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認為荊州必占,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兩人軍事水平高下立判

2022年11月03日00:37:15 歷史 1969

生活中,常常會經歷無數的變局,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會遇到無數的人輔助我們前行,就像是一列「成長之號」的火車,只是這一列火車的時間不僅僅靠短暫時間來記錄,而是用盡一生去詮釋。

前行中無數的人在上下站,也有無數的人會與你攀談,教你抉擇,能讓這成長列車平穩運行的關鍵在於,接受別人的意見,看清前方的道路。不讓自己迷茫在這漫長的軌跡里。

諸葛亮認為荊州必占,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兩人軍事水平高下立判 - 天天要聞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時局動蕩,人人都想來分一口蛋糕,於是形成了鼎力的三局狀況,三位雄豪為了這天下傾盡一生的力氣,只為了能讓自己坐上那一統天下的位置。想要得到如此高的位置,必須要學的一個準則就是學會接受別人的意見。

當時的劉備年輕氣盛還未明白這一點,造成了土地流失。時間會穿那年,這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諸葛亮認為荊州必占,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兩人軍事水平高下立判 - 天天要聞

諸葛亮一直認為荊州必占,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二人軍事水平高下立判。

三顧茅廬請謀士

三國鼎立初期,劉備還沒有擁有諸葛亮這位謀士,為他參考建議的是一位名叫徐庶的謀士,他最先是依附於劉備勢力的,為劉備盡心儘力的做事,也算得上劉備喜愛信賴的一位臣子。

可是曹操忌憚著劉備的勢力,更加眼紅他手裡的徐庶,不願意讓劉備的身邊繼續留著這樣一個人來阻擋自己的前行之路。他左思右想妄想將這顆毒刺拔出,於是使出奸詐之計。

諸葛亮認為荊州必占,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兩人軍事水平高下立判 - 天天要聞

曹操命人囚禁徐庶的母親,當時的年代,孝道大於天,徐庶看著將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不母親遭此罪,只能無奈地離開劉備陣營,他想要營救自己的母親。

他自知對不住主公,在自己離開前告訴了主公另一位謀士的名字,諸葛亮。並且一再強調一定要親自去請這位先生出世,才會得自己所用,他說這位先生可觀天下事,有著常人不能及的才華。

交代主公務必將這位先生得以自己所用。劉備也時常在身邊人聽到這個名字,大家都稱讚他足智多謀,但是他都不為所動,這次徐庶的離開,他稀缺人才,再加上自己所信賴的臣子推薦,他決定一探究竟這位先生的故事。

諸葛亮認為荊州必占,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兩人軍事水平高下立判 - 天天要聞

他來到深山,可惜先生不見他,一次次的碰頭,劉備也沒有放棄,始終堅持著等待先生的面見。先生也最終被打動,讓他進來討論一番。

他們之間討論的第一個話題就是分析天下的局勢,劉備也被先生的才華折服,先生閉門不出,就躲在這深山裡,但是他得到的消息卻是最為新的。從那一刻起,他就已經承認了諸葛亮的才華了。

面談荊州態勢

大體講完整個天下的局勢,諸葛亮開始於他講述,如今天下他最看重的位置是荊州。他的想法是讓劉備可以獲得此地,這樣才能在這場比賽里有勝算。

諸葛亮認為荊州必占,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兩人軍事水平高下立判 - 天天要聞

劉主公也向先生袒露心聲,此時正是依附於劉表才能站起腳跟。可是寄人籬下的滋味並不好受,他也確實不想要繼續依靠著別人,希望一家獨大,更希望自己掌握局面。

諸葛亮認為先進荊州地區是最為重要的的地帶,縱觀整個規劃範圍,荊州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極為重要,外界常年戰亂,荊州相對安穩,於是大批的難民奔赴於此,休養生息。

此地的人口漸漸豐滿,街道也更為熱鬧,人口的流動為當地帶來了大量的經濟流動。不可否認此地如今經濟鼎盛,人口眾多,而且地理位置也極為優越,處於正中央,是各個方向的必經之路,往大的方面來說,能完整的此地,就的可以得到天下。

諸葛亮認為荊州必占,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兩人軍事水平高下立判 - 天天要聞

曹操和孫權也一直都覬覦這塊肥沃土壤,對於實力範圍處於北邊的曹軍來說,荊州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糧食的倉庫,因為人口眾多農民也多,此地氣候土壤都適合作物生長,能為曹軍帶來更多的物質基礎。

這樣就算曹軍外出征戰的時候也不會出現望梅止渴的景象了,戰士們的能量補充會得到滿足,才有力氣上陣殺敵。

孫權認為若是得到此地,就可以打通交通道路,掌握交通的要道,不僅在通路方面有著優勢,當其他軍隊經過此地進行什麼密謀的時候,自己也會得到第一消息。以防小人的攻打。

諸葛亮認為荊州必占,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兩人軍事水平高下立判 - 天天要聞

只要孫權把握住此地,等到時間成熟準備好人力物力,他們就可以風雨無阻地直衝長江一帶的江東地區。這樣他就不需要從別的方面繞路,也不需要一次次地攻破其它戰線,就能達到此目的。因此,孫權也是對此地十分看重。

若是劉備可以得到此地,不僅斷絕了曹軍孫軍的想法,還可以同時擁有如此多的好處。劉備聽完後大讚,從一刻起就決心一定要獲得荊州,他堅信只要自己得到此地就可以一統天下。

龐統的建議

可是這畢竟是最好的想法,也許會有其他因素在其中阻攔。赤壁之戰結束後,龐統的職位有所提升,他有機會與主公交談,期間他不止一次地勸誡主公放棄荊州之地,先顧好自己的陣地,如今的荊州能不能得到都無所謂的。

諸葛亮認為荊州必占,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兩人軍事水平高下立判 - 天天要聞

他認為經歷了赤壁一戰,荊州的已經被摧殘得慘不多了,各方面遠不及之前所了解到的,況且曹軍和孫軍已經先行一步獲得了此地最重要的地帶。

最後留下的是別人挑剩用不上的,土地貧瘠,人口稀疏,掌握此地還需要留兵駐紮,防守被別人攻打,這樣會分去一部分兵力,成為累贅的。

龐統的這一番分析並不是毫無道理,只是被劉備忽略了,興許是他太想要獲得荊州了,又或許是他太想要一統天下了。

諸葛亮認為荊州必占,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兩人軍事水平高下立判 - 天天要聞

就是因為他的不捨得放手,最終造成了得不償失的局面,因為要守護益州,所以主公暫時放鬆了對荊州的看管,只留下關羽看護。

帶著大量的兵隊前往益州,可是這樣正中敵人下懷,集中力量去攻打劉備擁有的荊州地帶,等到劉主公得到消息後,立馬派兵援助,可是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最後只能看著荊州失守。

結語

成功之路,需要吸取經驗,更需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提議。

諸葛亮認為荊州必占,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兩人軍事水平高下立判 - 天天要聞

要願意接受不一樣的聲音,人無完人總會有出差錯的事情,會有人在茫茫大海中保持堅定,看透事情的本質,我們也要聽取他們的話語,不可一昧執著的只聽從自己的判斷。

選擇自己的聲音,也接受每一個人的聲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黃惲 | 我和傅國涌,一本《金庸傳》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黃惲 | 我和傅國涌,一本《金庸傳》的故事

傅國涌(1967-2025)。早晨在酷暑中徒步去乘電車時,朋友何兄發來微信,說傅國涌因心臟病去世了。我有點不敢相信,有點茫然,只回答了個「驚悚」。在這麼平常的日子裡,怎麼會有這麼驚悚的消息?心裡知道不會是烏龍,如今學人早逝的很多很多,傅兄比我還年輕一歲,竟會這麼突然這麼早就走了?在我,確實是個驚悚的消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