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汪東興、吳德、紀登奎、陳錫聯同時辭職,後來怎麼樣了?

2023年12月04日01:44:03 歷史 1564

1980年2月,在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汪東興、吳德、紀登奎和陳錫聯等四位中央領導同志主動辭去所擔任的職務,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汪東興:東興在我身邊久了,我早已習慣,而且用別人我也不放心。

1980年,汪東興、吳德、紀登奎、陳錫聯同時辭職,後來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在辭去所有領導職務後,汪東興選擇了一種更為內斂和平靜的生活。他定居在北京西單東側的一條幽靜衚衕中,那裡與繁華的都市隔離,時間似乎在這裡慢了腳步。

儘管遠離了政治舞台的中心,汪東興依然偶爾與老友華國鋒相聚,兩位老人在懷舊中重溫那些風起雲湧的歲月。除此之外,他也經常關心政事,但僅僅保持著一種旁觀者的姿態,從不做任何評價。

在這段寧靜的歲月中,汪東興酷愛書法,他常在家中靜心書寫,每一筆一划都透露著他內心的平和與深邃。他還喜歡在清晨的院子里散步,或是打打撞球,這些簡單而純粹的樂趣填補了他的日常。

1980年,汪東興、吳德、紀登奎、陳錫聯同時辭職,後來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此外,汪東興還嘗試過撰寫回憶錄,但面對來自國外出版商的不菲開價,他卻堅定地拒絕了。他曾說:「我的文字,如果得罪了人,那我將來有何臉面面對毛主席?」他對毛主席的忠誠和敬意,始終如一。

每逢毛主席的誕辰和忌日,汪東興總是最早到達紀念堂,畢恭畢敬地獻上花圈和花籃,成為那一天最早的固定常客。

汪東興曾深情地表示:「我的一生,都致力於保護毛主席的安危,這是我最大的榮耀。」這句話,不僅是對過往歲月的總結,也是對自己信仰的堅守。

汪東興貼身保護毛主席30年,是毛主席晚年最為信任的人之一。毛主席曾這樣評價汪東興:「他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別人我用起來不放心,東興在我的身邊,我習慣了,人還是舊的好一點,他的長處是心細,缺點是理論水平差、不喜歡動腦子。但是,不要小看了厚重少文,漢朝周勃可是立了大功的。」

1980年,汪東興、吳德、紀登奎、陳錫聯同時辭職,後來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2015年8月21日,汪東興在北京離世,享年100歲。他的一生,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毛主席。

吳德:吳德有德。

吳德在主動辭去職務後,並未完全出政治舞台。1982年,他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這一身份既是對他經驗的肯定,也是對他智慧的依賴。

1980年,汪東興、吳德、紀登奎、陳錫聯同時辭職,後來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吳德的晚年,生活節奏變得更加平和。他選擇在北京東交民巷的一座寧靜大院中定居。那裡,他每天都沉浸在書法的世界裡,用筆尖揮灑著對毛主席詩詞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他的書房裡,時光彷彿放緩了腳步,每一滴墨水都凝聚著他對過去的回顧和對未來的思考。

然而,在1992年,吳德不幸患上血液病。面對昂貴的醫療費用,他顯得有些無助。在這個關鍵時刻,組織決定恢復他國家領導人的待遇,這不僅解決了他的經濟困境,也是對他一生貢獻的尊重和認可。

1980年,汪東興、吳德、紀登奎、陳錫聯同時辭職,後來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1995年11月29日,吳德在北京辭世,享年82歲。他臨終前對子女說:「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會。」

儘管他個人並未要求盛大的追悼,但中央依然為他成立了治喪委員會,並以副國級幹部的規格舉行了葬禮,這是對他一生貢獻的最高敬意。

吳德的晚年,生活平淡而又幸福,他一生待人忠誠,光明磊落,正如毛主席評價他的一句話:「吳德有德。」

1980年,汪東興、吳德、紀登奎、陳錫聯同時辭職,後來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紀登奎:毛主席的老朋友。

紀登奎辭職時只有57歲,是四人中最年輕的,而且離退休年齡尚早,因此依舊充滿一股幹勁。在59歲的時候,紀登奎接受了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的職位,享受正部級待遇,成為級別最高的研究員。

1980年,汪東興、吳德、紀登奎、陳錫聯同時辭職,後來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住所方面,紀登奎搬到了位於內務部街的一座四合院,這裡曾是華國鋒的故居。在這個新環境中,紀登奎全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他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地,提出了許多富有洞見的建議,對農村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儘管按照規定,他作為正部長級別的官員可以享受六張車票的報銷,但紀登奎總是只購買四張,與隨行人員擠在同一包廂,這樣可以為組織省下兩張車票錢。

紀登奎晚年最想做的是教書和寫書。然而,命運並不總是如人意。1988年7月13日,紀登奎因突發心臟病去世,終年65歲。他的願望,最終未能實現。

1980年,汪東興、吳德、紀登奎、陳錫聯同時辭職,後來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紀登奎一生都非常崇敬毛主席,他比毛主席小30歲,但是兩人卻成了忘年交。毛主席曾在公共場合介紹紀登奎:「他叫紀登奎,是我的老朋友,山西人。」

陳錫聯:你要挂帥啊。

陳錫聯辭職後,選擇了一種更為平靜的生活方式。他的居所在新街口航空衚衕的一個四合院內,這裡遠離了都市的喧囂。

1980年,汪東興、吳德、紀登奎、陳錫聯同時辭職,後來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陳錫聯喜歡沉浸在釣魚的樂趣中,這成了他晚年最大的愛好。北京周邊有魚的地方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家中更是擺滿釣魚比賽的獎盃。

1982年,陳錫聯的生活遭遇了重大打擊,他的次子陳再文在一次飛行任務中,遭遇空難不幸犧牲,年僅31歲。

面對失去愛子的打擊,陳錫聯表現出了難以想像的堅強。他對來訪的中央慰問組說:「家中的事由我來處理,你們放心。空軍的飛行風險難以避免,但我們應從這起悲劇中吸取教訓,避免類似的事故再次發生。」

1980年,汪東興、吳德、紀登奎、陳錫聯同時辭職,後來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1997年6月,陳錫聯回到家鄉紅安為母親掃墓立碑。自從1953年送母親最後一程後,44年後他再次踏上了回鄉的路。在母親的墓前,他跪地哭泣:「媽媽,我回來看你了。」

陳錫聯的晚年,除了翻看一些文件外,還積極為戰友們的回憶錄校訂事實,同時研究毛選。

值得一提的是,陳錫聯是毛主席晚年在軍內非常倚重的將領之一。在葉帥生病期間,毛主席還將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重任交到了他手上。因此,陳錫聯是唯一一位主持過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開國上將。

1980年,汪東興、吳德、紀登奎、陳錫聯同時辭職,後來怎麼樣了? - 天天要聞

1999年6月10日,陳錫聯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 天天要聞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吳承學黎國韜教授所著《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一書收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將在中華書局出版,請我寫序。為了撰寫序言,我重新閱讀了國韜各種著述,並且大致了解了相關學科的學術史。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了一些回憶與感想。壹1990年,我從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到中山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國韜1992年考...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 天天要聞

「情感中心」: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隨札

□李成晴一1925年,六十一歲的茹經老人唐文治在《自訂年譜》中反思道:余向主道德教育,迨閱歷世變,始悟性情教育為尤急。到了翌年,唐文治在《<南洋大學三十周年紀念徵文集>序》一文又重提性情教育的新定位:「故夫有真性情,而後有真學問、真事業。余向主道德教育,及今思之,與其為道德高遠渾噩之談,毋寧言性情教育悱惻...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 天天要聞

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中國人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那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自由與奴役的殊死戰鬥中,中國與50多個國家的人民同仇敵愾、英勇戰鬥,並肩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勢力。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偉大轉折」,現在可以「親身經歷」

VR展《轉折·從頭越》體驗效果。受訪者供圖 戴上VR頭顯,「穿越」至90年前,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拉開序幕。 「突破4道封鎖線時,每到一次封鎖線,就有牆從天而降,飛機從後往前掠過,結合音效,壓迫感很強。在戰鬥場景中,我們在掩體中穿行,還有互動可以幫邊上的戰士取彈藥箱。建模很真,被炮彈砸的時候,我忍不住晃動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