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2022年10月18日12:29:20 歷史 1370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軍攻佔了瀋陽,在進駐瀋陽後,日軍首先便想著劫掠錢財,作為東北王張作霖,自然就是他們的第一個目標。

日軍衝進大帥府後,很快就將府內洗劫一空,不過在二樓張學良的卧室中,日軍發現了一個上了鎖的保險柜。

本以為是機密文件或者貴重物品,誰知等日軍打開後,發現裡面只是一枚毫不起眼的銀元

作為東北軍少帥,張學良的保險柜中僅有一枚銀元,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但是沒有人知道,這一枚銀元背後的含義。

直到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

這才揭開了這枚銀元背後的秘密,可以說,就是這枚銀元結束了東北小諸葛——楊宇霆的生命。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銀元

少帥臨危上位

1928年,隨著皇姑屯車站的一聲巨響,日本人的陰謀也終於得逞,奉系軍閥首領大帥——張作霖被炸身亡,大帥遇襲犧牲後,可以說東北軍一時間群龍無首,陷入了困境。

因為張作霖一直沒有明確的指名接班人是誰,也許他自認為沒有誰可以威脅得了他的生命,但是終究還是低估了日本人的陰險,就這樣,大帥壯烈犧牲,享年54歲。

而當大帥犧牲的消息傳出,東北軍內部開始大亂,大家一致認為,當下的首要任務就是儘快選出接替大帥的人,繼續執掌東北軍。

張作霖犧牲後,遍觀整個奉系部隊中,可以說最有資格代替他的有三個人,分別是張學良、楊宇霆、張作相

要說年齡,最年輕的是張學良,資歷非常的淺,威望也不高,似乎各方面都不如另外兩位,但是他是張作霖的長子,要說起來也是最名正言順的。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張作霖

而張作相代表的則是元老派的領袖人物,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一個是張作霖一個是張作相。

可以說,他和張作霖的關係是非常的好,是年輕時的拜把子兄弟,在軍中威望也是最高的,也算是張學良的叔叔。

而楊宇霆則代表的是洋派的代表人物,張作霖在世時,他擔任的是張作霖的高級參謀,深受張作霖的喜愛,就是張學良也得叫他一聲楊叔。

張作霖在世的時候,雖然有意地培養張學良,但是那會的張學良還很年輕,他並沒有明說要指定張學良來接替他的位置。

而現在,他犧牲了,之後的一切都要看張學良自己的能力和手段了。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張學良

在選擇接班人這個事上面,畢竟從內外多重因素來決定,並不能因為誰和張作霖關係好就選誰,也不能因為有血緣關係就選擇誰。

在當時,奉系軍閥內部連續開會討論此事,首先,大帥是被日本人襲擊導致犧牲的,這是一個刻骨的仇恨,繼承人絕對不能是主張親日派的。

而從南京那邊的大局觀看,隨著大帥的犧牲,也許下一步就要和南京政府開始商榷,所以也不能是主張東北軍自立政府的守舊元老派。

既然說到元老派,那麼首當其衝,張作相是必然要在這場繼承人的爭奪中出局的。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張作相

其次就是楊宇霆,楊宇霆一直都是主張倒蔣的,但是如果貿然倒蔣,必然會被蔣介石分割東北軍的實力,所以楊宇霆也是不合適的。

而另一邊,張作相也想通了,自己既然是張作霖的拜把子兄弟,就應該盡全力扶持他的長子上位,也算是對的起自己兄弟九泉之下的英魂。

最終,在張作相的扶持下,張學良正式掌握東北軍,繼承奉系政權。

此時,如果楊宇霆但凡認清自己的地位,也不至於招來殺生之禍,但是他終究是仗著資歷、年齡各方面壓制少帥,不得不讓少帥對他最終起了殺心。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楊宇霆

東北卧龍將軍,張作霖得力幹將

要是說起最早的東北軍,可以說都知道它是馬匪起家,張作霖和張作相就是拜把子的綠林好漢。

只是,任誰都想不到,到了後來,東北軍成為了全國裝備、槍械配置最齊全,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就連日本人都不敢小巧東北軍,而這一切,可以說楊宇霆居功至偉。

楊宇霆是讀過書的人,具有出色的軍事素養,也算得上是東北軍內少見的人才,在最初的軍閥混戰中,東北軍無論從裝備亦或者軍隊訓練上,都比不過直系和皖系。

而楊宇霆為了擴充部隊的實力,1918年,策划了一場極為高明的「秦皇島軍械案」

直系軍閥首領馮國璋,從日本人手裡買了一筆軍火裝備,日本人將軍械,運輸到秦皇島準備交接給直系部隊。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馮國璋

而楊宇霆從他的內線人口中得知,立刻派人偽造合同,從日本人手裡騙走了這些精良的裝備。

也就是因為這批軍械,張作霖招兵買馬,一下子增添了7個正規旅的裝備,讓張作霖的腰杆子一下子硬了起來,而這一切可以說都是楊宇霆的功勞。

後來,楊宇霆也被張作霖授予總參謀的職位,成為了張作霖身邊的紅人,而楊宇霆的功勞可不僅如此,他於1924年負責東北三省兵工廠的軍備工作。

楊宇霆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他尊重人才,以豐厚的待遇引進了德國、英國的技術人員。

在他的帶領下,以至於到了後來,兵工廠年產槍支高達6萬,而日產子彈高達40萬,就連當時一向看不起我國的日本人,都一致評價這個兵工廠為東方第一兵工廠。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張作霖

解決了武器方面的問題,楊宇霆在農業上也有著獨特的眼光,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足以說明糧食對於部隊的重要性。

而當年的東北,荒地很多,並且不像關內連年戰爭,許多肥沃的土地非常的適合發展農業。

而楊宇霆就是看中了這一點,便組織農民開始進行「拓荒運動」,將許多荒地都變成了種植糧食的優質良田,從而讓東北軍擁有穩定的後勤保障。

很多人都評價楊宇霆為「東北小諸葛,張作霖的左右手」。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楊宇霆

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果楊宇霆能好好的輔佐後主少帥,或許也不至於變成最壞的局面,只是他的所作所為,經常的引起張學良的反感。

別的不說,就拿張作霖還在世的時候,他就私自冒領軍部撥款370萬元,而這個行為,也被張作霖得知後將他撤職,雖然之後又啟用了他,但總歸是有個疙瘩。

而到了張作霖犧牲後,楊宇霆就經常仗著,自己昔日和張作霖的關係,把自己的地位擺得比張學良還要高一頭。

本身張學良上位之後,就需要立刻建立一定的威望,但是偏偏楊宇霆和他對著干。

在年輕的張學良面前倚老賣老,當眾說教張學良,這讓張學良心中怒火中燒,二人的關係也慢慢地破裂。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張學良

當然,在他們中間,還有一個人,也是後來少帥對楊宇霆痛下殺手的重要因素。

此人就是楊宇霆的得力助手常蔭槐,要說起來,他也是一位能力出眾的人物,不然也不會被楊宇霆收為身邊的紅人。

他當時兼任黑龍江省省長和交通委員長,掌管著東北鐵路局,明裡暗裡地替楊宇霆搶地盤,霸佔張學良的資產。

但是少帥並不是一個紈絝公子,他雖然看不上兩人的所作所為,但是他也知道,連父親在世時都重用兩人,足以說明兩人的過人之處。

然而後來發生的一件事,終究是讓少帥起了殺心。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楊宇霆

逼宮少帥,自毀長城

1929年,楊、常二人來到帥府目的是找張學良商量,讓常蔭槐來掌管東北鐵路督辦大權。

而當時在這個位置上已經有人在做,楊宇霆的意思是讓少帥直接撤掉原本的人,讓常蔭槐直接上位。

這讓張學良感到不滿,為何要讓常蔭槐獨攬大權,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到他的手中,難道下一步要管到自己的頭上嗎?

張學良義正言辭地拒絕了,但是一向輕視少帥的楊宇霆並不以為然,直接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文件,讓張學良只需要在上面簽個字就好,完全就是逼宮的性質。

也就是此時,張學良終於下定決定除掉兩人,他先是不動聲色地說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他讓二人先去帥府吃飯,飯後在一起商量,同時,他這邊開始布置處決計劃。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張學良

只是真到了這一步時,年輕的少帥,終究還是下不了決心,畢竟二人都是自己的叔叔輩,能力比自己強,他不明白自己這麼做到底對不對。

思前想後,本來從不迷信鬼神之說的張學良,決定用一個東西來賭一下天意,於是他拿出了一枚銀元,用這枚銀元來猜測老天的意思。

晚年的張學良在回憶錄上稱:「我本不迷信,可是在這件事(處決楊宇霆)上面,我不得不迷信了。」

他當時拋出銀元,一連三次,都是正面朝上,而正面朝上則代表著,天意認為張學良應當除掉楊、常二人。

張學良覺得很邪乎,難道自己真的應當,殺掉父親的這位得力幹將嗎?於是他又拋出銀元,如果是反面,那麼自己就要到了該決定的時刻了,必須除掉楊宇霆。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銀元

前兩次,都是反面,這讓當時的張學良更加惶恐,他又拋出了一次,這第三次,他已經不敢看了,就讓自己的太太于鳳至幫忙看一下,而于鳳至一看,就哭了起來。

張學良連忙問她哭什麼,殊不知于鳳至這麼多年很了解他,她已經猜到張學良的意思了,便說道:「我知道你又要殺人了」。

張學良一看,果不其然,硬幣呈現的是反面,如果說,三次都是正面或許代表著楊宇霆命不久矣,而三次反面則代表著楊宇霆必死,就像老天都不想給他活路一樣。

而看到這個結果,本身內心很掙扎的張學良,不再掙扎,下定決定布置處決計劃。

就這樣子,到了晚飯後,楊宇霆和常蔭槐準時到達會客廳,他們以為今晚就可以讓少帥順利簽字,但等待他們卻是森然的槍口。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于鳳至

還不等他們說話,執行的人搶先說道:「奉長官命令,你們破壞統一,需要立刻執行槍決,立刻處死。」

楊宇霆和常蔭槐二人,壓根沒有反駁的餘地,甚至一句話都來不及說,就立刻隨著槍響變成了兩具冷冰冰的屍體。

或許這也說明,張學良心中還是有些迷茫,甚至害怕面對看到二人的屍體。

直到張學良的副官榮臻晚上到了帥府,張學良立刻拉著榮臻的手,或許是為了尋求心理的安慰,榮臻發現張學良不對勁,連忙問發生了什麼事。

張學良緩緩說出了事情的經過,榮臻聽後瞬間大吃一驚,覺得這件事太過於草率了,但是木已成舟,只能執行善後事宜了。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常蔭槐

很多年後,當年在現場的人回憶稱,一切都被提前安排好了,楊宇霆和常蔭槐兩個人進來之後,沒有多餘的話,身邊的槍手立刻給他們幾槍,整個過程十分的乾脆和果決。

等到帥府的警衛班聽到槍聲趕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兩個人的屍體,少帥命令人拿地毯把兩個人的屍體裹起來,送到他們各自的家中。

緊接著,張學良連夜和榮臻書寫文件,第二天一大早,就公開宣布《楊常伏法判決書》、《追述楊常伏法經過詳情》等文件,公布兩個人的罪狀,比如圖謀造反、私自建軍等罪名。

之後,張學良給楊宇霆的夫人寫了信,說明楊宇霆的錯誤,又派人給楊宇霆和常蔭槐的家人們送去慰問金,命令士兵保護好二人的家產,全部清點之後交給他們的家裡人。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張學良

少帥為數不多的自責

其實後來據張學良稱,當時自己的確沒有想過要處決楊宇霆,他只是想把常蔭槐槍決之後,再把楊宇霆關禁閉。

是他的太太,于鳳至對他說道:「如果你要關楊宇霆,那麼事後,楊宇霆一派的大佬要保他,你該如何做出選擇?」

也就是這句話,點醒了張學良,只有楊宇霆死了才能讓所有人都閉口,否則自己只會麻煩不斷。

事後有人採訪張學良「當年是否想過要優先關押楊宇霆呢?」張學良稱:「所謂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或許也就是夫人于鳳至的那番話,成了結束楊宇霆生命的一張閻王貼。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于鳳至

而槍殺了楊宇霆之後,其實張學良多年來一直處於自責中,別的不說,楊宇霆確實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將才。

他在日本留學多年,回國後,一直幫助大帥打理部隊,建立兵工廠和實行屯田制,這些汗馬功勞可以說全部是楊宇霆的,沒有人會冒著天下之大不諱來貪功。

而張學良也曾在公開表示過:「如果當年沒有殺害楊宇霆,甚至九一八事變就不會發生。」自此,那枚讓楊宇霆丟了命的銀元,也就被少帥鎖起來放到了鐵柜子裡面。

而這件事,也讓從不迷信的張學良覺得有些詭異,或許六次結果都是老天的意思,當然也或許是從內心來講,也是張學良最想看到的結果。

在這件事上,張學良沒有任何程序就果決的槍殺楊、常二人,對此,當時很多大佬都對這件事褒貶不一。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張學良(左)

有的認為張學良做得太過於草率,雖然兩人有他們的過錯,但是絕不應該被張學良如此草率的殺害。

甚至沒有給二人說話的機會,也沒有給東北軍各部隊一個通知的時間,反而直接是「先斬後奏」。

有的則認為二人目中無人,仗著資歷欺壓少帥,犯了大忌,罪不可赦,總的來說,這件事給東北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有正面也有負面。

因為張學良雖然通過這件事成功立威,但是一些部下也對他的行為感到比較寒心,從而在政壇方面失去了兩個對外社交的人才。

至於內政,常蔭槐也是有著非常不錯的能力的,失去了他後,東北交通事業的管理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常蔭槐

而在對日交涉方面,面對咄咄逼人的日軍,沒有了楊宇霆的圓滑和遊走,經常顯得捉襟見肘,自那之後,東北三省就迎來了翻天覆地的局勢變化。

而張學良也是對此懷有著很大的愧疚,後來被軟禁後的他在回憶錄中,也有寫道關於楊宇霆的死。

當初楊宇霆私自建軍發展勢力等一系列的錯誤,大帥張作霖沒有滅殺他,而是用別的方式來懲罰這位東北小諸葛。

張學良稱如果自己當年能夠再寬容一些,選擇和父親一樣用更加包容、更加委婉的方式處理,也許日後東北的局面,乃至中國的歷史都可能將會發生變化。

張學良晚年坦言:殺楊宇霆前我從來不迷信,但殺他後我不得不信了 - 天天要聞

圖|張學良

結語

只是當面的少帥也不過才30出頭,終究還是年輕,容易意氣用事,導致了最壞的結果產生,但是對於張學良的行為,不僅僅用對或者錯來評價,凡事均有兩面性。

即使是人也不例外,尤其是當權者,位高權重者,更是應當從全局考慮,不論什麼時候,都應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而楊宇霆則是親日派,或許這也是張學良,執意要處決楊宇霆的根本因素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民間傳說:藥王孫思邈出世 - 天天要聞

民間傳說:藥王孫思邈出世

#文章新銳創作者認證#​隋唐年間,秦嶺深處常現一位背著葯簍的身影,那便是孫思邈。他踏遍山川挖葯,一雙慧眼識百草,三根手指斷病源,無論疑難雜症,經他診治總能藥到病除,百姓們都尊稱他為孫真人。孫真人這日,孫思邈正往泰山採藥。山間霧氣繚繞,忽有位
痛悼!他在福州逝世!享年98歲 - 天天要聞

痛悼!他在福州逝世!享年98歲

突傳噩耗 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教育家 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 文科資深榮譽教授陳征 於2025年7月2日20時05分 在福州逝世 享年98歲 今天,福建師範大學官方網站發布一則訃告,全國「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獲得者,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教育家,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陳征逝世,享年98歲。 陳征,1927年出生,祖籍江蘇省泰縣...
金田起義發生地將結束不通鐵路歷史 - 天天要聞

金田起義發生地將結束不通鐵路歷史

7月3日,新建柳州至廣州鐵路柳州至梧州段紫荊瑤山隧道順利貫通,為柳梧鐵路建成通車打下了堅實基礎。柳梧鐵路是國鐵I級、雙線電氣化、客貨共線鐵路,全長238千米,設計速度目標值160km/h,途經柳州、來賓、貴港、梧州四市,共設10個車站。沿線的桂平北站,即設在廣西桂平市金田鎮境內。金田鎮金田村是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領...
劉備為何不用張飛,而以魏延督漢中? - 天天要聞

劉備為何不用張飛,而以魏延督漢中?

全文共1993字 | 閱讀需5分鐘219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漢中王劉備回到成都,留鎮遠將軍(軍職三品)魏延領漢中太守(官職三品),督漢中。劉備沒有令張飛督漢中,舉軍皆驚。世人皆知,劉備關羽張飛結拜兄弟,劉備稱漢中王,關羽督荊州,張飛督漢中,這樣布局才符合大家的預期。魏延,字文長,荊州義陽人,是...
印尼沉船事故死亡人數上升至6人 - 天天要聞

印尼沉船事故死亡人數上升至6人

△救援人員已展開搜救工作 當地時間7月3日,據總台記者消息,印尼沉船事故聯合搜救隊公布的最新名單顯示,事故死亡人數上升至6人。 當地時間....
李鉞鋒,無期徒刑! - 天天要聞

李鉞鋒,無期徒刑!

今天(7月3日),山西省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台盟中央原常務副主席李鉞鋒受賄一案,以受賄罪判處被告人李鉞鋒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將追繳在案的李鉞鋒受賄所得財物及其孳息依法上繳國庫。經審理查明:2011年至2024年,被...
22年收藏1200件《寶可夢》耿鬼紀念品,90後小伙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 天天要聞

22年收藏1200件《寶可夢》耿鬼紀念品,90後小伙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耿鬼」作為《寶可夢》系列中極具人氣的角色,受到不少人的喜愛。7月3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吉尼斯世界紀錄獲悉,32歲的香港青年曾卓醍收藏了1200件各式各樣的耿鬼周邊紀念品,成功創造了「最大規模的耿鬼紀念品收藏」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曾卓醍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我小時候第一次見到耿鬼,是在媽媽買回來的一批寶可夢公...
同一天!又有兩家醫院書記、副院長任上被查... - 天天要聞

同一天!又有兩家醫院書記、副院長任上被查...

7月1日,據貴州省紀委監委網站消息: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韓小松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遵義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據了解:韓小松,男,中共黨員,畢業於遵義醫學院。他曾任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自2021年4月起任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至此番任上主動投...
都是朕的錢!一個高智商卻又自私的皇帝,鑄造的錢幣精彩紛呈 - 天天要聞

都是朕的錢!一個高智商卻又自私的皇帝,鑄造的錢幣精彩紛呈

著名高分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里有個名場面,嘉靖帝拍案咆哮:"都是朕的錢!他們拿兩百萬,朕分一百萬,還要朕感謝他們嗎?"此時,熒幕前的觀眾都忍不住笑出了聲,這位聰明絕頂的皇帝,把大臣們玩弄於股掌之間。最後卻因為「錢」的問題,徹底綳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