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評彈|燈籠堆里藏個紅綠燈,布置春節夜景,也要小心「馬路刺客」

2023年01月20日18:40:06 歷史 5278

評論員 王曉娜

大紅燈籠高高掛,突然覺得有點怕,萬一忽略紅綠燈,安全問題成代價。

春節即將到來,許多城市都在路邊掛上了燈籠。本是讓人看了就歡喜的年味兒裝飾,四川省樂山市一處街道的紅燈籠卻遭到了吐槽。有網友說:「滿街都是紅燈籠,差點沒認出來紅綠燈。」

一市民拍攝了樂山市玉堂街和土橋街交叉路口的視頻,交通信號燈混在了一堆紅燈籠里,如果不仔細看,確實分不清紅燈在哪。不禁讓人感嘆:「交警來了都要扣6分。」

網友的擔心不無道理,如果看不清紅綠燈在哪,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對於那些不熟悉道路的司機來說,或許壓根看不到路口有沒有紅綠燈,開過去算違章,貿然停下可能會引起追尾。

今評彈|燈籠堆里藏個紅綠燈,布置春節夜景,也要小心「馬路刺客」 - 天天要聞

不過,這兩天,當地住建部門在交警的指導下,已經優化調整了部分燈籠的位置。「闖了紅燈算誰的?」針對一些人的疑問,當地交警支隊工作人員表示,當事人如果認為電子監控設備自動抓拍的交通違法為誤判,可以通過申訴渠道申請撤銷,公安交警部門會核實並處理。事情也算得到了完美解決。

路邊掛燈籠是好事,正是這樣的景觀,才讓過年的氛圍溫暖人心,讓市民能感受到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懷,但裝點城市也要考慮實用性。官方看到了市民的困擾,立馬調整燈籠裝飾的位置,攝像頭誤拍的違章也可以申訴,改正態度良好。

其實,不管是樂山的紅燈籠,還是一些城市的「丑裝飾」,都是城市景觀布置的經驗教訓。官方聽取民意,根據大家的需求改正,便是一種進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