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由於中國發起了和平倡議,一切都將「各歸其位」,也許到今年年底,俄羅斯和烏克蘭就可能開啟談判。
其實,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關於什麼時候能停火談判的消息,國際媒體上有很多說法,各國的政治家們也有各自的判斷。
但是像基辛格這樣,把中國的地位突出到如此重要位置的美國人,還是比較少見的。那麼,為什麼基辛格說因為有中國的加入,俄羅斯和烏克蘭很可能在2023年底,正式的啟動談判呢?
基辛格是如何判斷的,還不得而知,但是綜合眼下俄烏戰場的形勢,以及國際社會對這場戰爭的看法,可以簡要分析一下,為何中國的態度,對於俄烏談判如此重要。
首先,從俄烏雙方的角度來看,任何國家想要斡旋俄烏衝突,推動俄烏和談,都必須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俄羅斯和烏克蘭雙方,自己都有想要談判解決衝突的意願。
說的直白一點,其他國家斡旋俄烏衝突,只能在俄烏雙方自己有停止戰爭的意願之上,再進行勸和。
如果俄烏雙方本身都非常頑固的想要把戰爭繼續下去,那麼不要說中國,無論誰去勸和都是沒有用的。
烏克蘭或許還可以在歐美的壓力下屈服,但是俄羅斯作為獨立自主的大國,是很難因為國外的干涉或者說壓力,而放棄自己的戰略意圖的。
所以說想要勸和俄烏止戰和談,首先就得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有談判的意願。而從眼下俄烏戰場的形勢來看,俄羅斯在基本控制了烏東四州之後,實際上已經初步完成了自己的戰略目的。
如果繼續延長烏克蘭危機,想要徹底的摧毀烏克蘭政府,不僅在軍事上很難辦到,政治上也要承擔更大的壓力,這對俄羅斯是不划算的。
換句話說,在這場去年2月發起的特別軍事行動之中,俄羅斯如果要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那麼,在現在結束軍事行動就是最好的,也是最合適的時機。
因此,自從俄羅斯控制烏東四州,打通了通往克里米亞半島的陸上走廊之後,就已經有了談判意願了。
另一方面,從烏克蘭的角度來講,此前烏克蘭的立場是比較頑固的,澤連斯基政府甚至用立法的方式,規定不能跟俄羅斯進行談判。
但是,最近這幾個月以來,隨著歐洲對於戰爭的反感情緒越來越深,以及美國國內的政治鬥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拜登政府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這種背景之下,烏克蘭自身是很難把戰爭堅持下去的。
因此,烏克蘭其實也有想要談判的意思,現在雙方看上去劍拔弩張,大有一副要繼續升級戰爭的架勢,並且烏克蘭還在準備發起對克里米亞的「反攻」,但實際上,這可以看作烏克蘭在軍事上最後階段的嘗試。
不管這次嘗試,烏克蘭能不能取得預想的戰果,接下來開啟雙方談判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原因很簡單,俄烏雙方都有點不願意繼續延長危機了。
並且,對於這次反攻嘗試,哪怕是烏克蘭自己也不抱有什麼希望,比如近日,美媒就發文表示,目前烏方正試圖降低人們對烏克蘭反攻的期望。
總之,從戰場形勢以及俄烏衝突中的各方博弈來看,現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其實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想要談判的意願,他們只是缺少一個雙方都信得過,並且在國際上有足夠影響力的調停人而已。
而中國表現出斡旋俄烏衝突的意願,就等於補上了俄烏和談的最後一塊拼圖。這也是第二點,即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很多國家已經提出過願意斡旋俄烏衝突的想法了,為什麼基辛格只認準了中國。
這當然跟中國自身的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有關。說的通俗一點,在歐美幾乎一邊倒的支持烏克蘭的背景之下,全球範圍內,有能力斡旋俄烏的,也就只剩下中國了。
更直接一點來說,俄烏衝突看似是俄烏之間的衝突,但實際上是俄羅斯與北約的矛盾。
這兩大軍事力量,在國際範圍內都是可以左右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超級軍事力量,想要斡旋他們之間的衝突,如果身份地位不夠,是肯定辦不到的。
由於眼下俄烏衝突,已經影響到全球的經濟運行和安全局勢,所以世界各國都希望能夠推動俄烏和談,中國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而是全世界所有反對這場戰爭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真正不同於其它國家的,不僅是自身在國際上有足夠的影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國所倡導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理念,得到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的認可。
說白了,就是只有中國能夠代表全球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站在中立的立場上,斡旋俄烏衝突。
最後,從中國和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以及中國和歐盟的關係來看,眼下由於俄烏衝突,以及美聯儲持續激進加息等影響,全球經濟進入一個下行周期。
不管是正在受美國制裁的俄羅斯,還是歐盟甚至包括陷入通脹危機的美國自己,其實,在經濟上都需要跟中國擴大合作,尋求中國的幫助。
這種情況之下,與俄烏衝突有關的俄美歐三方,可以說是都有求於中國。因此,中國出面斡旋,自然比其它國家更有效果,這也是中國能夠斡旋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原因。
很顯然,中國這個跟俄烏衝突沒什麼直接關係的第三方,能夠成為斡旋俄烏和談的決定性力量,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它充分體現出,如今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話語權越來越重的事實。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除了眾多國際人士希望中國斡旋俄烏衝突外,近日,還有沙特媒體表示,中國比西方國家更適合成為蘇丹衝突的斡旋者。
要知道,最近美國才剛和沙特出面,希望調停蘇丹內戰,並且,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也於近期訪問了沙特,想要藉此恢復美國在中東日益減弱的影響力。
結果現在有消息傳出,對於西方的調解,蘇丹領導人不太信任,反而更願意相信中國。由此也不難出,中國的和平、公正、負責任的國際形象可謂是深入人心,而美西方自私、霸道的嘴臉,正在被越來越多人看清。
很顯然,中國目前所受到的歡迎程度,也正印證了中國的那句古語,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