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0歲老人在冷風中徘徊,鄉鄰哭了,鄉鄰:兒多,難養爹

2022年10月11日22:31:36 歷史 1764

引言

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養兒防老。這句俗語出自陳元靚所著的《事林廣記》一文中,在該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從此以後,便有了養兒防老的說法了。

2014年,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對於養兒防老這個觀念做過一次調查,此次調查採用了分層、多階段的概率抽樣方法,調查範圍覆蓋了除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中國澳門、海南、新疆和西藏之外的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調查的最終總體樣本量為11511人,其中男性佔49.04%,女性佔50.96%,城市戶口佔52.96%,農業戶口佔47.04%。

調查結果顯示:有66.2%的人同意「養兒防老」這種觀點,不同意這種觀點的人有29%,剩餘的人需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那麼,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同意「養兒防老」這種觀點呢?

其實,這與我們的傳統習慣有關,據相關資料可以佐證,在我國的古代,幾乎100%的人都具有「養兒防老」的觀念。

一位歷史學家指出,在遠古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非常低下,經濟相當落後,為了能夠使任何一個人都能夠老有所養,古人想了一個辦法,這個辦法就是:大力宣傳「孝子」。

《詩經·大雅·既醉》中說:「孝不匱,永不爾類」,大聖人孔子也說:父母在,不遠遊。這些說法歸根結底就一個字------「孝」。

據語言學家介紹,「孝」字最早見於商代,這個字的字形猶如一個小孩子在攙扶著老人,其意思是說,孩子就應當盡心儘力地奉養父母。由此可見古人在造字時的良苦用心。

關於對「孝」的論述,古籍中多有提及。比如,《爾雅》中稱:「善父母為孝。」再比如,《禮記》中稱:「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等等,總之,古人是非常重視「孝」的。

一位民俗專家指出,「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基本元素。我國古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孝道文化體系。在周代時,人們將孝道作為一個人的基本品德來考量,當時就提出了至德、敏德和孝德的「三德」觀念,在孔子創辦的私學當中,他始終將孝道放在教學首位,作為一個人基本道德的根本。孔子強調:「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而孟子對孔子的觀念則大為讚賞,孟子認為:應以「人性善」為理論基礎,推行孝道文化。在發展孔子思想方面,孟子提出了「仁、義、禮、智、孝、悌、忠、信。」孟子稱:「世俗所謂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總之,在推行孝道文化和提倡「人人做孝子」的觀念影響下,古人認為:只要有了兒女,自己的養老問題就解決了。

那麼,只要有了兒女,自己的養老問題真的就能夠解決了嗎?

答案是:不一定。

這不,10月9日,河南商丘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

一名90歲老人在冷風中徘徊,鄉鄰哭了,鄉鄰:兒多,難養爹 - 天天要聞

事件

儘管現在還是秋季,但是,今年的氣候似乎有些反常,在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就是在這個季節穿上棉襖都不為過。一位商丘地區的網友稱,10月9日早晨的體感溫度預計不超過15℃,而且,還颳了風,很冷。

對於年輕人來說,15℃的溫度並不算是很低,畢竟,年輕人有活力,抗凍能力會強一些。然而,對於一位90歲且還穿著短袖的老人來說,15℃的溫度可就不高了,畢竟,年齡大了活力弱,是不具有抗凍能力的。

然而,就在10月9日早晨,河南商丘的一位衣著單薄的90歲老人卻在寒風中徘徊。

那麼,這位老人是誰?他為什麼會在寒風中徘徊呢?

老人的一位鄉鄰黃先生介紹說:「老人名字叫黃某忠,今年已經104歲了。老人一共養育了三個兒子,大兒子有60多歲了,剩餘的兩個兒子也都有50多歲了。」

黃先生接著介紹說:「在老人的老伴活著的時候,他與老伴單獨另過。自從七八年前死了老伴後,他便輪流跟著三個孩子吃飯。依照弟兄三個的約定,輪流天數為三個月。」

黃先生繼續介紹說:「10月9日,黃某忠老人輪到了大兒子家。於是,黃某忠老人便早早地來到了大兒子家前,但令老人沒有想到的是:無論老人如何叫喊和拍門,大兒子家始終無人應答。無奈之下,老人在門墩上坐了一會兒後便一直迎著寒風在村道上徘徊。而當眾多鄉鄰們看到這一幕後,鄉鄰們都哭了。」

黃先生最後介紹說:「鄉鄰們為什麼要哭呢?其主要原因在於:不但這種現象已經出現過好幾次了,而且,在老人的每一個兒子家都出現過。鄉鄰們曾經勸過黃某忠老人的三個兒子,要他們每家分別給老人一把鑰匙,但三個兒子都不願意把鑰匙給老人。基於此,老人經常被堵在門外邊,進不了家門。鄉鄰們都說:真是兒多難養爹啊!如果老人只有一個兒子,情況也許不會是這樣。」

黃某忠老人的另一位鄉鄰孫某介紹稱,三個月一輪的日子不太好記,況且,黃某忠老人的也不是從一號開始輪的。也許是基於這種原因,三個兒子有可能會忘記啥時候該管老爹了,在三個兒子該管老爹日子的情況下,所以黃某忠老人便會經常被堵在門外邊。

孫某接著介紹稱,反正,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黃某忠老人的大兒子到早上8點鐘才打開大門。而此時,老人已經被鄰居們招呼著吃過了早飯。黃某忠老人的大兒子從鄰居家把他接回去了。

以上所言,就是這一事件的一個大致過程了。

當眾多網友得知這一事件後,網友們便紛紛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一名90歲老人在冷風中徘徊,鄉鄰哭了,鄉鄰:兒多,難養爹 - 天天要聞

網友聲音

網友青青河邊草:俗話說----「龍多不下雨。」其意思是說:越是龍多,越是會指三靠四。其實,一個人養兒子多了之後也會是這樣。由於每個孩子都會想著有其他弟兄管著老人呢!因此,自己就不上心,從而導致老人在有些時候反而會出現沒人管的現象呢!

網友君子愛財:實在想不通,三個兒子為啥不願意給老人一把鑰匙,難道懷疑自己的老爹會偷自己的東西嗎?無語了。

總之,網友們的議論有很多。

一名90歲老人在冷風中徘徊,鄉鄰哭了,鄉鄰:兒多,難養爹 - 天天要聞

老胡觀點

我們都聽說過《二十四孝》的故事。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代,這種美德都應當傳承下去。

就此次事件而言,我們絕對不能妄議黃某忠老人的兒子不孝。不過,黃某忠老人的三個兒子似乎在某些方面還做得不夠好,在對待老人上,還有可改進的地方。比如,當老人輪到誰家吃飯時,誰家就應該接老人回家,而不是讓老人自己回家;再比如,給老人配一把鑰匙也無妨,請相信,老人還是跟自己的兒子親,他絕對不會將兒子的東西偷送給別人。如果黃某忠老人的三個兒子能夠改進一下對待老人的方法,想必,老人就不會因為進不了家而在寒風中徘徊了。

大家以為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30分鐘5分鐘 告別天險歷史 長江柴盤子新航道開通 - 天天要聞

30分鐘5分鐘 告別天險歷史 長江柴盤子新航道開通

5月12日,隨著長江航道重慶長壽水道忠水磧水域左槽柴盤子最後一座航標設置到位,柴盤子新航道正式投入運行。新投用的柴盤子航道,位於長江重慶長壽水道忠水磧水域左槽,以往船隻通航要經過忠水磧水域的右槽王家灘,而王家灘素有「川江瓶子口」之稱,地處三峽庫區水位變動回水區,河道蜿蜒曲折,河床地形錯綜複雜。為解決該...
新疆且末縣藍天救援隊創建者王東去世 系突發心臟病,曾在羅布泊救出失聯76小時的科考隊員 - 天天要聞

新疆且末縣藍天救援隊創建者王東去世 系突發心臟病,曾在羅布泊救出失聯76小時的科考隊員

5月11日,新疆藍天救援應急協調中心發布訃告,新疆巴州且末縣前任隊長王東因病醫治無效,於5月10日離世。5月12日上午,王東的追悼會和告別儀式在且末縣殯儀館舉行。且末縣藍天救援隊秘書組組長帕熱合江·圖爾蓀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王東因突發心臟病去世。訃告介紹,王東自2015年12月加入巴州藍天救援隊,2019年8月被任命為巴...
官方下達通牒,李嘉誠打破沉默,開出四項條件,讓步了? - 天天要聞

官方下達通牒,李嘉誠打破沉默,開出四項條件,讓步了?

李嘉誠終於讓步?四大條件暴露資本與國家的大較量96歲的李嘉誠揮著熒光棒看五月天演唱會的視頻,這幾天刷爆全網。網友都在調侃"首富的快樂咱不懂",但這場熱鬧很快被記者一個問題打破:"賣港口是不是在坑國家?"旁邊助理趕緊打圓場:"老爺子退休啦!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5月14日,國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陳斌華資料圖記者提問: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性失憶。對此有何評論?陳斌華:今年是日本侵佔台灣130周年,...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 天天要聞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遼金時代文化園(以下簡稱文化園)內,吉林印記遼金時代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靜靜佇立。博物館以文物搜集、整理、保護和展覽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深厚人文歷史,融合青銅文化、遼金文化與民俗文化,自2012年開館以來,持續為遊客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的神秘面紗,展現其悠久歷史與燦爛文...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歷史積澱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來的文明。在數千年文明積澱中,也有些民間遊戲代代相傳,包括一些博彩的遊戲。其中有鬥雞、斗狗、走馬、鬥蟋蟀、鬥鵪鶉等比較流行,而且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