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的衰落,或是一個最危險的信號,戰爭可能隨時開始

2023年11月11日12:33:06 歷史 1504

這幾天,韓國再次站到了國運的拐點。「請拯救三星」,這種來自民間的聲音幾乎響徹韓國。究其原因,是今年上半年,受半導體行業低迷的影響,三星電子業績突然崩盤,凈利潤暴跌了95%,創14年來最低水平。

到了2023年6月底,三星半導體庫存已超1800億人民幣。堆積如山的半導體晶元,讓原本跟著美國封鎖中國,企圖反過來讓中國跪在晶元聯盟面前,然後通過不斷漲價企圖大賺一筆的韓國萬萬沒想到,自己這個算盤居然打空了,因為美國建立起的晶元聯盟不僅沒能攔住中國,相反,華為聯合中芯國際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研製出了先進位程晶元。

日韓的衰落,或是一個最危險的信號,戰爭可能隨時開始 - 天天要聞

雖然與國際頂尖水平還有一段距離,但按照這個研發速度,趕上並超越指日可待。而打空算盤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因為韓國手中的晶元一下從可以囤積居奇的商品變成了無人問津的爛貨。

如果三星電子不能短時間內低價處理掉,那麼這批負資產可能會把三星電子直接拖垮,最後連帶著三星集團也一起沉沒,試想,如果這個占韓國GDP四分之一的企業完蛋了,韓國經濟還能不能活?

難怪韓國民間都開始哀嚎了,而上一次還是97亞洲金融危機。同樣痛苦的還有日本,二戰之後,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不僅保留了財閥,還在原有的工業基礎上,發展出鋼鐵、造船、汽車、消費電子等多個行業。日本最狂的時候是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有句口號,賣掉半個東京,就能買下整個美國。

不過這種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很快,美國就用廣場協議把日本按在地上摩擦。因為日元升值,日本出口暴跌,於是日本的弱點和韓國一樣暴露出來了,沒有出口,等於亡國,而當時日本央行的操作則是採用超寬鬆貨幣把國內的股市和樓市拉了起來。

日韓的衰落,或是一個最危險的信號,戰爭可能隨時開始 - 天天要聞

不過這又暴露了日韓這種國家的另一個死穴,國內市場狹小,根本沒有龐大的消費市場支撐,於是沒多久,日本便垮了。

而後,日本的半導體被韓國超越,緊接著,最基礎的鋼鐵開始被中國趕上,進入21世紀,消費電子、造船等行業被中國迎頭趕上並超越,到了近些年,中國多年的技術積累終於在電動汽車上得以體現,日本的招牌產業,汽車產業也被干崩了,三菱等車企已經開始退出中國市場。

而後同韓國一樣,日本就眼睜睜看著中國晶元產業崛起,如今,除了在光刻膠等原材料方面還佔據壟斷地位外,日本曾經的優勢產業群在不斷放棄陣地。

現在問題來了,對於日韓這種對外貿易立國,國內既無市場又無資源的國家,在經濟危機之下,要想繼續過著發達國家的日子,會怎麼辦?

其實日本當年就給出了答案,去搶,當然,對象就是中國。當年日本侵華,表面上看是受美國1929年經濟危機的波及,但實則對華開戰的聲音更早,而一切的導火索就是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當時這場地震幾乎摧毀了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建立的工業布局。

日韓的衰落,或是一個最危險的信號,戰爭可能隨時開始 - 天天要聞

對於已經走上工業化的日本,此時斷檔,就意味著要從剛進入的工業社會倒退為農業社會。於是在地震之後的民調中對華開戰逐步成為了主流論調。

因為對於日韓這類的國家,如果做不成外貿,那麼為了維持他們的富裕生活,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去搶。

而如今,當外貿再次受阻的時候,當經濟發展疲軟的時候,強盜的嘴臉就要開始露出來了。

首先是韓國,已經不再堅持日本的歷史侵略問題,甚至自己設立基金代替日本賠償受害者。相反,在對華態度上卻開始咄咄逼人,甚至公然聲稱台灣問題屬於國際問題,戰機也開始在台灣頻繁降落,就差直接把軍隊部署到台灣。

而日本更不用談,早就說過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在台獨勢力中,親日派就一直是一股龐大勢力。

如今的日本已經在排放核污水問題上向中國首先發起挑戰,已經開始把國內問題開始轉嫁中國。

而在民意調查上,日韓對於中國的好感度也進入歷史最低。這與百年前幾乎沒有區別。

不要以為中國如今強大了,所以日韓不敢挑戰我們,不敢侵略我們,特別是日本,雖然投降了,但從未放棄深入研究中國,更是從未間斷從文化上對中國進行滲透。

日韓的衰落,或是一個最危險的信號,戰爭可能隨時開始 - 天天要聞

如果我們還把戰爭停留在當初的武力侵略上,那隻能說明我們的思想太天真,而敵人太狡猾。

當然,如果翻看歷史,每當全球經濟遭遇危機,戰爭總是如影隨形,或許今日日韓加在一起不是中國對手,但是如果我們周邊的鄰居採用群狼戰術搞車輪戰呢?如果美國持續不斷進行軍事支持呢?

居安思危,不得不防。換言之,日韓的本質都是強盜,我們不能用常人的思維去理解強盜的邏輯。但凡能搶到,他們是敢於冒一切風險的。

所以,對美國,保持警惕,但對日韓,該要亮出拳頭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著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高志凱和他那句「在恆河畫一條線」的說法都火了。有網友還提議,這條線未來就應該叫「高志凱線」。印度人聽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條線的由來高志凱是一位智庫學者,他所說的畫一條線,實際上是針對臭名昭著的麥克馬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 天天要聞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公元 105 年,東漢宮廷宦官蔡倫將一批質地輕薄的 「新紙」 呈給漢和帝。誰也未曾料到,這看似尋常的發明,會成為撬動中華文明進程的槓桿。在此之前,竹簡笨重如石,絹帛貴比黃金,知識的傳播被牢牢鎖在少數人的書架上。
梅國強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梅國強同志逝世

湖北中醫藥大學7月7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傷寒學泰斗、國醫大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獲得者、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湖北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梅國強同志因病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