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春秋霸主?試論成為春秋霸主的標準

2022年10月14日17:13:03 歷史 1108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春秋時期,隨著周王室政權的日漸衰落,諸侯之間的爭雄稱霸更加激烈,人人都想填補周天子權勢的空缺。

各個諸侯國採用不同的方式或尊王攘夷、或聯姻結盟,從而增強國家實力,以期能在春秋社會有立足之地,稱霸九州。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春秋時期的各大諸侯國輪番成為霸主,左右春秋局勢。春秋時期的霸主指什麼?如何才能成為春秋霸主

一、春秋霸主政治的背景

孔子曾區分過「有道」與「無道」,他說:「世道清明之時,禮樂征伐的權力由天子掌握;世道趨於混亂,則禮樂征伐的權力由諸侯掌握。

由諸侯掌握,國家存在不超過十代;由大夫掌握,國家權力不超過五代;由陪臣掌握,傳世三代少有不失去的。」

在孔子看來,西周時期完備的禮樂制度建構了君君臣臣的理想秩序。

什麼是春秋霸主?試論成為春秋霸主的標準 - 天天要聞

先秦時期,國家最為重大的事莫過於禮與戎,禮樂征伐的最高權力的表現,由天子掌握代表封建國家運轉有序。

周天子掌握禮樂征伐之事意味著其仍能號令天下,這便是「有道」;當周天子權力崩塌、周王室權勢旁落時,代表最高權力的禮樂征伐脫離掌控,就是天下無道之時。

西周的封建制度下,天子建立國家、分封諸侯。諸侯國內部又分「家」,即政治和血緣集團。

諸侯國在其國內進一步分封,設立以卿大夫為首的「家」,卿大夫常常會派遣家臣治理封地。諸侯、卿大夫能在其各自封地內稱王,因此這種制度也被成為「等級君主制」。

什麼是春秋霸主?試論成為春秋霸主的標準 - 天天要聞

但孔子沒有全盤否定天下無道,而是進行更具體的區分。

當最高權力落在諸侯手中時,孔子雖認為天下已是無道,但又說能維持十代;若是國君權力實際上被卿大夫掌握,則能維持五代;最後是陪臣執政,那國家就只能維持三代了。

魯國季孫氏的家臣楊虎,逐漸架空季孫氏掌握實權,這就是家臣執政的情況。

總而言之,政治權利越向下移,政治失序、天下無道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

天子權威下降至諸侯時,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維持禮樂規範和社會秩序。

春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極為特殊的時期,政治權力還沒有絕對化,是一個講道理、守規矩、重信義的貴族時代。

後來在西戎的打壓下西周滅亡,平王東遷,華夏諸國不斷受到侵擾,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

什麼是春秋霸主?試論成為春秋霸主的標準 - 天天要聞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春秋時期的霸主就成為周天子權威崩塌後維繫華夏禮樂文明的額關鍵,諸侯國紛紛高舉「尊王攘夷」的旗幟,以期成就霸主事業。

霸主國一方面聯合華夏各國救援受到夷狄侵擾的諸侯國,另一方面尊奉形式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維護禮樂與宗法地位。

春秋時期的霸主政治有效防止了天下秩序和政治的崩壞,很大程度上保護了華夏文明,還在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領域開拓出新境界。

錢穆先生曾稱春秋時代是一個極優美、極細膩、極高尚雅緻的時代,與戰國時期的血腥暴戾完全不同。

什麼是春秋霸主?試論成為春秋霸主的標準 - 天天要聞

霸主政治絕不是霸主國憑藉強大的國力恃強凌弱,更不是戰國時期強國欺凌弱小,因此孔子對幫助齊桓公成就霸主事業的管仲給予高度讚揚的態度。

霸主政治是春秋時期的特殊現象,霸主國是如何形成的?有什麼標準和原則?

二、關於春秋霸主的研究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春秋五霸的確定一直存在爭議,按年代劃分主要有戰國時期的「五霸」說,戰國以後的「五霸」說。

戰國的春秋「五霸」指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主要記載於《墨子》、《荀子》、《呂氏春秋》等戰國時代的文獻史料當中。

什麼是春秋霸主?試論成為春秋霸主的標準 - 天天要聞

《墨子·所染》曾側面指出戰國時代稱霸諸侯的五位君王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但沒有明確提出「春秋五霸」的概念。

《荀子·王霸》中的觀點與《墨子》相同。到戰國以後,關於春秋五霸的說法更為豐富多樣,涉及五霸的人也更多,包括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八人。

《左傳》有不少關於諸侯霸的記載。齊桓公多次聯合諸侯,葵丘之盟上周天子更是賜胙表示對其霸主地位的承認,此時齊桓公的霸業在天子和諸侯的共同見證下達到巔峰。

宋襄公在齊桓公死後聯合多個諸侯國攻打齊國並擁立齊孝公。當時宋國子魚看出其意圖,認為他想要稱霸很困難。

什麼是春秋霸主?試論成為春秋霸主的標準 - 天天要聞

楚成王曾建立以楚國為盟主的諸侯聯盟。晉文公城濮之戰勝利後代替楚國的盟主地位召集諸侯。

秦穆公曾幫助國晉國的三位君主,兩次輸送糧食救濟晉國饑荒。

晉悼公繼位後,抵禦北方戎人,國內積極發展,用吳國牽制楚國,同時積極爭取宋、鄭等國的依附,重新確立霸主地位。

晉文公、晉襄公繼續晉國霸業,阻止秦國的攻打。楚靈王不遵從禮法,弒君即位,最終犯眾怒命絕。

當中涉及五個國家八位君主,齊桓公和晉文公因在葵丘之盟和踐土之盟中受過周王室策命,是春秋時期最為顯赫的霸主。

加上戰國以後春秋五霸說涉及的諸侯,共有七個國家十二位君主,即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悼公、秦穆公、宋襄公、楚成王、楚莊王、楚靈王、吳闔閭、吳夫差、越勾踐。

另外也有學者鄭莊公列入春秋小霸,因此本文共從十三位君主探討春秋霸主的標準。

三、春秋霸主的標準

第一,強大的國力。春秋時期,大國有兩層含義,一是國土寬廣,軍事經濟實力雄厚;

二是國力雖然有所欠缺,但政治地位高。春秋早期的鄭國應符合第二層標準,雖然國家實力與齊秦晉楚相比較弱,但鄭武公、鄭莊公都是周平王的卿士,其政治地位在諸侯國當中非常突出。

什麼是春秋霸主?試論成為春秋霸主的標準 - 天天要聞

魯隱公元年在,鄭國曾以王師、虢師討伐衛國,隱公九年,鄭國又因為宋國不臣服周王室而興兵。

鄭國借天子之命在諸侯國中行事,還直接與周王室發生過衝突,這時候的周王室尚存實力,不像後來需要諸侯國的庇護。

鄭國憑藉周王卿士的身份,假王命行事,但因為國家實力有限,霸業不足以支撐起來。同時,鄭國在道義上的號召力也不夠,因此雖盛極一時但始終沒能建立起霸業。

對齊秦晉楚,大國一詞則體現得更為具體。齊桓公成功創霸,晉國楚國相繼崛起,秦國東進受阻,但在西邊實力也很強。

齊桓公得到管仲輔佐後,積極改革,發展國內的同時在外交上實行「尊王攘夷」的政策,最終稱霸中原。

這四個國家的實力雖然有消有長,但無疑都是春秋時期的霸主國。

什麼是春秋霸主?試論成為春秋霸主的標準 - 天天要聞

第二,蕃屏周室正如孔子從政權旁落劃分天下的「有道」與「無道」,鄭莊公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作為周王的卿士,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假王命「討不庭」的諸侯。

《左傳》中雖然沒有直接表明齊桓公和晉文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但鄭莊公在春秋早期能借王命行事足以說明周王的失勢。

整個春秋時期,參與勤王活動以期從中獲得利益諸侯國除了齊、晉還有秦國。

當時晉文公剛復國,晉國發生內亂,頹叔、桃子等人聯合狄人大敗周襄王,周襄王迫不得已逃往鄭國。

周襄王向秦國和晉國求救,次年秦穆公帶著軍隊駐紮黃河岸邊準備迎接周襄王。

什麼是春秋霸主?試論成為春秋霸主的標準 - 天天要聞

周天子式微,政權旁落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此期的天子幾乎只剩下名號了,諸侯奉王命行事也可算是王事,符合當初藩屏周室之大義。

霸主國家的興起一方面維護各諸侯國免受周邊地區的侵擾,一方面能夠繼續維持周天子「天下共主」的身份和周朝的宗法禮制。

齊桓公的霸業威名遠播,其「尊王」的成功也不可否認。

第三,扶助弱小。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的領土縮小,國家實力不足,有實力的諸侯國紛紛向周邊兼并小國,許多小國在這一時期滅亡。

周天子無法阻止兼并現象的發生,如果沒有新的權威維持秩序,兼并現象將會惡性發展,夷狄環伺,文化不穩,中華文明將會遭受嚴重打擊。

什麼是春秋霸主?試論成為春秋霸主的標準 - 天天要聞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孔子對齊桓公持讚賞態度,其建立霸權的著眼點就是加強諸夏團結,對保存和發展華夏文明具有積極意義。

霸權之所以能夠聯合華夏諸國,能取得同盟中小國家的擁戴和認可,是由於霸主自身踐行道義,扶持弱小,以此樹立權威。霸主地位不是憑藉強力奪得,而是通過道義和行為贏得的。

結語

春秋時期,政權旁落,社會逐漸失序。周天子失去了維持宗法禮樂和庇護諸侯國的能力,不斷出現小諸侯國被吞併的現象。

處於文化根基不穩、夷狄環伺的歷史背景下,任由兼并戰爭的惡性發展會給中華文明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害。

於是霸主國家產生了,春秋霸主國通過「尊王攘夷」,對華夏文明的維持和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春秋》《史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揭秘《武王墩》:還原墓主人身份,尋蹤楚文明 - 天天要聞

揭秘《武王墩》:還原墓主人身份,尋蹤楚文明

(更多新書好書推薦,點擊知事薦書)位於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三和鎮徐窪村的武王墩墓,因在2015年夏天被一夥盜墓賊闖入而走進公眾視線。它是一處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楚國高等級墓葬。其擁有的結構完整的九室多重棺槨,以及目前所見最大的21級台階的墓坑,共同刷新了楚墓考古史上的新紀錄。《...
14年抗戰中的河南力量,190萬子弟兵的血與火 - 天天要聞

14年抗戰中的河南力量,190萬子弟兵的血與火

你知道14年抗戰中,全國傷亡「最慘烈」的省份,是哪裡嗎?不是東北,也不是南京——而是河南,1453萬軍民傷亡,比「南京大屠殺」中的傷亡,還多了將近50倍,平均每10個河南人,就有4人,倒在了血泊之中!1938年,黃河決堤的巨響,撕裂了河南的
「廢約」的幻滅!誰在抗戰勝利後重新出賣中國主權? - 天天要聞

「廢約」的幻滅!誰在抗戰勝利後重新出賣中國主權?

自1840年鴉片戰爭起,列強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抗戰爆發後,中國開啟了廢約行動。希望藉此改變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屈辱局面。 1942年成為重要轉折點!三次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給予日軍沉重打擊。一系列勝利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在同盟國中的地
甘肅省博物館原館長賈建威接受審查調查 - 天天要聞

甘肅省博物館原館長賈建威接受審查調查

來源/啄木鳥甘肅省博物館原館長賈建威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甘肅省博物館原館長賈建威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甘肅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賈建威簡歷 賈建威,男,漢族,1964年7月出生,河北定州人,大學學歷,1981年10月參加
隱居隆中知天下!諸葛亮攜「隆中對」登陸三謀新賽季 - 天天要聞

隱居隆中知天下!諸葛亮攜「隆中對」登陸三謀新賽季

想當年,諸葛亮隱卧隆中,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勢。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為他獻上計策「隆中對」,勾勒出蜀漢跨荊益、聯吳抗曹的宏偉藍圖,自此成為千古名策。歲月悠悠,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雖已遠去,但在創新策略SLG《三國:謀定天下》的新賽季里,我們將穿越時空,重臨「隆中對」的智慧戰場,與諸葛亮一同謀定天下!《三...
民間傳說:羅成出世 - 天天要聞

民間傳說:羅成出世

羅成,是小說《說唐全傳》中的人物,隋朝鎮守燕山的靖邊侯羅藝之子,書中主要人物秦瓊的表弟。羅成少年英雄,長相俊美,性格驕傲、任性,擅長家傳的羅家槍法,是隋唐第七條好漢。羅成羅藝是羅成的父親,隋煬帝時期,羅藝以軍功官至虎賁郎將,駐守涿郡。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