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津印字館和猶太編輯愛潑斯坦

2022年10月21日09:03:25 歷史 1337

聊聊天津印字館和猶太編輯愛潑斯坦 - 天天要聞

天津衛老照片)

(一) 天津第一個印刷公司

1885年由英國永固工程司庫克和安德森設計的天津印刷公司落成於英租界中街東段。它是由英國商人肯特在天津英租界創辦的第一家鉛字印刷廠。

起先由英商怡和洋行經營文具,印刷書籍。後歸天津海關總稅務司德璀琳和女婿漢納根所有。

1886年出版印刷了天津第一份英文報紙《中國時報》中國人更愛稱其為西報,主編為李鴻章的顧問英國人宓吉,該報紙經營時間不長於1891年停刊。

1894年漢納根在此基礎上擴建並更名為天津印字館,翻譯出版了很多外國科技的書刊和各種精緻的中英文書籍是當時很有知名度的英國出版公司。同年作為路透社天津分社和英國人翡今漢創辦的英文《京津泰晤士報》三位一體的英國文化機構辦公地點。是俄籍猶太人愛潑斯坦年輕時候的工作地點。

聊聊天津印字館和猶太編輯愛潑斯坦 - 天天要聞

(二) 猶太青年在中國天津的成長

時間追溯到1920年,5歲的愛潑斯坦跟隨父母從哈爾濱搬到天津海河東岸的馬可波羅路居住,在天津馬場道的綠蔭下慢慢長大。

1931年,15歲的愛潑斯坦長成了一個富有正義感的翩翩少年。從文法中學畢業之後便進入了英國人辦的《京津泰晤士報》成為了一名編輯。那個年代的報館的人手很少,愛潑斯坦打字,校對,採訪,編輯到排版樣樣都干。年輕的愛潑斯坦從那時起便成為了一個全能報人。

有一天,人家跟他說:「愛潑斯坦你讀一下這本書,讀完這本書之後你寫一篇書評發表在咱們的報紙上。」這本書叫什麼名字?叫做《遠東戰線》,它記錄了我們在前線抗擊敵人的過程。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18歲的愛潑斯坦。

當時他就決定去找這本書的作者斯諾,打聽到斯諾就在北京。於是他從天津坐著火車去到北京海淀區的一所四合院里見到了斯諾夫婦。斯諾和愛潑斯坦兩個人相談甚歡,斯諾還為他引薦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宋慶齡。見到宋慶齡之後他獲許了一個特權,這個特權就是他可以咱們的前線去採訪。

比如說著名的台兒庄戰役就是愛潑斯坦和我們的戰士同吃同住,獲得了第一手資料發表到外國的報紙上的。包括我們的地道戰,我們的麻雀戰說白了這些東西是怎麼被外國人知道的,完全是通過愛潑斯坦的筆下讓大家知道的。

聊聊天津印字館和猶太編輯愛潑斯坦 - 天天要聞

(愛潑斯坦)

(三) 留在天津的猶太人

1948年的時候以色列建國了。這個時候大量的猶太人就離開了天津選擇回到他們的故土去生活,但是愛潑斯坦卻毅然決然地留下來。他留下來的目的是什麼?為我們天津猶太人的活動軌跡以及史料調查提供口述史。所以宋安娜老師寫過一本書叫《猶太人在天津》這本書絕大部分的資料都是來源於愛潑斯坦先生的口述史。

愛潑斯坦在1957年的時候中國國籍選擇一直在中國生活。

歷史上有3次猶太人大規模湧入天津。第一次是1860年天津開埠作為了通商口岸大量的猶太人來到天津淘金。第二次是在十月革命期間,像愛潑斯坦就是在十月革命以後來到的天津。第三次就是在二戰時期。

二戰時期大量的猶太人被屠殺,多少呢?6000萬。那個時候英國,法國封鎖他們的國門不讓猶太人進入只有中他們敞開懷抱。因為當時住駐維也納的總領事何鳳山發了幾千張生死簽證讓猶太人來到天津生活。因此何鳳山這個人被稱為東方的「辛德勒」。

聊聊天津印字館和猶太編輯愛潑斯坦 - 天天要聞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愛潑斯坦 )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著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著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 天天要聞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中國日報7月7日電,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 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近日在鹽城草房子文學館舉行,標誌著"我心中的樂園——世界兒童文學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由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中共鹽城市鹽都區委宣傳部主辦,江蘇大縱湖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鹽都,這片位於長三...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天天要聞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明明比長江短,為何被稱為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像中國一樣,獨佔兩條河流究竟有多難?黃河vs長江數據顯示,黃河全長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長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長江年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是黃河574億立方米的16.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天天要聞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不可一世的日軍進逼山西「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義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軍指揮部向115師下達了作戰命令。於是,朱德電令第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八路軍第115師主力由紅一軍改編,在平型關戰鬥中投入...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聞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據云南玉溪市紀委監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華寧縣委副書記、縣長戴吉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戴吉國(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戴吉國,男,漢族,1982年8月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戴吉國歷任江川縣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團江川縣委副書記、書記、青聯主席,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