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2022年11月19日19:58:13 歷史 1980

1976年9月9日凌晨,新中國的締造者、偉大領袖毛主席,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全國人民都沉浸在無盡的悲痛中。

斯人已逝,辦好毛主席的喪事是當時的頭等大事,在擬定治喪小組人員名單的時候,毛主席的長女李敏說漏掉了一個重要的人。

工作人員疑惑不解,這份名單是他們深思熟慮後列出的,不可能漏掉毛主席的親友啊。

只見李敏在名單上寫上了「賀麓成」三個大字,工作人員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他們從來沒見過甚至都沒聽說過這麼個人。

經過李敏的解釋,大家才知道這個賀麓成原來是毛主席的親侄子,是毛主席三弟毛澤覃烈士的兒子。

而直到賀麓成晚年,他對自己的一兒一女說:你們把姓氏都改回「毛」吧!

那麼,為什麼以前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存在?這其中又有怎樣的隱情,使得賀麓成不姓「毛」而姓「賀」?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這一切要從20世紀30年代說起。

14歲前不知道親生父母是誰

20世紀30年代,毛澤潭和賀子珍的妹妹賀怡在中央蘇區相識,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讓兩個年輕人的心緊緊相連,1931年7月他們結為革命伴侶。

婚後的生活幸福又充實,但是這種日子卻那麼短暫。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面對國民黨組織的規模空前的第五次「圍剿」,掌握了中央蘇區領導權的王明等人,拒不接受毛主席游擊戰、運動戰的正確建議,採用陣地戰的方式硬碰硬,導致紅軍損失慘重。

1934年底,第五次「反圍剿」確定失敗,為了保存革命實力,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決定戰略轉移,開始長征,同時也留下一部分軍隊與國民黨打游擊,時任紅軍獨力師師長的毛澤潭就奉命留守。

當時賀怡已經懷有身孕,所以也留了下來做地下工作。

第二年2月賀麓成出生了,父母按照毛家的字輩給他起名毛岸成,孩子的出生給處在艱難環境中的賀怡帶來久違的喜悅,可是不幸的事很快就降臨了。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同年4月,在組織部隊突破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包圍的時候,毛澤潭不幸壯烈犧牲。

噩耗傳來,賀怡覺得天都塌了,望著襁褓中的孩子,她明白自己必須堅強。

此時她面臨一個困境:當時白色恐怖遍布原蘇區,自己從事的是秘密又危險的地下工作,把孩子帶在身邊有諸多不便,萬一自己出事了,還會連累孩子。

為了孩子的安全考慮,她最終決定把兩個多月大的孩子寄養在親戚家裡。

她找到了江西省新縣花汀村的賀調元,這賀調元是賀怡的遠房長輩,家境殷實、為人和善,能夠保證兒子有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但是在賀家憑空出現一個姓毛的孩子,太容易引起外人懷疑了,要知道當時國民黨可是挖了毛主席的祖墳。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思慮再三,給孩子取了個新名「賀麓成」,「賀」是母姓又是收養人家的姓氏,可以掩人耳目,「麓」取自湖南嶽麓山,「成」是成功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寄寓毛主席領導的革命早日成功。

從此,賀麓成就在「爺爺」賀調元的撫養下快樂成長,他聰明好學,從小學到中學成績都名列前茅,賀調元對此十分欣慰,對於賀麓成父母的情況他絕口不談。

其實賀怡飽受骨肉分離之苦,當時她常年往返於江西廣東等地,從事地下革命工作,數次經過新縣,為了兒子的安全,只能壓抑思念之情,不見兒子一面。

她一直關心兒子的成長,時不時通過我黨聯絡員給賀調元寄去信件和錢物,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兒子的情況。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賀麓成就這樣在「爺爺」、「奶奶」照顧和賀怡的默默關注下生活了14年。

賀怡一直處在險惡的鬥爭環境中,1940年6月不幸被國民黨特務抓捕,為保守黨的秘密,準備吞金自殺。

但是因為她吞下的金戒指太小了,自殺未遂,對胃部卻造成了嚴重損害。

面對特務的嚴刑拷打,她始終守口如瓶,展示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

當時國共合作抗日的大背景下,周恩來得知賀怡的情況,對國民黨當局提出嚴正抗議,經過多方交涉,賀怡最終被釋放。

在共產黨組織的幫助下,賀怡來到了延安,她的病情刻不容緩,必須進行手術。

因為丈夫毛澤潭早已去世,其姐姐賀子珍又去蘇聯養病,毛主席得知情況後,作為家屬在手術單上簽字,賀怡保住了性命,卻也被切除了三分之二個胃。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就是從這段時間開始,賀怡與賀調元一家斷了聯繫。

賀調元並不知道賀怡的一系列遭遇,只是隱隱覺得她可能犧牲了,更加不敢把父母的事情告訴賀麓成,這對小小年紀的他是一種保護。

母子相認卻很快天人遠隔

時間很快來到了1949年,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解放了。

同年8月,黨組織安排賀怡到江西工作,擔任吉安地委組織部長,賀怡終於可以和兒子團聚了。

在忙完政府的工作後,賀怡懷著激動地心情來到了新縣花汀村。

此時的賀麓成已經14歲,被賀調元一家養得很好,身體健康,品學兼優,賀怡見了欣喜不已。

賀怡來的前幾天,當地有關部門已經通知了賀調元一家,老人家終於可以放心地把身世告訴賀麓成。

在全村人的見證下,母子相認,二人相擁而泣,歷經多年磨難終於團聚了。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他們鄭重感謝賀調元14年的撫養之恩,隨後賀麓成隨母親來到吉安生活,他們都很珍惜重聚的時光

但是命運弄人,意外很快降臨到這對苦難母子身上。

賀怡找到了親兒子後,就想幫忙找回姐姐賀子珍和毛主席的兒子「毛毛」,當時中央紅軍長征,毛毛因為年紀太小,就交由毛澤潭照顧。

而毛澤潭一直在與國民黨打游擊,不可能帶著「毛毛」,就交由警衛員送到一位老鄉家裡,具體信息他沒向任何人透露,後來毛澤潭犧牲,「毛毛」的下落從此無人知曉。

同年11月21日,賀怡聽說某地有「毛毛」的消息,就帶上賀麓成一起乘車前往當地。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不幸的是,路上遭遇了車禍,當賀麓成從昏迷中醒來,發現身邊的母親已經沒了氣息,與母親相認不到三個月,賀麓成就永永遠遠失去了她。

在姨媽、舅舅的教導下努力學習

賀子珍很快收到賀怡去世的消息,姐妹倆感情一直很好,她不放心失去雙親的賀麓成,決定把他接到自己工作的上海一起生活。

就這樣,在賀調元陪同下,賀麓成乘坐火車前往上海。

賀子珍早早就在車站等候,初次見面,她發現賀麓成不愛說話,這也能理解畢竟他剛經歷喪母之痛,但是他走路居然一瘸一拐的。

追問之下才知道,賀麓成在車禍中腿受了傷,雖然腿一直有疼痛感,但是他以為沒有大礙。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賀子珍覺得這事必須重視,馬上把賀麓成送到了醫院做檢查,醫生髮現他的腿嚴重骨折,必須立即住院做手術,賀子珍聽著心疼地流下了眼淚。

住院期間,賀子珍像親媽照顧兒子一樣,將他照顧得無微不至,賀麓成在姨媽身上又找到了失去的母愛,他的身體很快就康復了。

當時賀子珍在上海虹口區擔任組織部長,舅舅賀敏學則是華東防空軍司令,加上賀麓成與毛主席的關係,他可以說是個「官二代」。

姨媽賀子珍擔心年幼的賀麓成走歪路,經常告誡他:不要背著父輩的牌子生活,不要和別人講自己是誰的孩子,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做個有真才實學的人。

賀麓成將賀子珍的話銘記於心,他一輩子都在按照姨媽的囑託做人做事。

賀子珍把賀麓成送到了當時最好的中學——上海中學,當時這所學校里有許多幹部子弟,因為都是從其他地方轉學過來的,學業基礎差,跟不上課業進度,紛紛退學參軍或者參加工作。

賀麓成因為濃重的江西口音,也時不時被同學們笑話。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舅舅賀敏學知道情況後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咋們家都是革命軍人和幹部,缺的是專家學者,現在新中國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你要好好學習,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

姨媽和舅舅的話深深鼓舞了賀麓成,想到為革命事業獻出生命的父母,覺得自己眼前這點困難根本不算什麼。

他在校專心聽講,回到家裡也經常學到深夜,這樣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的成績名列前茅,讓上海本地的學生再也不敢小瞧他。

兩年後,賀麓成以優異成績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化系,

因為學校離舅舅賀敏學家比較近,他就從姨媽家搬到了舅舅家。

但是中學和大學的老師同學都不知道賀麓成是高幹子弟,更不知道他和毛主席的關係,他一直低調做人,專心學習,在學籍表裡父母一欄,都是寫著早已亡故。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賀麓成是個有情有義的人,每個周末都回去看望姨媽賀子珍,作為烈士遺屬,每個月有22元助學金,他總是拿出5元匯給撫養過自己的賀調元一家。

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政治運動一波接著一波,賀敏學總是苦口婆心告誡他不要參與政治運動,他是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才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賀麓成牢記姨媽和舅舅的囑託,埋頭學習。

他沒有辜負賀子珍和賀敏學的期望,大學畢業後又考上了難度極高的公費留蘇名額。

這在當時含金量十足,賀敏學知道後高興地說「家裡出了個狀元。」

他前往北京進行為期一年俄語學習,為出國留學做準備,但是在這期間中蘇關係惡化,他的留學計劃擱淺。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001號高級工程師

當時中國面臨嚴峻的國防安全壓力,在看美援朝戰爭時期,美國甚至對中國提出了「核威脅」。

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決心大力發展軍工業,在這樣的背景下,1956年10月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了,這是一個專門研究導彈的秘密機構。

作為烈士後代,賀麓成政治可靠,學習成績又很優秀,他無疑很適合第五研究院這樣的軍事研發機構。

在留學無望後,賀麓成於1958年前往五院報道,成為錢學森麾下的一名科研人員。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幾年的時間,他就翻譯了數百萬字的俄文資料,繪製了一大摞比人還高的圖紙,快速成長為中國第一批導彈工程師。

他與同事王太楚攻克了導彈控制技術難關,提出了創造性的方案,為中國導彈的研究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1964年6月底,中國第一發自主研究的導彈發生成功,毛主席聽到這一消息振奮不已,但是他並不知道,這裡面有自己的親侄子的重大功勞。

賀麓成在科研事業辛勤耕耘數十年,成為了導彈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1981年,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開始職稱評定,賀麓成收到了編號「001」的職稱證書,他成為了總參謀部第一位獲得高級職稱的工程師。

從未見過毛主席,晚年讓子女改回「毛」姓

1983年,毛澤潭烈士證書送到賀麓成手裡,同事們才知道他的身世。

賀麓成不管是求學時代還是工作期間,都牢記姨媽和舅舅的教導,不背著父輩的牌子生活,身邊的老師、同學、同事,都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毛主席當然知道自己還有個叫「賀麓成」的侄子,在長女李敏結婚的時候,還提醒她:「你哥哥也在北京,記得請他。」

但是因為賀麓成處在機密的軍工研發部門,李敏打了好幾個電話都找不到他,就這樣伯侄兩人失去了一次見面的機會。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其實,毛主席作為國家領導人公務繁忙,賀麓成作為尖端軍工領域專家研發任務也很重,兩人要見一面也確實不容易。

當賀麓成最後在靈堂見到毛主席的時候,不禁放聲大哭,未能在伯父在世的時候見他一面,成了賀麓成終生憾事。

賀麓成沒見過毛主席,也從不對外人提起自己與毛主席的關係。

他始終覺得自己就是個普通人,即使在身世曝光後,依然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還是住在20平的房子里,過著樸素的生活。

同事們知道他的身份後,都覺得他太委屈自己了,可他卻說:父輩是父輩,我是我,我不能活在他們的光環下。」

毛主席親侄子賀麓成,晚年告訴兒女說:你們把姓氏改回「毛」吧 - 天天要聞

1995年,因為身體原因,賀麓成提前退休,即使沒在科研一線,他仍發揮餘熱,擔任幾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長,為祖國科技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雖然一輩子姓「賀」,沒沾過毛家的光,他依然時刻牢記自己是烈士毛澤潭的兒子、是毛主席的侄子,雖然自己生活簡樸,卻多次為革命老區捐款捐物。

晚年,為了紀念父親毛澤潭、伯父毛主席,賀麓成讓一子一女改回「毛」姓,傳承弘揚父輩的精神,繼承他們的遺志,為祖國復興而奮鬥。

編輯; 深瞳

責編:林畫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