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中國有肉吃?蒙古的「新復興政策」到底能給蒙古帶來啥蛻變?

2022年11月03日04:00:33 歷史 1583

在這個世界上,最匪夷所思的事情,莫過於蒙古為什麼這麼窮。

跟著中國有肉吃?蒙古的「新復興政策」到底能給蒙古帶來啥蛻變? - 天天要聞


在很多人看來,作為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蒙古想要脫貧致富不說觸手可及,最起碼也是輕而易舉。要知道,在蒙古156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下,蘊含著超過80種豐富礦產,種類包括鐵、銅、鉬、煤、鋅、金、鉛、鎢、石油、油頁岩等資源。而根據已探明的儲量,蒙古的銅礦達20多億噸,黃金3400多噸,煤礦3000多億噸,石油80多億桶,鐵礦20多億噸,螢石礦床2800多萬噸,磷礦2億多噸,鉬礦24多萬噸,鋅礦6萬多噸,銀礦7000多噸……

可以說,如果澳大利亞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那麼蒙古就是直接生在了礦坑裡。

然而,就是如此豐富的資源,也沒能讓320多萬蒙古人共同富裕起來,甚至距離脫貧溫飽還有著十萬九千里的距離。

放眼世界,像蒙古這種有著豐富資源卻還捧著金飯碗要飯的國家並不鮮見,畢竟世界上有個名詞叫「資源詛咒」,令人垂涎的資源反而成為社會發展揮之不去的夢魘。

跟著中國有肉吃?蒙古的「新復興政策」到底能給蒙古帶來啥蛻變? - 天天要聞


但問題是,即便不用豐富的資源,守著青青大草原,就是給遊客牽馬,哪怕給遊客當牛做馬,靠打賞的小費都不至於過得這麼寒酸。更重要的是,對岸的中國,民族復興正一日千里,稍微搭車捎一段就是歷史性的跨越式發展,怎麼蒙古就活成了這般窩囊的模樣?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其實,作為成吉思汗的所謂後裔,蒙古混成家徒四壁的德行一點兒也不令人意外,因為蒙古資源雖然儲量令人,但卻根本難以變現。被中俄緊密懷抱的區位,註定了蒙古的任何資源想要走向世界,要麼入地要麼上天。

對於想要和蒙古進行資源貿易的國家而言,其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被高山仰止的成本耗死,而是被置身事外的國家笑死。

那麼,既然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為什麼蒙古不把資源就近出手呢?畢竟中俄都是能源消費大國,消化蒙古資源只是小菜一碟。只是,坐擁西伯利亞的俄羅斯,資源比蒙古還豐富,根本不需要蒙古的資源做互補,所以蒙古能選擇的買家,似乎有且只有一個。

跟著中國有肉吃?蒙古的「新復興政策」到底能給蒙古帶來啥蛻變? - 天天要聞

但這個買家寧可從南半球的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等資源,也不就近從蒙古消費,讓蒙古的夢想再度破滅。

那麼,為何蒙古就不能和南方鄰國互利共贏呢?靜夜史認為除了蒙古礦產的品質確實一般,更重要的原因在於:

蒙古從來就沒想過和南方鄰國好好做生意。事實上蒙古之所以幾十年如一日地一貧如洗,根本原因就在於蒙古對南方鄰國的扭曲仇恨,這讓蒙古一次次錯失了一飛衝天的歷史契機。

這無疑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情況,要知道作為昔日中原王朝的一部分,蒙古與南方鄰國的淵源不可謂不深。崛起於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帝國,最終建立了一統中原的大元王朝,清朝時期蒙古更是與滿族統治者「共治天下」,兩國關係應該睦鄰友好才是。

然而,今天的蒙古,仇恨長期佔領高地,並成功阻礙了蒙古獲取根本利益。

跟著中國有肉吃?蒙古的「新復興政策」到底能給蒙古帶來啥蛻變? - 天天要聞


而這一切的根源,在於沙俄帝國和蘇聯的一系列深刻改造。

話說清朝統一中原尤其是將漠北蒙古納入版圖後,對蒙古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經營,包括「盟旗制度」限制流動,編練八旗蒙古軍吸納蒙古精銳,大興黃教「計劃生育」,縱容商幫巧取豪奪等,將漠北蒙古打造成清朝對抗沙俄帝國南下的堅固長城,清朝也在與沙俄的長期對抗中確定了漠北蒙古和沙俄的邊界。

然而清朝盛極而衰後,沙俄很快捲土重來,尤其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沙俄在奪取外東北和外西北後,加緊了對漠北蒙古的滲透,並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煽動蒙古高層自立門戶。

儘管北洋政府據理力爭,但沙俄「不為所動」。雖然皖系軍閥徐樹錚趁俄國十月革命」動蕩奪回蒙古和唐努烏梁海,但蘇俄很快捲土重來,並扶持親蘇精英在蒙古先後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權和共和制政權。

相比於清王朝苦心孤詣的經營,蘇聯對蒙古的改造粗暴而深刻,除控制了蒙古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大權,禁止民眾崇拜成吉思汗,推行斯拉夫特色的西里爾蒙古文,親蘇精英還在蒙古推行大規模肅反,屠殺大量的喇嘛和封建王公,讓本就稀少的蒙古人口銳減了5%。

跟著中國有肉吃?蒙古的「新復興政策」到底能給蒙古帶來啥蛻變? - 天天要聞


為了防止蒙古重新倒向南方,蘇聯除在日本無條件投向前夜逼迫南京國民政府簽訂條約承認蒙古自立門戶,更對蒙古進行了深入骨髓的仇華教育,再加上大規模肅反的深刻影響,蒙古境內的親華力量被掃蕩一空。

所以即便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軍隊全面撤出,改頭換面的蒙古也早已與我們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對於此時的蒙古而言,沒有了蘇聯的頤指氣使,蒙古終於可以呼吸自由空氣。但問題是,雖然蒙古獲得了自由,但卻失去了蘇聯的救濟,從此只能自力更生。

但蒙古又打死不和南方鄰國「舊情復燃」,畢竟對蒙古而言,比貧窮更可怕的,是重建聯繫後情不自禁的「回歸」。

所以即便沒有了蘇聯的影響,蒙古依然長期堅持仇華不動搖,堅決將一切可能發家致富的機會拒之門外。

跟著中國有肉吃?蒙古的「新復興政策」到底能給蒙古帶來啥蛻變? - 天天要聞


當然了,你要說蒙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老乞丐那也不對。事實上蘇聯解體,救濟斷絕後,蒙古就展開了一系列「第三鄰國」外交,將「要錢」兩字寫在了腦門上。

面對蒙古的「開竅」,美國當時就淚流滿面,並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與蒙古確立了「第三鄰國」關係,畢竟能找到一個同時威脅中俄的地方在於實在不容易。

在美國的榜樣作用下,深受傳染的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紛紛跟進,蒙古靠著西方國家的「經濟援助」度過了捧著金飯碗餓死的窘境。

而蒙古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狼狽為奸的德行,也深深刺激了中俄兩國,於是蒙古還沒等來西方國家的兩肋插刀,首先就被兩個鄰國擺了幾道。

事實上說中俄下手也不太準確,因為西方國家的援助雖然能保證蒙古餓不死,卻不能保證他們脫貧致富。畢竟西方國家的支援從來不穩定,隨時可能歸零,指望這些錢養老,蒙古表示沒啥信心。

跟著中國有肉吃?蒙古的「新復興政策」到底能給蒙古帶來啥蛻變? - 天天要聞


那就自己發展吧,畢竟繞遠走西伯利亞大鐵路也是一個可選的途徑,再加上蒙古海軍的加盟,蒙古的礦產出口一度欣欣向榮,並成為蒙古出口創匯的生力軍。

然後,採礦帶來的土地荒漠化一發不可收拾,再加上本就積重難返的過度放牧、野蠻開墾,蒙古本就脆弱的草原環境迅速惡化,時至今日蒙古超過90%的國土走向荒漠化,可以說除了烏蘭巴托等幾個大城市,蒙古的環境已經觸目驚心,而極度惡化的環境又加劇了蒙古的貧窮,形成了難以掙脫的惡性循環。

所以,蒙古意識到交好南方鄰國的必要性和好處,隨後付出實施並在2021年12月由蒙古國家大呼拉爾通過「新復興政策」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個被視為蒙古促進經濟復甦的重要舉措,包含了口岸復興、能源復興、工業復興、城鄉復興、綠色發展復興、國家效率復興6方面內容。其中以口岸復興最為迫切,中蒙口岸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跟著中國有肉吃?蒙古的「新復興政策」到底能給蒙古帶來啥蛻變? - 天天要聞


所以蒙古總理奧雲額爾登一再表示,如果不清除口岸障礙,打通交通運輸的關鍵節點,蒙古就無法實現跨越式發展。所以必須儘快將口岸用公路、鐵路、高速公路連接起來,並將航空運輸業提升到新水平。

事實證明,蒙古的選擇沒有錯,截至今年9月,蒙古進出口總額達到151億美元,同比猛增31.2%。南方鄰國作為蒙古最重要的出口市場,9個月內雙邊貿易額達98億美元,佔到了蒙古外貿總額的64.7%。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蒙古央行預測蒙古經濟明年有望增長5.1%。

儘管欣欣向榮的蒙古經濟,依然存在著負債率高達200%以上,通脹率突破16%的危險境地,但藉助南方鄰國這艘大船,蒙古經濟無疑能行穩致遠。

只是,嘗到中蒙貿易甜頭的蒙古,會將中蒙貿易堅持到底嗎?靜夜史認為不得而知。要知道,2008年全球次貸危機後,蒙古就曾藉助南方鄰國的投資東風一鳴驚人,其繁榮程度甚至被某些經濟學家驚呼為「下一個迪拜」。

跟著中國有肉吃?蒙古的「新復興政策」到底能給蒙古帶來啥蛻變? - 天天要聞


然而2012年一則《限制外國投資法》,讓外國投資者血本無歸的同時,也讓蒙古關上了繁榮的大門,於是這個剛剛看見脫貧希望的國家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今,蒙古雖然和南方鄰國在經貿合作方面打得火熱,卻依然在軍事等領域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沆瀣一氣,從根本上依然充當著噁心中俄的角色。

而蒙古在大快朵頤我們的紅利時,內心的戒備甚至厭惡從未消停。說白了,蒙古高層從西方得到的好處依然誘人,而且蒙古從內心深處懼怕重新被「回歸」。要知道,作為嚴重威脅東北、華北乃至西北的國家,蒙古對我們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這註定了蒙古必然是寶島之後的下一個戰略方向。

在這樣的情況下,蒙古和南方鄰國的貿易火熱,在蒙古看來本質上是一種權宜之計。

不過當前的蒙古,值得欣慰的一點就是,因為美國這個共同敵人的存在,中俄似乎都有意「迴避」蒙古問題,這讓蒙古可以折騰更長時間。

但蒙古問題,不可能永遠拖下去。

跟著中國有肉吃?蒙古的「新復興政策」到底能給蒙古帶來啥蛻變? - 天天要聞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頭條創作挑戰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冒功者,就該被永遠釘上歷史的恥辱柱,遺臭萬年 - 天天要聞

冒功者,就該被永遠釘上歷史的恥辱柱,遺臭萬年

本文是歷史架空小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對號入座,那就是做賊心虛。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了。我國隋唐時期,百濟恃仗高句麗支持,多次侵犯新羅,二者結為世仇,戰爭不斷。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百濟與高句麗、靺鞨聯合攻打新羅,連續奪
即將消失的永泰古城,西北活著的明代城池,我竟然在這裡住了一晚 - 天天要聞

即將消失的永泰古城,西北活著的明代城池,我竟然在這裡住了一晚

我是塞外小野,這一次西北大環線從蘭州始發,第二站來到白銀市,在白銀市的景泰縣發現了一座400多年歷史的明代古城。保留完好的古村布局,至今還住著30多戶人家,在古城裡住了一晚,體驗到了西北蕭瑟中的人間煙火。西北地區留下的古城大多殘垣斷壁,位於白銀景泰縣寺灘鄉的永泰古城應該是西北地區僅存的一座保留完整的土夯...
1/3抗戰文物史料首曝光!專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 - 天天要聞

1/3抗戰文物史料首曝光!專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

7月8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恢復對外開放,並推出《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公眾可免費參觀且無需預約。此次展覽面積達1.22萬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張、文物3237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在開放首日接受南都、N視頻專訪時介紹,此次主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