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封神榜》在熱映,我也把原著《封神演義》拿出來讀了讀,在第一章就讀到了一個介紹商朝來歷的故事,覺得比較有意義,截取下來分享給我的網友。
紂王是商朝的最後一個帝王,一個暴君,對標夏朝末代國君夏桀,這兩個人在歷史上被並稱為「桀紂」,而商朝的開國之君成湯卻對標周朝的文王,連經歷都有類似之處。
《封神演義》書中說,成湯是皇帝的後代,姓子氏。當初,帝嚳的次妃叫簡狄,在祈禱時飛來一隻玄鳥,於是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契。契很有才華,為堯的司徒,治理民眾有功勞,被分封在商地。之後傳了十三世後到了太乙,就是成湯。當時是夏朝的一方諸侯
成湯知人善任,聽說在有莘這個地方有個種田的人叫伊尹,信奉堯舜之道,是個大賢,三次派人帶著錢財和禮物,去聘請伊尹。請來伊尹之後,自己不敢留著用,把賢人進獻給夏朝的天子。
夏桀無道,聽信讒言不任用伊尹,並把他趕了回來,於是伊尹就又為成湯效力。以後,夏桀越來越荒淫,殺掉了直諫的大臣關龍逢,大家都不敢說真話了。成湯聽說這件事之後,就派人過來哭祭關龍逢,夏桀震怒,把成湯給囚禁於夏台這個地方。後來,也是經過伊尹的上下打點,成湯才獲得釋放回到商地。
有一次,成湯在郊外,看到有個人四面張網並祈禱祝告說:「從天上來的,從地上來的,從四面八方來的,都落到我的網路里吧。」(唉,現在似乎是實現了)。
成湯則把三面的網給解除掉了,只是留下一面網,重新祝告說:「想去左邊的去左邊吧,想去右邊的去右邊吧,想要高飛的就高飛吧,想要落下就落下吧,只有那些不想要生命的就來我的網裡。「 (又是直鉤釣魚那一套)
這個故事傳揚開來,周邊的部落都認為成湯的德配天地,商朝應該取代夏朝的時候到了,四十多個國家歸順了成湯。夏桀那邊日益殘暴,民不聊生。伊尹則做了成湯的丞相(跟姜子牙一樣,伊尹以後又扮演了周公的角色),輔助成湯起兵伐夏桀,戰勝了夏桀,之後把夏桀流放到了南巢。
在接下來的諸侯大會上,成湯謙退的只要求做一個諸侯,然而諸侯們一致推舉成湯成為天下共主,成湯才即天子位,建都城於亳。成湯即為元年,由於夏桀的無道,天下已經大旱了七年。(這恐怕是夏朝滅亡的真實原因之一)成湯在桑林這個地方祭祀祈禱,天降大雨。
書中記載成湯做了兩件事情,以庄山出產的銅來鑄造貨幣,救民之命。這一點很值得研究和琢磨。這代表著商業文化的興起了,也說明商朝之前的夏朝似乎是沒有貨幣的,只有比價活躍的生產活動,沒有活躍的商業活動。
成湯還製作了音樂叫「大濩」,意思是表示成湯寬仁大德,能夠救護天下生民。這似乎是在說,從商朝開始,在青銅器製作方面又有了進步,夏朝的時候只能製造一些鼎,商朝的時候可以製造一些編鐘。
成湯在位十三年,活了一百歲,商朝享國六百四十年,直到傳至商受(商紂王)而止。
總結
我很喜歡這個 「網開三面」 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對於我來說太不可思議了。後來想一想,張一面網也是能夠網住一些飛禽走獸的。
張四面網雖然能夠網住更多的獵物,但是沒有必要。只要夠用就行了,把獵物一次全都打盡了,以後就不會再有收穫了。成湯作為商朝的建立者,的確很有 「商人」 的遠見和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