非常有名,他們的生意遍布全國,因此晉商的匯票也在全國範圍內使用,晉商的匯票在製作的時候,會和官府的銀票製作過程一樣,蓋有獨屬於自己的印章和筆跡。
而且這種印章一般只有總號擁有,在處理完畢後,再下發至各個分行,防止有人在這個過程中偽造匯票。
但等到清朝後期,國力開始不斷衰弱,此時民間對於朝廷的不滿越來越嚴重,各種仿造銀票的案件層出不窮,這極大地影響力晉商的生意。
為了避免劣質銀票在市場上的流通對自己的生意造成影響,晉商想出了更加穩妥的手段,那就是密押。
密押的含義就是將票據的金額和發行時間用專門的漢字進行替代,這些漢字只被晉商高層熟知,而且每一家票號的代號都不相同,這就進一步加大了防偽力度。
而且為了防止代號的泄露,票號會定期更換新的代號,這樣的話就算是舊的代號泄露,也不會影響到晉商的運轉。
除了以上這些防偽手段外,晉商在收回票據的時候,也有一套嚴格的審核流程。
首先客商必須將票號帶到指定的匯款分號,才能夠兌換銀票。
匯款分號的負責人會先對這些票據進行核對,在確認無誤後,在票據上蓋上分號的專用章,然後把票據上的金額用墨水塗掉,防止票據泄露導致商行受損。
然後票行會出具相關的證明,雙方各執一份,並且雙方都要進行簽字畫押,直到最後確認無誤後,這些匯票就被徹底銷毀。
而相關的兌換數額和證明則會被記錄到流水當中,用於日後的查賬,所以現在我們很少在市面上見到留存下來的晉商匯票。
總而言之,在這些銀票的背後,其實體現了獨屬於古人的智慧。
儘管當時的科技落後,但是他們依然能夠利用有限的條件,創造出獨特的防偽技術。
他們的智慧值得我們為之敬佩,我們可以從古人的做法上吸取相關的經驗,為如今的技術革新提供更多的助力,推動我國金融界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