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家風故事丨吳敦誠家庭:敦厚當公僕,誠心為人民

2023年12月02日16:07:08 歷史 1870

清廉家風故事丨吳敦誠家庭:敦厚當公僕,誠心為人民 - 天天要聞

「半世紀敦厚當公僕,一輩子誠心為人民。」2005年7月5日,原省人大常委會寧德地區工委主任吳敦誠因病去世,這副輓聯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清廉家風故事丨吳敦誠家庭:敦厚當公僕,誠心為人民 - 天天要聞




身世坎坷求光明


吳敦誠1932年出生於周寧縣獅城鎮南庄村,上了一年半私塾後因家貧輟學,後來到城關小學食堂做苦工。在那裡,他經常遭受白眼和欺凌。


一天,吳敦誠一邊燒火蒸飯一邊看書,結果把蒸籠燒焦了。食堂管理員大聲訓斥:「做了低賤的校丁,還看什麼書?狗頭還想出角——做夢!」


少年吳敦誠悲憤不已,他決心克服困難重新回到學校讀書,當年就以全縣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被縣中學錄取。但僅一個多月後,又因家境貧寒不得不再次中止學業。


清廉家風故事丨吳敦誠家庭:敦厚當公僕,誠心為人民 - 天天要聞

20世紀50年代家庭合影(後排右一為吳敦誠)



「同樣是人,為什麼彼此這麼不平等呢!」反抗的意識在吳敦誠心中漸漸覺醒。1948年下半年,他投奔閩浙贛游擊縱隊,擔任閩東遊擊第五支隊支隊長陳步田的文書,並以私塾教員身份為掩護,秘密組織開展「抗捐抗稅抗丁」鬥爭,積極營救被抓捕的同志。


回憶起苦難童年和革命鬥爭經歷時,年逾古稀的吳敦誠曾動情地說:「我是革命的後來者,卻是革命的幸運者。沒有黨、沒有革命先烈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現在的吳敦誠。我沒有理由不為黨、不為人民毫無保留地奉獻終身。




胸懷信仰記黨恩


新中國成立後,吳敦誠歷任屏南縣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寧德地區工委主任、寧德地委正廳級調研員(巡視員)。他以深厚的革命情懷、專註的工作態度、務實的行事作風以及親切隨和的性格,感染了身邊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與愛戴。


吳敦誠的大女兒說:「我們小時候很少見到父親,他總是全身心投入工作,與家人聚少離多。他即使在家也是公務纏身,經常是我們起床,父親早就出門了,到了晚上我們睡下時也沒見他回來。」


清廉家風故事丨吳敦誠家庭:敦厚當公僕,誠心為人民 - 天天要聞

吳敦誠在工作



20世紀60年代,吳敦誠從周寧調到霞浦工作,一干就是11年,留下妻子獨自在周寧老家照顧子女和年邁的雙親。由於工作忙碌且交通不便,他很難抽空與家人團聚。


有一次難得在家過年,遇上下大雪,交通中斷。吳敦誠放心不下嚴寒中霞浦水庫建設工程以及庫區移民的生活,為了趕上回霞浦的頭班車,他一天往汽車站跑好幾趟,詢問何時通車。


在寧德地區人大工作期間,吳敦誠通過深入調研、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寧德於1988年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地區人大工委。他多次通過代表議案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議,爭取省里各類扶貧補助、扶貧貸款7000多萬元,有力地助推了閩東的扶貧事業。


吳敦誠退休後先後擔任寧德市關工委主任、計生協會會長、扶貧協會會長和城市文明先鋒協會會長。這些機構初創時人員、經費、辦公條件等方面都存在困難,他憑藉一腔熱情,不畏艱難,以飽滿的革命熱忱察民情、跑項目、籌經費,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卓有成效,受到了全國和全省表彰。




心中有民不忘本


吳敦誠的外甥葉石松說:「1966年9月,我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孩童,自己搭車去霞浦找舅舅,他當時在霞浦縣委農工部長任上。他把我安頓進自己的宿舍,留下一些食堂飯票後就匆匆出門了,後來才知道舅舅抗颱風去了。第二天傍晚,他身披軍用雨衣,冒著傾盆大雨和強颱風,領著幾十人來到宿舍,先安頓十幾人在宿舍住下後,把其餘的人都安排在走廊。從他嘶啞的聲音、布滿血絲的雙眼和群眾頻頻的點頭中,我明白了舅舅在儘力安頓受災的群眾。」


吳敦誠對待群眾友善、熱忱,群眾總是很願意找他,他也十分善於傾聽群眾的心聲,幫助群眾解決困難。


他的女兒回憶說:「父親在屏南工作期間,家裡幾乎每天都有上門彙報工作的基層幹部,或是反映情況的群眾。父親總是耐心傾聽,有時還會留他們吃飯。一天中午我們正準備上餐桌,有個穿粗布打補丁衣服的群眾來了,父親招呼他一起吃。想不到對方絲毫不客氣,把一家人的午飯都吃了,姐弟幾個大眼瞪小眼。父親事後寬慰我們:『上訪群眾從鄉下到縣城一趟不容易,他一定是餓了。』」


清廉家風故事丨吳敦誠家庭:敦厚當公僕,誠心為人民 - 天天要聞

吳敦誠(右二)陪同省關工委領導調研基層關愛工作



吳敦誠退休後,上街時仍然經常有群眾找他反映問題,老人總是停下來認真傾聽。子女提醒他:「您已經退休了,就多休息休息。」他說:「老百姓找我是不得已,我能幫就儘力幫吧。」


吳敦誠病逝後,一批又一批的基層幹部和群眾自發前來弔唁送別。那一幕讓子女們感慨萬千——父親心裡永遠裝著百姓,而百姓心中也同樣裝著他。




父愛如山嚴儉親


1979年,吳敦誠去中央黨校參加為期近一年的培訓,抵京不久便接到了父親病故的噩耗。他無法回家奔喪守孝,給大女兒寫信說:「你祖父生前飽嘗舊社會風霜雪雨,吃盡了苦頭,我們長大後也沒有給老人很好的照顧,真是悔之晚矣。現在我們只有好好繼承祖父一生勤勞儉樸、正直勇為、剛正不阿,不怕苦、不講享受,熱愛毛主席、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精神,我們一定要認真把工作做好,為人民多作貢獻,讓你們的祖父安息於九泉之下。」


吳敦誠生活儉樸,不抽煙也不喝酒,更不講究吃穿。子女要為父母添新衣,他總推辭道:「我的衣服能穿,不要再買,給你們媽媽買吧!」


吳敦誠對身邊的人卻很慷慨,他經常將工資用來幫助生活困難的同事和貧困群眾。霞浦溪南公社曾經有個同事要上縣城開會,卻沒有像樣的鞋子,他就脫下腳上的皮鞋送給對方。


清廉家風故事丨吳敦誠家庭:敦厚當公僕,誠心為人民 - 天天要聞

吳敦誠與妻子魏雪蓮



2005年吳敦誠白血病加重轉至福州治療,因床位緊張被安排在普通病房,後調至雙人病房。他認為每天200元的床位費太高,不願給國家增加負擔,僅住了兩天就執意回到普通病房。


吳敦誠與家人相處的時光較少,大多是通過午夜處理完公務後給子女留字條,或利用出差開會、學習培訓的休息時間寫書信,來傳達對子女的關心和教誨。這些「家書」,至今仍是子女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清廉家風故事丨吳敦誠家庭:敦厚當公僕,誠心為人民 - 天天要聞

吳敦誠家書



他曾給二女兒寫信:


「要樹立高遠的志向,要正確對待工作中的挫折,擇偶戀愛時要更多注重對方人品。什麼是理想,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就是我的理想。一個人就應該有偉大理想,但理想要與現實相結合。任何一個有出息的人,絕非在最順利的情況下才取得驚人成就。話說,誰不望子成龍呢?我則只望子成為一個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者就滿足了。


對子女而言,父親吳敦誠始終是他們的良師益友。他留下的家風,是一本值得家人世代品味和傳承人生的大書。其中所蘊含的家庭美德,如同春風沐雨,薪火相傳,照亮一代又一代後人前進的道路。


吳敦誠同志簡歷:

1932年2月出生,福建省周寧縣獅城鎮南庄村人。1948年6月參加革命,195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屏南縣委書記,寧德行署副專員,寧德地委委員,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寧德地區聯絡組組長,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寧德地區工委主任,寧德地委正廳級調研員(巡視員)。2005年7月病逝。



供稿丨駐省委組織部紀檢監察組、省委老幹部局

文字丨張文良、雨中石、陳智民

圖片丨《革命幸運者的奉獻》

審核丨福建省委黨史方誌辦

清廉家風故事丨吳敦誠家庭:敦厚當公僕,誠心為人民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崔康熙:克雷桑停賽有一定影響;要在高原球場踢得更聰明一些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克雷桑停賽有一定影響;要在高原球場踢得更聰明一些

北京時間5月4日,中超第11輪山東泰山客戰雲南玉昆賽前,山東主帥崔康熙攜球員趙劍非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備戰情況趙劍非:球隊是剛抵達雲南,賽程很密集,路途很遙遠,隊員們在恢復,以最好狀態迎接新的比賽,希望在客場拿到滿意的結果和分數。崔康熙:這場比賽的關鍵在於恢復和狀態提高,戰術要進行好準備,隊員們要踢得更聰...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爾60年後將卸任CEO,庫克:認識他是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之一 - 天天要聞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爾60年後將卸任CEO,庫克:認識他是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之一

「股神」巴菲特宣布即將卸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CEO的消息,震驚全球。當地時間5月4日,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爾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負責非保險業務的副董事長格雷格·阿貝爾將在董事會批准後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他表示,董事會計劃於周日(當地時間5月5日)舉行會議。據媒體報道稱,這一消息震驚了...
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肅親王豪格 - 天天要聞

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肅親王豪格

清朝皇帝皇太極駕崩後,因未指定繼承人,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在皇官崇政殿打響。肅親王豪格就是在這場鬥爭中與皇位失之交臂。多爾袞當時,清廷的朝堂上由此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一個是以肅親王豪格為首的皇子派,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相貌不凡,英武
王 笛:五四運動,「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 - 天天要聞

王 笛:五四運動,「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

今天是五四,讀歷史學家王笛《中國記事(1912—1928)》,令人深思,特別是本書第四部「巨人醒來,1919」,講述西方媒體眼中的五四運動——歡呼「中國開始覺醒」。經授權刊出書摘,讓我們一起看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五四運動的。文|王笛「中國開始覺醒」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美國專欄作家喬治...
蔣少龍:柏林牆、奧斯維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 天天要聞

蔣少龍:柏林牆、奧斯維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文|蔣少龍人間四月天,正是一年春光好。東歐遺產之旅,德國柏林牆、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布達佩斯多瑙河岸的鞋子紀念碑,歷史不容遺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往者不諫,來者可追,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首先來到柏林牆遺址。清晨的陽光照耀在東柏林的一條大街上,柏林牆的遺址就在這條大街。儘管柏林牆現在...
日本間諜川島芳子「替身代死」說法 - 天天要聞

日本間諜川島芳子「替身代死」說法

1948年3月25日,川島芳子寫完遺書之後,於上午6點在北平第一監獄被執行槍決,終年41歲。因為川島芳子的機智聰敏,外加大半生間諜的生涯,民間便傳出了她替身代死說法。「替身代死」的說法。
五四青年節丨我們永遠年輕! - 天天要聞

五四青年節丨我們永遠年輕!

青春是什麼?是清澈的雙眼是春天的閃電是無畏的夢想是永不熄滅的火焰是失敗後倔強起身的勇氣是迷茫後無比堅定的眼神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心中的理想,從未放棄……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縱使時光老去夢想在,勇氣在青春,就在奮鬥的路,是最美的路追夢的青春,是最美的時光今天是五四青年節願你我永葆青春,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