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深受膀胱癌病魔折磨的周總理,不顧身體仍讓人通知召開一場會議。這讓人驚訝,究竟是什麼會議需要周總理如此重視,為什麼非要親自主持專委會呢?
要想深入了解其中緣由,則必須要從我國的核工業發展說起。作為第一個欣賞過原子彈爆炸影像的領導人,周總理早已將大力發展核工業定為奮鬥目標。
核工業艱難起步
新中國成立之初,雖然他日理萬機、政務繁忙,但卻依然密切關注著國際新型科技,重視與優待頂尖科技專家。
1955年1月中旬,毛主席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制定出創建核工業的重大決策,並任命周總理全權負責項目創立、組建相關管理機構,以及招攬專業人才和制定發展方案等繁瑣事宜。
此次會議的圓滿結束,標誌著我國即將步入核武器研發新時期。
基於我國在核工業建設方面基礎缺陷,周總理深思熟慮後將各部門進行細緻劃分;確保各司其職的同時,得以眾志成城儘快達成既定目標。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二機部主要負責存儲倉庫、武器試驗靶場設計等工作。
然而為了最大限度加強統一管理,經周總理等國務院領導同意,又將建工部某設計院、冶金部、四個建築安裝公司等直接劃歸二機部,從而進一步推動核工業建設步伐。
1958年8月,二機部明確提出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發展思路,積極培養各方面優秀人才。
與此同時,我方在蘇聯方面的鼎力指導與援助下,逐步摸索出一條適合國情需要的核工業發展模式。
本以為這種雙贏的局面會一直保持下去,然而始料未及的是,中蘇兩國由於立場等多種因素產生隔閡,使得蜜月期般的友好關係漸漸分崩離析。
1959年6月,蘇共中央忽然停止核武器資料與樣品的供應,繼而開啟了毀約停援先兆。時隔差不多一年時間,伴隨著中蘇多次磋商的失敗,蘇聯果斷撤走援華所有專家與設備。
如此一來,意味著我國初步興起的核工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打擊。令人義憤填膺的是,一些蘇聯專家還不忘冷嘲熱諷;聲稱我國核工業殘餘器械設施,用不了幾年就會腐朽為破銅爛鐵。
即便我方耗盡二十年時間,也休想研製出核武器!對於蘇聯政府的背信棄義,周總理卻顯得不以為然;
他鼓勵所有科研工作者要依靠自己力量執著探索,爭取在八年時間內爆炸核武器!依照周總理的指指示與規劃,二機部全體人員從思想、行動等方面都作出了徹底改變,勢必要作出一番驚天動地的成績。
「兩彈一星」橫空出世
在此過程中,周總理多次主持召開次專委會,討論並解決了一百餘項重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後期重要會議上,他又明確提出「先抓原子彈」的指導方針;要求二機部制定出兩年詳細規劃,便於各部門精準執行與檢查落實。1964年5月初,我國終於生產出了符合標準的核部件。
不久以後,結構定型全球爆轟摸擬試驗、次臨界安全試驗也相繼大獲成功,預示著我國核爆試驗條件已然基本成熟。
第一次核爆試驗準備前期,周總理睿智地提出「保響、保測、保安全,一次成功」的宗旨,得以保證此次核試驗。
殊不知,作為核事業「總調度」的他,素來都秉承事必躬親的理念;即便是一個小小的部件,也會仔細觀察與核實。
「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曾慷慨頗深地表示;周總理將指揮戰爭的經驗用於核工業建設,竟意外開創了一種靈驗的研發核武器新方法。
1964年10月16日,對於飽經滄桑的東方大國而言,無疑是永久彪炳史冊的輝煌時刻。
只見一朵巨大的蘑菇雲驟然升起,宣誓著新中國最終擁有了獨屬於自身的原子彈!這一刻,世界格局將因此而改變,東方巨龍將破空翱翔。
聽聞喜訊的周總理激動萬分,短暫慶賀之後又提出了三個研究方案;其一、儘快完成富含熱核材料的加強型原子彈試驗;其二、著手準備氫彈原理試驗;其三、順利完成全當量氫彈爆炸試驗。
1966年10月27日,核導彈非常精準的命中靶區,實現了定點核爆炸,實測威力相當於一萬五千噸TNT當量。
1967年6月17日,我國再次完成劃時代的驚人壯舉,成功實現第一顆氫彈的完美核試驗。彼時國際媒體都忍不住誇讚,氫彈的順利爆炸,致使中國核武器發展實現了又一個質的飛躍。
一系列國之重器的接連強勢誕生,足以證明我國在核工業領域已然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值得欣喜的是,在奮力研發兩彈期間,錢學森等多名科技人才曾給國家提建議,希望把人造衛星項目列入國家任務之中。
周總理對此深表同意,最後獲得毛主席批准後,「東方紅一號」衛星正式投入研發工作。
1970年4月24日晚,我國首顆人造衛星順利升入預設軌道。此時此刻,全國民眾都能在收音機里聽到《東方紅》清晰而洪亮的曲調。
讓人無比稱讚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堪稱我國追逐、趕超西方世界的關鍵時期。
「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順利發射不久,在周總理的主要決策與指引下,魚雷核潛艇的設計與建造也很快提上日程。
1971年8月,核潛艇如期完成了系泊試驗。喜不自勝的周總理又多次批示,一定要保證所有環節全部安全。
三年後的八一建軍節,核潛艇正式交付人民海軍;以此向全世界鄭重宣告,我國核工業建設又開創了新紀元。
眾所周知,為「中華騰飛世界」奮戰終生的周恩來總理曾坦言,全國解放後的二十年間著重關心著兩件大事,一個是水利,另一個就是上天。
當時國家的航天夢、核武器夢已然實現,且向著更高層次繼續探秘,而關乎民生的水利設施卻顯得相形見絀。
不得不承認的是,就在我國核工業建設如火如荼進行時,沿海重鎮上海市卻面臨著巨大困擾,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既能搞核爆炸,也能搞核電站
作為全國經濟與產業的命脈基地,越來越多的企業竟呈現出了開工三天、停工四天的困頓局面;至於一些新辦廠礦更是倍受打擊,根本不敢輕易開工生產。
深究其原因,只有四個字可以解釋,那便是「電力不足」!長此以往下去,不但上海經濟瀕臨崩盤危險,而且全國整體形勢也會遭遇重大影響。
值此危急關頭,中央政府將如何應對呢?一些領導各抒己見,紛紛獻計獻策;提出了依靠華北源源不斷的煤炭資源進行發電,利用西南充足的水源實現發電等方案。
然而周總理卻一眼看出了其中弊端,若想將北部煤炭資源運往上海,勢必會上鐵路運輸不堪重負;至於南方水利發電支援的方案,無疑是遠水難解近渴之舉。
鑒於此,他隨即公布了終極方案;從長遠角度分析,要想徹底解決上海,以及華東地區電力短缺的問題,唯一可行之法就是發展高效新能源。
其實早在1970年11月,周總理便非常風趣地對二機部領導說道;二機部不僅能搞核爆炸,而且還要搞核電站。
一波三折的「七二八工程」
豈不知,蘇聯於1954年建造全球首座核電站以後,便拉開了原子能時代帷幕。周總理得知此消息後動情地表示,原子能除卻可以為人類提供給強大動力源泉外,還能夠為科學各領域開闢遠大前途。
1970年12月15日,周恩來首次主持中央專委會,用以討論核電站工程,即「七二八工程」的具體相關事宜。
會議上周總理反覆強調,建設核電站務必要遵循安全、實用、經濟的基本方針。可是理想雖然極為豐腴,現實卻是這般骨感;七二八工程從一開始便倍受各種質疑,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核心問題之一就是,核電站反應堆堆型的選擇。以實力強悍的美國為例,不管是核潛艇,還是核電站,都熱衷於使用壓水堆。
此種核反應堆的優勢在於,運行安全、經濟實用,以及技術成熟。正因為如此,全球不少國家的核電站都傾向於壓水堆。
不過壓水堆也存在明顯弊端,無法充滿燃燒的核燃料鈾235,有至少百分之九十五都會變為核廢料。核廢料的巨大危害早已有目共睹,不但清理難度係數倍增,還面臨著隨時泄露與擴散的危險。
既然如此,是否擁有性能更為優良的核反應堆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熔鹽堆就是頂尖科技的集大成者,該反應堆主要利用釷為核燃料,能夠讓燃燒更為徹底、廢料大幅減少。
再加上我國釷資倉儲量豐富,必然能為核電站提供充足燃料支持。為此不少科技工作者極力推薦,熔鹽堆理應屬於建造核電站的不二之選。那麼我國的新型核電站,到底會採用哪一種核反應堆呢?
時任「七二八工程」總師歐陽予主張,由於熔鹽堆剛剛處於試驗階段,相關技術、風險評估還未成熟;所以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更傾向於利用壓水堆為妙。
彼時我國首艘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也欣然同意,認為壓水堆才是作為穩妥的方案。就這樣,在權威核專家的支持下,核電站堆型選擇問題終於迎刃而解。
俗話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儘管核電站堆形已經確立,但是新爭論又隨即產生;我國首座核電站究竟是自主研發,還是從國外引進呢?
正當兩派勢力爭論不休時,美國三里島核電站卻意外發生嚴重的核泄露事故。遭遇國際核恐慌情緒不斷蔓延的影響,七二八工程也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
此時一種聲音表示,就連掌握先進科技的老美,都難以避免核電站發生事故;對於經驗欠缺的我國而言,又怎能確保自主研發的萬無一失呢?
另一種聲音則強力反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一味尋求國外協助,定會產生依賴心理,又豈能真正擁有核心技術?後來在周總理、鄧公等領導人決策下,一如既往、堅定不移地繼續進行自力更生創奇蹟的道路。
1974年3月31日,七二八工程籌備小組核心成員歐陽予、彭士祿、繆鴻興等人齊聚人民大會堂,向周總理等中央領導彙報核電站設計方案。
讓人痛心的是,周總理的身體已經不容樂觀,飽受癌細胞病變的折磨。但周總理仍心憂核電站的建設。所以才出現了周總理不顧身體病情,仍堅持會議的情況。
最後一次會議
為確保周總理及時救治,會場外救護車、醫護人員早就嚴陣以待。可是敬愛的總理卻依舊談笑自若,認真傾聽核電站建設方案的各種細節,並給出重要指示與意見。
期間周總理像是開玩笑般的對科研人員交代:「你們要比我活得長一點,你們以後的任務要更多!」這次會議上周總理力排眾議,批准通過七二八工程設計方案;並特意撥款六億三千萬元人民幣,用以完成核電站設計建造工作。
出乎意料的是,此次中央專委會,竟成為周總理主持的最後一次會議。僅僅相隔一年多時間,周總理因醫治無效與世長辭。
秉承著總理最後的囑託,最後的期待,七二八工程終於艱難啟動。1982年8月19日,籌備小組最終選址於浙江省海鹽縣秦山鎮興建核電站,至此秦山核電站緩緩開啟修建工作。
在開創與領導新中國偉大征程中,周總理始終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為祖國的騰飛作出了無可比擬的重大貢獻!
周總理無私的奉獻精神,為國為民謀福祉的光輝人格,早已在億萬國人心間矗立起了永久的豐碑!而今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富足幸福,這盛世如您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