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銀子到底長什樣?網友黑不溜秋,全是牙印掉地上可能也認不出

2023年11月10日13:00:10 歷史 1845

眾所周知,古代的銀子放到現在,看起來就好似一塊破舊的廢鐵,不過放在古代的某個時期,實際上可能代表著一筆相當巨大的財富。

古代銀子到底長什樣?網友黑不溜秋,全是牙印掉地上可能也認不出 - 天天要聞


但為什麼古代的銀子和電視劇中展現的銀子相差如此之大呢?這背後涉及一些科學原理和歷史背景。

銀是一種極易氧化的金屬,它的表面非常容易與空氣中的硫化物反應,生成硫化銀複合物,從而導致銀子表面逐漸變黑。這就是古代銀子會「變色」的科學原理。

在古代,採礦和冶煉技術比較落後,很難提煉出純凈的銀料。當時的礦工要到陰暗潮濕的礦坑裡挖掘銀礦石,采出來的原礦含雜質很多。

古代銀子到底長什樣?網友黑不溜秋,全是牙印掉地上可能也認不出 - 天天要聞


隨後還要經過簡陋的熔煉、打制都是手工操作,容易造成雜質混入。這使得古代冶煉出來的銀質地不純,雜質元素比較多,這也是銀子易氧化的原因之一。

另外,古人對金屬的氧化原理也沒有清楚的認識。他們不知道需要經常擦拭銀子表面,去掉氧化物,來防止銀子逐漸變黑。

平時也不懂得用軟布塗抹金屬保護劑來維護銀子。隨著時間流逝,銀元寶表面生出的黑色氧化銀越來越多,原本白裡透紅的銀元寶也就變成了黑乎乎的樣子。

所以這銀子之所以會從潔白轉為漆黑,與古代採礦、冶煉和保養技術的落後是分不開的。它現今黑不溜秋的樣子,恰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和儲藏概念。這種黑化過程,雖然自然但也蘊含著時代的局限性。

古代銀子表面布滿的小坑坑窪窪,這些都是牙印!原來,在古代檢驗錢幣的真偽,沒有像現在這樣的高科技儀器,古人只能通過最原始的方式——咬一口。


古代銀子到底長什樣?網友黑不溜秋,全是牙印掉地上可能也認不出 - 天天要聞

銀質比較軟,假錢咬不出印記,而真銀子咬下去就會留下牙印。所以古人交易時,經常會先咬一下銀子,感受咬合時銀子表面柔軟的觸感,確保不是假錢才使用。這些牙印,就證明了這是真實流通過的古銀!

當時流通的假銀子主要是一些不法之徒,為了牟取暴利,使用工匠技術製作出的仿製銀子。這些「四平銀」外表可以達到九成像,但是咬下去就知道沒有真銀子柔軟。

老百姓為了防上當,養成了交易前必咬一口的習慣。久而久之,這就成了古代人驗證銀子真偽的「標準流程」。

另外,在古代,只有達官顯貴才用得起整塊完整的銀元寶。普通百姓使用的銀子,大多是切割成小塊流通的「散碎銀」。一兩白銀需要敲碎來零零總總才夠用。這也是銀子形狀不規則、有切口的原因。

隨著這些散碎銀在各種交易中流轉,表面被不同人的口水沾染,又不斷累積灰塵,這些「流口銀」就越發臟黑了。古人沒有定期清潔銀子的習慣,也加速了銀子變黑的過程。平民們覺得錢財難得,捨不得頻繁打磨銀子,導致銀子越用越臟。


古代銀子到底長什樣?網友黑不溜秋,全是牙印掉地上可能也認不出 - 天天要聞

所以這些牙印,承載了銀子在古代廣泛流通和使用的歷史,像是歷經滄桑的「傷痕」,講述著它沾滿塵土的故事。這是古人生活的特有印記。

小夥伴們,讀完文章,對此,你們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我們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34-2025,一首《畢業歌》的時空對話! - 天天要聞

1934-2025,一首《畢業歌》的時空對話!

2025年7月,南京夫子廟景區。昂揚的小號聲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大學生們手拉手,由四面八方匯聚到「天下文樞」牌坊下,唱響《畢業歌》。這是一首來自91年前的青春吶喊。《畢業歌》,創作於1934年,是電影《桃李劫》的主題曲,詞作者田漢、曲作者聶耳。(1934年 《畢業歌》黑膠唱片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同學們,大家起來...
傅國涌凌晨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59歲 - 天天要聞

傅國涌凌晨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59歲

據澎湃新聞消息,知名教育學者、歷史學者、作家傅國涌先生,於2025年7月7日凌晨因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59歲。傅國涌1967年生於浙江樂清,主要關注中國近代史,特別是百年言論史和知識分子問題等。傅國涌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傳》《百年尋夢》《葉公超傳》《追尋失去的傳統》《發現廿八都》等。來源:傅國涌微博賬號本文...
李在明收到中方邀請,要不要出席九三閱兵?韓國還在看美國臉色? - 天天要聞

李在明收到中方邀請,要不要出席九三閱兵?韓國還在看美國臉色?

7月2日,韓聯社記者提問,據報道,中國政府近期通過外交渠道向韓國政府詢問李在明總統能否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對此,中方是否能夠確認相關信息?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方將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