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陰法唐」這個名字,與西藏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他兩進兩出西藏,在那塊土地上傾盡心血,完全可以說是他的「第二個故鄉」。
20多年的時光,讓他在那片熱忱的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憶。
「其實,大家起初是不願意進藏的。」陰法唐如實說。
那麼,作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委員,陰法唐是如何說服大家的?後來的那個口號又是怎麼回事?
戰士們賭氣,陰法唐很理解
陰法唐於1922年出生在山東肥城。16歲那年,他參加了八路軍,並加入共產黨。
1950年元旦,時任第二野戰軍18軍52師副政委的陰法唐,接到了軍委的命令,讓18軍擔起解放西藏的重擔。
基於當前的國內外複雜形勢,毛主席提出了「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否則夜長夢多」的戰略決策。
當陰法唐領受命令後,作為一名高級軍官,他是很容易理解軍委的長遠目光的。
但是,手下的兵卻有些「憤怒」。
那時,經過長期的作戰,剛解放了大西南,部隊要休整。
甚至有的幹部和戰士,都開始考慮安家娶媳婦的穩定生活了。
這時,突然接到了解放西藏的命令,要離開富饒的「天府之國」,到物質條件匱乏的地區去,很多戰士,包括一些幹部都不情願。
況且西藏的氣候條件也很差。
為了鼓舞士氣,中央提出了「進軍西藏三年一換」的口號。這是最初進藏時的真實口號。
大家聽後,思想負擔便沒那麼沉重了。心想著,哪怕西藏再艱苦,去三年就能回來了。
有段日子,陰法唐注意到,手下的兵在思想上,表現得沒那麼「擰巴」了。
話說,進藏是件艱苦的事,前路充斥著各種艱難險阻。
若是進藏三年就出藏,腳步還沒扎穩,那還怎麼談好好建設西藏呢?
於是,中央改口號為「長期建藏」。
聽說換了口號後,戰士們就紛紛討論開了。有的說:「干四五年吧。」有的說:「估計要七八年。」還有的賭氣說:「乾脆干到頭算了。」
陰法唐是非常理解的。但他當前要做的工作是,如何解決手下兵的思想問題:從「三年一換」轉變為「長期建藏」。
多年後,當陰法唐再回想起那段往事時,忍不住呵呵地笑了起來。
他說想起與自己出生入死的戰友們的那點「小肚雞腸」,就覺得很有意思。
陰法唐說:
「那些為解放西藏而長眠與雪山的戰友,為了和平談判而流淌的鮮血,讓進藏部隊的思想慢慢有了變化。」
後來就是開會、學習,這才讓大家形成了「邊疆為家」的思想。
一個被毛主席讚揚的軍隊口號誕生
「進軍西藏,不吃地方」這是中央給進藏部隊下達的死命令。
若是從老百姓那裡買,那老百姓吃什麼?
看來只能依靠後方運送來的糧食,保障戰士們的日常吃喝。只可惜,當時還沒路,糧食根本運不進來。
儘管我國和印度之間有貿易往來,卻是供不應求。
這種的情況下,只能靠自力更生了。
1952年,進藏部隊開始了開荒生產。那時,陰法唐所在的西藏工委和當地政府商量,購入了一片土地。
為了給土地施肥,部隊官兵不僅剷平了布達拉宮前幾百年來堆積的小山糞土,還掏光了很多老鄉的廁所。
就這樣,在新開墾的土地上,戰士們收穫了大量的青稞和蔬菜。每當提起此事,陰法唐的語言中,充滿了自豪。
與此同時,建設公路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同年4月,為了加快修築長達24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後改名),由18軍155團擔起這份重擔。
初期,這支隊伍,還有軍炮兵營。
在修築的過程中,部隊在著名的皮康崖險段,遇到了大麻煩。幾十米的絕壁,加之下面澎湃的尼洋河,給人一種無力對抗感覺。
有當地人就說了,除非是神仙來了,才能把公路修通。
此時,領受任務的155團的戰士們,心中憋著一股勁兒。
2連的官兵就說了,我們雖然不是神仙,是凡人,但我們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這句口號的出處,源頭就在這裡。
就這樣,在未來的2個月的時間裡,戰士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讓他們在懸崖上修出了公路。
消息傳開後,155團副政委喬學亭聞訊趕來,為他們舉行了一個小型的慶祝會。在會上,喬學亭誇獎2連的官兵總結的「一不怕哭,二不怕死」的口號非常好。
之後,這句口號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得到了升華。
那年,已是155團政委的喬學亭,率部開赴前線。
在戰後作總結的時候,喬學亭說,2連的好幾位同志在進攻時,壯烈犧牲前,均喊出了這一口號。
2連6班的陽廷安,喊了口號後,率隊沖向敵軍。戰鬥中,不幸犧牲。
6班的副班長曾祥智看到班長犧牲後,喊了口號後,率隊再次沖向敵軍。整個班8個人,最後只存活了新戰士劉漢彬一人。
戰鬥還在繼續,劉漢彬被編入了5班,最後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1963年2月中旬,張國華向羅瑞卿彙報了戰爭情況。在談到主要經驗時,他提到了「兩不怕」口號。
同月15日,羅瑞卿向毛主席彙報了「兩不怕」。
毛主席聽了非常高興。他說,岳飛曾說,文官不要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這個觀點是片面的。
因為文官可以怕死,武官也可以要錢。
而解放軍戰士不論文官武官,不要錢也不怕死。這樣豈不更太平了。
毛主席對這一口號,大為稱讚!
這一口號是18軍提出來了,陰法唐表示,是他們軍隊最先提出來的。這也是一件極為自豪之事了!
話說,陰法唐對西藏事業非常關心。他退休後,還關注著那邊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老將軍離開西藏後,還成立了「陰法唐教育基金會」,為當地貧困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一直以來,陰法唐做著為建設西藏,貢獻出自己餘熱的許多事。值得點贊!
冰點歷史,每天會更新歷史類的文章,希望您能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