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章:從無師自通的赤腳醫生到針刀醫學創始人,他的一生很傳奇

2023年05月22日16:11:03 歷史 1269

朱漢章,出生於1949年,是蘇北泗陽縣人,他個性爽直,坦率,對名利看得很淡,只醉心於他所鍾情的針刀事業。

他本是一名農村的赤腳醫生,經過無數次的嘗試,摸索,研究才終於發明出了小針刀。

小針刀問世後,影響頗大,在1988年獲得了尤里卡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牌獎,他因小針刀還榮膺了「軍官」 勳章,這可是我國醫學界第一位得此殊榮者。

朱漢章:從無師自通的赤腳醫生到針刀醫學創始人,他的一生很傳奇 - 天天要聞

朱漢章在8歲時,父親就因病去世了,那時正值饑荒年代,母親一人拉扯他長大,還想盡方法供他上學,懂事的他非常刻苦努力,小學5年級就將一整本的《新華字典》翻熟了。

到了高中更是啃完了厚厚的《醫宗經鑒》和《資治通鑒》在學校里他的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的,無論是醫、史、哲、政、文學,只要他能找到的書,他都會如饑似渴地捧讀完。

可惜由於歷史原因,他也被迫輟學了,就在他感覺心灰意冷之時,偶然間他讀到了一本介紹李時珍的書,李時珍的生平讓他一下找到了未來之路。

於是他依樣買來了針灸銀針,借了幾本醫學書,就開始自學起中醫來。因為對中醫滿懷熱愛,加上他的勤奮刻苦,雖然沒有老師教導,但他也憑頑強的毅力自學成材了。

朱漢章:從無師自通的赤腳醫生到針刀醫學創始人,他的一生很傳奇 - 天天要聞

朱漢章這一生最感念的就是他的母親,母親節衣縮食供他讀書,支持他學醫,而他診治的第一個病人也是他母親。

他母親患上了痢疾,但苦於無錢醫治,他就按醫書上所講的方法給母親扎針治療,沒想只扎了兩次,竟然把母親的病治好了,這更讓他堅定了學醫的信心。

大隊幹部看他會針灸,為人又熱情,治病又有耐心,就推薦他當了赤腳醫生,還專門給他拔了兩間草房當作醫務室。

此後朱漢章更是發奮研究中醫,在他行醫的第二年,他治好了一位被上海某大醫院診斷為「肺癌」的老幹部,讓他名聲大振。

他也被調到了縣醫療站,隨著臨床經驗的累積,他的醫術也越來越高,治癒的疑難病症也越來越多,有了「小神仙」之稱。

朱漢章:從無師自通的赤腳醫生到針刀醫學創始人,他的一生很傳奇 - 天天要聞

後來他又將中醫針灸和西醫手術刀融合在一起,發明了一種新型的手術器械,他為它取名為「小針刀」,通過5年的臨床驗證,讓小針刀療法臻於完善。

由於全國各地前來求醫學習人眾多,他便自籌資金在南京一處廢地建了所骨傷科醫院,這便是金陵中醫骨傷醫院的前身。

現在由他組創的長城醫院已經成為了國家級唯一的一所骨傷科專科醫院,他為國家培養出了2萬多名針刀醫師,海外學子就達到了500多人,經針刀治療的病人更是上千萬人。

朱漢章:從無師自通的赤腳醫生到針刀醫學創始人,他的一生很傳奇 - 天天要聞

小小的針刀里蘊藏著博大精深的中華醫學,也凝結著朱漢章一生痴愛和追求。

從一位農村赤腳醫生,到名聞鄉下的「小神仙」,再到針刀醫學創始人,著名教授,朱漢章不僅為中華醫學寶庫又添一瑰寶,還為自己人生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著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