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古代有沒有國慶節?

2022年10月10日16:53:27 歷史 1560

中國古代有國慶節嗎?

你猜,古代有沒有國慶節? - 天天要聞

嚴格來說,古代並沒有現代意義的國慶節。不過,古代也有一種節日堪比現在的「國慶」,那就是皇帝的生日。

給皇帝過生日,最早始自唐朝唐太宗對生日很重視,定為降誕日,所謂降誕,就是誕生的意思。唐太宗曾對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說:「今日吾生日。世俗皆為樂,在朕翻成感傷。詩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何以劬勞之日,更為燕樂乎?」 可見,李世民並沒給自己大肆操辦生日的心思,到其重孫唐玄宗時,情況發生了改變。

唐玄宗是位勵精圖治的君主,也是位貪圖享樂的君主。開元十七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源乾曜和張說的奏請,以他的生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那天,唐玄宗宴百官於花萼樓下,大陳歌樂,傾城縱觀,天下諸州皆令宴樂休假三日,編入律令。到了天寶七年唐玄宗又改千秋節為天長節,意為人壽比天長,千秋無限期。

千秋節對後世影響很大。其一它是中秋節的源頭之一,這倆節挨得近,合流是自然而然的事兒。其二就是此後的皇帝紛紛效仿玄宗,把自己的生日當節過,而且每個節名稱都不一樣。唐朝自玄宗之後,有了許多個的「國慶節」,如肅宗天成地平節、敬宗慶成節、武宗慶陽節、宣宗壽昌節、懿宗延慶節、僖宗應天節,連唐末時期的皇帝昭宗、哀帝也有嘉會節和乾和節。可惜這些「國慶節」的名字再吉祥,也沒能護佑唐朝躲過覆亡的命運。

你猜,古代有沒有國慶節? - 天天要聞

唐以後的五代兩宋也繼承了這項「優良傳統」,即便有的王朝如曇花一現,也照樣舉國同慶給皇帝慶生。後梁有大明節和明聖節,後唐有萬壽節、應聖節和千春節,後晉有天和節、啟聖節,後漢有聖壽節、嘉慶節,後周有永壽節、天慶節和天壽節,宋代有長春節、乾明節、壽寧節、承天節、乾元節、壽聖節、同天節、興龍節、天寧節、乾龍節。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也「學有所成」,遼代名千齡節,金代名天壽節。元代名聖節。幾乎每個皇帝的壽節名稱都不同。


到了明清兩代,慶祝皇帝生日的「國慶節」名稱終於固定下來,叫萬壽節,取萬壽無疆之義。其實,這也是剽竊了後唐庄宗李存勖的壽節。


歷史上有如此多舉國歡慶的「節」,那古人又是怎樣過「國慶」的呢?他們一般是全國放假三天,舉行慶祝活動,所謂朝野同歡。在京城的群臣會向皇帝賀壽,皇帝也會舉辦盛大宴會,並賞賜百官。節日期間,民間會禁止屠宰,同時舉辦燈會、歌舞戲曲表演等活動。明清兩朝甚至抬高萬壽節,把天子的生日與朝歲、祭天的節日並列起來,將萬壽節與元旦、冬至並稱為三大節。



文章丨張天野

插圖丨王進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泰王的二兒子又剃頭髮,弟弟跟他不一樣,虔誠跪拜提幫功的畫像 - 天天要聞

泰王的二兒子又剃頭髮,弟弟跟他不一樣,虔誠跪拜提幫功的畫像

泰王可真是個香餑餑!后妃們年輕貌美,都為了得到他的寵愛。他的孩子們也是用盡方法,希望得到他的注意。比如說,泰王的二兒子又剃髮出家了!泰國王室有一項傳統習俗,就是國王或者王儲得剃髮短暫修行一段時間。當年的普密蓬;在加冕過後剃髮出家了一陣子。那
老巷擠400人,政府樓堂停建,市長落淚改政策 - 天天要聞

老巷擠400人,政府樓堂停建,市長落淚改政策

1961年廣州有個副市長叫梁湘,去城裡的小巷檢查工作。回來就讓政府停建新大樓,把錢省下來給窮人蓋房子。當時沒人明白為啥突然變卦,後來才知道梁湘在起義路的小巷裡看見了啥。那天梁湘走進一條窄巷,看見破舊大屋裡擠了60多戶人家,400多人。
玉林新發現一位抗戰老兵,今年已百歲! - 天天要聞

玉林新發現一位抗戰老兵,今年已百歲!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這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年份,我市志願者經調查核實,於5月7日確認一位新發現的抗戰老兵——百歲高齡的王光誠老人的身份。王光誠老人的事迹,為我市抗戰歷史增添珍貴的一頁。
原曲龍王廟不讓進,謊稱裡面跑水才來開門,獻殿是最大亮點 - 天天要聞

原曲龍王廟不讓進,謊稱裡面跑水才來開門,獻殿是最大亮點

原曲大廟又叫「龍王廟」,位於原曲村西券門內。由於此行是從東邊的234國道開車進入的,原曲村是古村落,裡面的路很窄,還是石板路,車開不進去。問路時遇到了熱心大姐,帶著筆者一路參觀,最後到原曲大廟,只見大門緊鎖,她又借口廟內自來水跑水,讓文物看
圖集︱「中國排面」威武亮相 - 天天要聞

圖集︱「中國排面」威武亮相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5月9日上午,俄羅斯舉行盛大慶典,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在慶典上,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的102名隊員亮相莫斯科紅場。
肖峰讀《從塞北到西域》︱拉鐵摩爾的駱駝 - 天天要聞

肖峰讀《從塞北到西域》︱拉鐵摩爾的駱駝

[美]歐文·拉鐵摩爾著,王敬譯,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啟書局2024年5月出版,414頁,108.00元歷史學家理查德·布利特在其著《駱駝與輪子》思考了一個問題:在漫長的歷史中,為何駱駝幾乎完全取代了有輪車,成為運輸的標準方式?回答這個看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