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羅瑞卿在德國離世,自此鄧公定下規矩,中央領導必須遵守

2023年10月01日13:25:05 歷史 1145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1977年7月,一封文件從黨中央傳遍國內,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鄧小平恢復了他的工作職責,並被任命為軍委副主席和副總理。與此同時,另一位飽受折磨的名字也再次閃耀,那就是羅瑞卿,他在鄧小平的關心下,重返工作崗位,接下了軍委秘書長的職務。

然而,要理解羅瑞卿的坎坷歷程,我們需要回溯到更早的時光,回到他被毛主席信任的歲月。毛主席親自任命羅瑞卿為公安部長,可謂是對他極高的信任。毛主席多次視察地方時,羅瑞卿都是他的陪同人員,兼任主席的安全保衛負責人。1959年6月,毛主席首次回到了韶山沖的家鄉,羅瑞卿是負責安全工作的人。這一年的9月,廬山會議後,羅瑞卿被委任為總參謀長,與林彪共同主持軍委工作。由於林彪身體不佳,羅瑞卿實際上成了軍委的負責人。然而,當羅瑞卿開始積极參与軍委工作時,林彪卻表現出不滿和敵意,認為羅瑞卿的行為是對他的「背叛」。

78年羅瑞卿在德國離世,自此鄧公定下規矩,中央領導必須遵守 - 天天要聞


1965年底,一些陰謀分子操縱著事件,將羅瑞卿陷於譴責之中。不久後,羅瑞卿的名聲遭到進一步玷污。1966年3月18日,受不了無休止的指責,羅瑞卿選擇了跳樓,試圖以死來證明自己對黨和毛主席的忠誠。幸運的是,得到了及時的救治,但羅瑞卿的左腿卻不得不被截肢。這個悲劇發生後不久,他再次受到無休止的批評,錯過了康復的最佳時機。

78年羅瑞卿在德國離世,自此鄧公定下規矩,中央領導必須遵守 - 天天要聞


然而,1971年9月13日的九一三事件的發生標誌著林彪的陰謀徹底失敗,許多老同志開始恢復工作。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羅瑞卿仍然未能恢複名譽。直到1977年,鄧小平的關心使羅瑞卿得以重返工作崗位,並擔任軍委秘書長。

重新工作的羅瑞卿充滿熱情,他曾表示要以最年輕的狀態為黨服務。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嚴重腿部疾病已經影響了他的工作能力。鄧小平為了他的健康,親自勸說羅瑞卿前往301醫院接受治療。經過國內著名骨科專家的檢查,他們認為羅瑞卿的病情已經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治癒,唯一的方法是安裝假肢。於是,鄧小平批准了羅瑞卿前往西德治療的請求。

78年羅瑞卿在德國離世,自此鄧公定下規矩,中央領導必須遵守 - 天天要聞


在羅瑞卿前往德國之前,鄧小平不斷詢問他的病情,表現出深切的關懷。然而,羅瑞卿的去世卻在人們意料之外,德國醫生沒有充分注意到他心臟問題的風險,導致他在手術後幾個小時內突發心肌梗塞去世。

1978年8月10日,羅瑞卿的遺體被送回北京,鄧小平親自前往機場迎接老戰友的遺體,併流下悲痛的眼淚。在一次中央會議上,鄧小平表達了對羅瑞卿的哀悼之情,並強調中央領導人不得去國外治療的重要性。一位老革命家也附和著說:「如果羅瑞卿同志在國內接受手術,也許他的生命能夠被挽救,我們黨也不會失去這樣一位重要領導人。」

78年羅瑞卿在德國離世,自此鄧公定下規矩,中央領導必須遵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離世是中國共產黨的巨大損失。他的一生充滿榮耀,一直都在為黨和人民服務,他是一位堅定正直、光明磊落的共產黨人。他的一生是對黨忠誠的明證,他的去世也讓我們深切體會到國外治療的風險。這是一段令人感慨的歷史,值得我們銘記。

78年羅瑞卿在德國離世,自此鄧公定下規矩,中央領導必須遵守 - 天天要聞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