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二戰之後一直認為自己是世界最強,但是從朝鮮戰場回來之後,很多美國人都產生了心結,不少參戰的美軍在接受採訪或者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都曾說過,跟中國打仗還能活著回來真的是一種幸運。
也可以說在朝鮮交手之後,美國人重新認識了中國,以至於在之後與越南作戰時,在知道中國的後勤人員已經進入到越南時,依舊不敢轟炸中越邊界,不敢跨過中方所劃的界線。
01
起初美國人覺得中國打的是農民戰爭,完全沒有技術可言,戰勝日本就是運氣所致,但就是這個不被美國看好的政權,打跑了日本,還戰勝了美國人扶植的老蔣,更是在朝鮮給美國大兵幾分顏色看看,展示出中國軍人的實力。
中國人民是靠著艱苦奮鬥的精神,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才取得了這樣的成就,毛澤東的戰略思想究竟有多厲害?
我黨自從1921年誕生開始,就要面對兇狠又強大的敵人,在殘酷、血腥的鎮壓下,艱難地生存。毛主席帶領著革命者們,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不僅生存了下來,還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果實。
電視劇《決戰之後》有過這樣一個片段,兩名在功德林進行改造的國民黨將領正在用英語熟練地交流對於正在進行的朝鮮戰爭的看法,旁邊一名解放軍小戰士過來,虛心地向他們請教一個漢字的寫法。
兩人解答了之後,看著小戰士的背影,嘆了口氣,他們是畢業於歐洲、美國最頂尖的軍事院校的高材生,怎麼會輸給這些字都認不全的「泥腿子」?
恐怕不僅僅是這兩位國軍將領,很多人包括老蔣都不明白,毛澤東為什麼這麼厲害?沒上過軍校,也沒留過洋,為什麼用兵就如此出神入化,將他們這些名校的畢業生打得如喪家之犬?
02
在毛主席之前,我黨也走過彎路,證明照搬他人的成功經驗是行不通的,毛主席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中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才探索出適合我們走的革命路線。
有人說毛主席是軍事奇才,這種說法就有些狹隘了,革命勝利的關鍵是建立在毛主席提出的人民戰爭的基礎上的。
老蔣自詡很有軍事天分,他還時常對手下進行集訓,一起研究我軍的戰術方法,但最後依然是兵敗如山倒,就是因為他忽略了人民的力量,而毛主席則堅信鬧革命就是要發揮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的。國軍將領杜聿明曾經無限感慨地說,國軍所到之處,老百姓把糧食都藏起來,就連水井都用石頭堵上了,而共產黨這邊,不僅有225萬的民工踴躍支持,冒著炮火不顧危險地一趟一趟運物資、抬擔架,就算是沒有主力部隊的區域,還有地方武裝和民兵。這樣的仗,怎麼可能打得贏?
03
除了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以外,毛主席還非常善於總結經驗。他曾經風趣地說自己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
在剛上井岡山時,在茶陵縣城的戰鬥中,我軍在佔領了縣城之後,又被敵人反撲,毛主席就想到了山大王「朱聾子」利用井岡山的地勢以及樹林茂密的特點,讓官兵幾十年都抓不住他的故事,這給了他很大的啟發,琢磨出打仗的新思路,也就是後來的游擊戰術。毛主席就是從戰爭中進行學習,最終將指揮藝術磨練得爐火純青。
毛主席非常喜歡讀書,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愛好,對於書,他不僅僅是讀懂,更重要的是讀透,並能融會貫通,活學活用,很多戰略思想都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
所以說,毛主席不只是軍事家,而應該是戰略思想家,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乃至之後的朝鮮戰爭,他對於國內外形勢的認識和判斷都是相當精準的。在過去,毛澤東思想指引著我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在和平年代,它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對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和發展,未來戰爭的指導等方面都具有深遠的影響。我們要不斷學習和研究毛澤東思想,沖著世界強國的行列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