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漢朝苦匈奴久矣,所以到漢武帝時,百姓休養的時間也夠了,於是武帝想和匈奴動真格的干一回。然而,與匈奴初次接觸後,在沒成功也沒失敗的情況下,武帝卻先斬大將,這是為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話說武帝將三十多萬人馬藏在馬邑旁邊的山谷中,形成口袋的形狀,以誘匈奴。接著派聶壹假裝逃到匈奴那,對單于說:「我能幫你殺掉馬邑縣令,殺後您趁虛而入,馬邑唾手可得!」
單于大喜。聶壹於是回馬邑,殺了一個死囚,將其頭懸掛在馬邑城下,然後去匈奴那說:「看到了吧,馬邑縣令已被我殺了,請大王速速起兵,拿下馬邑!」
單于於是起兵十萬,向馬邑出發。走到半路,單于看到滿山遍野的羊群,卻不見放牧的人,於是感到疑惑,忙下令停止前進。為保萬無一失,單于帶領部分人去攻打雁門郡的一個亭。沒過多久便攻下了,抓住了這個亭的尉史。
單于問:「往常我見此地牧民很多,今天怎麼不見一人?」
尉史不肯說話,單于便讓人把他拖出去砍了。尉史沒辦法,於是將漢朝想困匈奴於馬邑的陰謀告訴了單于。
單于大驚,忙命撤軍。
按漢武帝的計劃,匈奴進入馬邑後,口袋縮緊,然後讓王恢帶三萬人截取匈奴後方的糧草。問題是,匈奴沒進馬邑就跑了,王恢自知自己的三萬人干不過匈奴的十萬人,所以深溝高壘,看著匈奴跑而沒追趕。
這下惹怒了漢武帝,道:「你為何看著匈奴跑而不追?」
王恢辯解道:「當初說好的讓匈奴進口袋,再截取糧草,現在匈奴沒進口袋,你讓我三萬人追十萬人,不送死嗎?」
武帝盛怒之下,將王恢交給廷尉,廷尉說,王恢縱敵,當斬!
王恢不甘心,於是給田蚡送了一千金,讓他為自己求情。
田蚡自知自己前段時間有點驕橫,被武帝所厭惡。所以田蚡給他的姐姐王太后說:「王恢是初次提出誘殺匈奴的人,現在沒有成功,陛下卻要殺王恢,這不替匈奴報了仇嗎?」
於是太后對武帝說了此事,武帝說:「雖然匈奴沒進口袋,但如果王恢追擊,也可安慰大家的心,但他不追,所以不殺他,無以謝天下!」王恢得知武帝是這樣的態度後,便自盡了。
從整個事情看下來,王恢其實並沒有錯,因為兵法都說了,度其可勝而戰之,現在三萬對十萬,不可勝,那還戰個鎚子!
但武帝還是將王恢逼死了,這是武帝不聖明嗎?我想,細心的讀者應該會發現,當廷尉說王恢當斬的時候,武帝沒說什麼。但當王恢求田蚡,田蚡求太后,這一套操作下來,武帝便堅定了要殺王恢的心。因為武帝如果聽從了太后的建議,不殺王恢,那整個朝廷是太后和田蚡說了算,還是我武帝說了算?
當初,武帝提拔田蚡,是為了與竇太后的竇氏相抗衡,現在竇太后已死,竇嬰也弱下去了,田蚡卻不知收斂,日益做大,試問,武帝作何感想。所以不是武帝非要殺王恢,是王恢求田蚡觸了武帝的逆鱗,也許不求還能逃過一劫。
記得關注再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