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英
1912年8月24日,有一個黃皮膚的中國女孩在美國波特蘭市出生,這個女孩就是李月英。
她的父母都是廣東台山人 ,她的父親是個商人,在20世紀初踏上美國這片熱土。
父母一共生了8個孩子,這個數字對於那個年代的中國人來說並不多。
此時,在美國的華人還比較少,這個華人家庭走在街頭,還是比較惹人注意的。
李月英的父親是個商人,母親是傳統的全職母親。他們絕對想不到李月英日後會在美國成為美軍首位華裔女飛行員。
李月英的生命很短暫,32歲那年在執行公務時犧牲。
李月英從小就非常熱愛運動,性格有點像男子,她喜歡打手球、游泳等,十幾歲就學會了開車。
上學後,她的英文名字是:黑茲爾·李。
李月英在美國念到高中畢業,20歲那年,她在一家百貨公司找到了一份當電梯操作員的工作,工作輕鬆而悠閑。
30年代初,即使是美國,婦女接受高等教育的也不多,李月英在當時讀了高中,也算是有文化的人。
當電梯操作員的一個好處是,每天要接觸很多人,在當時到百貨公司購物的都是社會富裕階層。
有一天,她看到一份華人飛行俱樂部的招生簡章,她感到很好奇,頭腦里浮現出自己駕駛著飛機翱翔在藍天上的情景,她非常興奮,也很激動。
在當時,飛機是個稀罕物,普通民眾主要的交通工具還是輪船與汽車。
李月英當時連飛機都沒坐過,只是看到過飛機在藍天上飛翔,但她在內心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我要去學開飛機!」
當她回家告訴父母,自己打算去學開飛機時,著實把父母嚇了一跳:
一個女孩子開飛機!萬一在高空遇到什麼意外或者故障,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尤其是母親,聽了她的想法,淚眼婆娑,悲傷地說:
「英子,你已經20歲了,我在你這個年齡已經結婚生孩子了。
開飛機是男人的事情。你還是想想找個合適的男人結婚吧。」
李月英理直氣壯地回答:
「媽媽,英國早就有女子飛行隊了。再說,男人能開,女人為啥不能開?
我就想做點不一樣的事情。」
最終,家裡拗不過她,就讓她去接受了飛行員的培訓。1932年,她順利考入波特蘭中華航空學校。
在波特蘭學習飛行期間,李月英還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她遇到了日後成為她丈夫的雷炎均(也是華裔)。
抗日戰爭爆發時,她已從飛行學校畢業,順利取得了飛行員的資格。
在當時,女性飛行員相當少,整個美國也就200來人,而在中國,女飛行員更是像大熊貓一樣珍稀。
當李月英得知東北已經淪陷時,她火速回了祖國。
她向有關部門提出,自己希望加入中國空軍,與日軍作戰,但中國當時的空軍不招收女飛行員。
不過,她的未婚夫雷炎均順利進入中國空軍,服役了幾年。
李月英並未氣餒,她來到廣州,在民航擔任飛行員,她希望當局能夠看到她的飛行能力。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一心想報效祖國的李月英再次申請加入中國空軍,但依然被拒絕。
報國無門,無奈之下,她只能選擇打道回府,在1938年廣州淪陷前夕,她回到了美國。
回到美國後,李月英在紐約為當時的中國政府工作了一段時間。
早在1930年,美國軍方就考慮過效仿英國使用女飛行員的問題,但當時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美國陸軍航空兵的負責人認為這行不通,在他眼裡,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緊張,
而且女性的生理特點決定有諸多的不方便。
1941年,偷襲珍珠港發生後,戰火蔓延到了美國。在當時,空軍力量相對於陸海作戰來說,具有很大的優勢。
此時美軍急需飛行員,而全國取得飛行員資格的就那麼多,還有一些男性飛行員在戰爭中犧牲,這導致飛行員供不應求。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各大公司開始大量生產用於戰鬥的飛機,但當時,男性飛行員大量到海外參戰。
美國工廠生產出來的飛機,如何轉場到軍事基地,成了非常棘手的問題。
這是,美軍負責人才想起美國的女飛行員們。
曾破過世界飛行紀錄(跨洲飛行速度紀錄和高度紀錄)的美國女飛行員傑奎琳·科克倫得到陸軍空運司令部的支持,決定成立一個女子飛行訓練特遣隊。
李月英此前獲得了飛行員的資格,且有豐富的駕駛經驗,她也加入了這個婦女飛行團(簡稱WASP)。
她在德克薩州接受了6個月的艱苦訓練,在戰鬥機飛行學院學習駕駛各種型號的戰鬥機。之後,李月英被編入第4批次,成為美軍第一位執行飛行任務的華裔女性。
畢業後,李月英被分配到密歇根州的第三航空輸送大隊,她們的任務是:
將飛機製造廠生產出來的新飛機駕駛到港口,然後裝船運往歐洲和太平洋前線。
二戰期間,美國總共支援蘇聯15000多架戰機。這些援助的飛機,基本上都是李月英和同事們一起完成的。
截至1944年11月,李月英和其他6名美國女飛行員,一共運送了5000多架戰鬥機。
這些戰鬥機的投入使用,為蘇聯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戰爭期間,女子勤務航空大隊的女飛行員們一周要飛行七天,沒有假期,工作強度相當大,但她們都毫無怨言。
另外,她們還要冒著被敵軍發現的巨大危險,一旦被敵軍發現,有可能結局就是粉身碎骨。可以說,是內心的信念在支撐著她們從事這個危險的工作。
她們不是為了物質回報,也不是為了將來升官發財,只是希望為粉碎法西斯做出自己能做的事情。
1944年11月10日,感恩節的前一天,李月英接到一項任務:運送P-63「眼鏡王蛇」戰鬥機去蒙大拿州。
不過這天天公不作美,不適合飛行,李月英只能推遲起飛時間。
第二天早晨,天氣放晴,李月英駕駛著飛機出發,去完成自己接受的任務。
當她起飛時,她覺得這次飛行任務和以往一樣,她還打趣:
「今年感恩節要在蒙大拿州過了。」
她還打算飛機落地後,給父母打個電話,祝他們感恩節快樂,也順便對父母說幾句感謝的話。
但是黑天鵝事件發生了:
因為頭一天天氣原因很多航班延誤,這一天很多飛行員都等待著陸許可,這給控制塔台指揮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在李月英準備著落時,由於控制塔台指揮的失誤,她駕駛的飛機與另一架飛機猛然相撞!
電光火石之間,她駕駛的那架飛機在空中著火了!然後迅速地從天空墜下。
李月英當時被緊急送至醫院搶救,但因為傷勢過重,兩天後,她在醫院離世。
按照當時的政策,WASP的女性飛行員,無權按軍人禮儀舉行葬禮,不能像男性飛行員享受儀仗護衛和官方提供的喪葬服務這些待遇。
她們的棺木上也不能覆蓋美國國旗。
不過,她們為抗擊法西斯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2009年1月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會決定授予女飛行員們國會金質勳章,在典禮上,奧巴馬動情地說:
「每一個美國人都應該感謝她們的無私奉獻」。
在此之前,2008年11月,「二戰女飛行員展」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美國女兵紀念館開幕,也讓許多人再次回憶起那段歲月,同時,也讓這些巾幗英雄的英勇事迹,再次呈現在公眾面前。
一年復一年,歷史巨輪在向前滾動,那些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過貢獻的人,不會、也不應被後人遺忘。
張愛玲曾經在作品中寫道:
時代的車轟轟地往前開。我們坐在車上,經過的也許不過是幾條熟悉的街道,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驚心動魄。
李月英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她架著戰鬥機在藍天飛翔,驚心動魄的場面,她幾乎天天經歷。
最終,她的生命定格在32歲。
李月英去世後才幾天,她的哥哥維克托在戰鬥中犧牲的消息也傳到李月英父母這裡。
一下子失去了兩個子女,這是何等的悲痛!
在當時的美國,華人的地位比白人低人一等,李月英的父母為兩個逝去的孩子,在當地物色了一塊墓地,但是,這家墓園竟然拒收這兩個在戰爭中犧牲的人下葬,他們給出的理由居然是:
亞洲人不允許埋葬在白人的墓地。
李月英的父母通過打官司,最終獲得勝訴,將兩個子女安葬在這塊可以俯瞰哥倫比亞河潺潺的流水的墓地。
李月英犧牲後,她的妹妹曾說:
「姐姐喜歡冒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中國女孩子做一些新的挑戰。」
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到了這點!
她的拳拳愛國之心,也值得後人敬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