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豎刁、易牙到戴笠,從古至今,誰才是拍馬屁的絕頂高手?

2022年10月08日01:25:20 歷史 1521

從豎刁、易牙戴笠,從古至今,誰才是拍馬屁的絕頂高手?

從豎刁、易牙到戴笠,從古至今,誰才是拍馬屁的絕頂高手? - 天天要聞

殷仲文(劇照)

哪裡有權力,哪裡就有拍馬屁。拍馬屁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權力,要獲得權力就必須通過拍馬屁來巴結、討好掌握權力的人,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鐵律。所以,古今中外也就湧現出了許多懂得拍馬屁的人。

法國作家莫里哀對於拍馬屁有一段精彩的論述要人寵信,根據我的體會,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他們面前投合他們的愛好,稱道他們的處世格言,恭維他們的缺點,讚美他們的行事。你不用害怕殷勤過分,因為他們只要一聽奉承話,就連最精明的人也甘心上當。

懂得拍馬屁的人,一般都深諳人性的弱點。什麼是人性的弱點?愛聽恭維的話,而不愛聽批評的話,這是幾乎所有人都存在的弱點。睿智的莊子有言:人心排下而進上。意思就是:人受到批評就會消沉,聽到了表揚就會高興。

自古以來,拍馬屁為什麼成了很重要的生存之術?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上級手握的權力太重,重到了對下級大到生殺大權、小到職場升遷都起著最關鍵的決定作用,權力的這種巨大作用,就形成了下級對上級的一種嚴重的人身依附關係

這就導致了下級必須承認並接受這種人身依附關係,把這種人身依附關係作為自己首要考慮的東西,怎樣來巴結和迎合上級就成為自己經營的重中之重,由此,拍馬屁的行為和學問應運而生。

尤其是在個人專制盛行的條件下,下級的生殺予奪和職場升遷都牢牢掌握在上級手裡,下級要想過得好,就得明白對上級「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這就逼得下級不得不曲意逢迎上級,一旦犯顏觸怒上級,那就要倒大霉了。正是在這樣的氣候下,使得拍馬屁文化盛行。

「拍馬屁」這一說法是怎樣來的,恐怕知道的人並不多。據說,這一說法來源有三:一是元代蒙古人兩人牽馬相遇時,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一下以示尊敬;二是蒙古好騎手遇到烈馬時,通常拍拍馬屁股,馬感到舒服了就會讓騎手躍上馬背;三是駿馬一般都兩股隆起,好騎手見到駿馬總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讚一番。

從「拍馬屁」這三種說法的來源來看,起初,拍馬屁並沒有啥負面含義,但問題就出在總有些趨炎附勢之徒,看到權貴策馬而來,頓時不管他座下的馬是優是劣,統統上前爭先恐後地拍著馬屁股使勁恭維一番。就這樣,拍馬屁就漸漸演變成了巴結討好、阿諛逢迎的舉動了,也就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貶義詞了。

從豎刁、易牙到戴笠,從古至今,誰才是拍馬屁的絕頂高手? - 天天要聞

易牙

古代有6種邪惡行為的臣子總結為「六邪」:具臣(占著位子充數),諛臣(拍馬屁),奸臣(奸佞小人),讒臣(挑撥是非),賊臣(作姦犯科)和亡國之臣。拍馬屁的人就是「六邪」之一。

這種拍馬屁的「諛臣」,上級說啥都拚命叫好,上級幹啥都使勁兒搖旗吶喊;平時忙著暗中打聽上級喜歡什麼,自己就跟著說什麼、做什麼、送什麼,目的就是只要上級高興就好。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到底誰是開「拍馬屁」之先河的第一人呢?已經無據可查了。但有意思的是,即便聖人孔子也曾有過「拍馬屁」之舉:據說,魯昭公聽說孔子生了個兒子,就派人給他送去一條鯉魚以示祝賀,孔子深感榮幸,當即為兒子取名「孔鯉」。這算不算聖人孔子的「拍馬屁」之舉呢?

古代拍馬屁的人不少,但以極端方式拍馬屁,讓人毛骨悚然的恐怕要數豎刁和易牙這兩個心狠手辣的活寶。豎刁和易牙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奸臣的鼻祖,這種奸臣,不但心狠,而且拍馬屁的手段也尤為毒辣。

豎刁少年時就進宮伺候齊桓公,他天資聰穎、城府極深、手腳靈便,很快就引起齊桓公的注意,得以調進內廷做了近侍。豎刁非常善於揣摩人的心理,總能想方設法投齊桓公所好,日子久了,齊桓公的日常生活就越來越離不開豎刁了。

那時候貴族們都流行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宮中伺候君主,但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就要離開王宮。而豎刁為了表示自己不願離開國君齊桓公,乾脆自宮,這才得以留在宮中,齊桓公深為感動,從此對豎刁恩寵有加。可惜的是,豎刁這馬屁拍得代價也太大了點。

但還有馬屁拍得更狠的,那就是易牙了。齊桓公除了喜歡美女,還很喜歡美食。當時宮中有個叫易牙的傢伙,廚藝精美絕倫,但和豎刁一樣,也是個奸詐無比的小人。豎刁與易牙一拍即合,很快結為莫逆之交,於是,易牙被豎刁舉薦給了齊桓公。

一次,齊桓公跟易牙開玩笑說,人間美味我都吃遍了,唯獨沒有吃過人肉,不知道人肉是啥滋味?幾天後,齊桓公吃到了一道此前從未吃過的美味,原來,易牙竟然把自己4歲的兒子殺了做成人肉宴獻給齊桓公。易牙這樣拍馬屁,已經不只再是狠,而是滅絕人性,令人毛骨悚然了。

從豎刁、易牙到戴笠,從古至今,誰才是拍馬屁的絕頂高手? - 天天要聞

戴笠

據說,東晉桓玄稱帝後,某日桓玄剛在龍位入座,御座突然塌陷,桓玄大為惶恐,群臣大驚失色。只見侍中殷仲文不慌不忙站出來說,陛下聖德深厚,連大地都承載不起了,所以御座才會塌陷下去。桓玄一聽,頓時轉憂為喜,此後,殷仲文就成了桓玄的得意侍從。

像豎刁這樣拍馬屁,自己的代價太大,估計很多人無法接受;像易牙這樣拍馬屁,那是滅絕人性的,除了嫉妒變態的人,沒人願意效仿,而且,手段太殘忍,被拍馬屁的人也不願意接受;像殷仲文這樣拍馬屁,可行倒是可行,只不過有點小兒科。可以說,從古到今,最會拍馬屁的人還是要數戴笠了。

戴笠從十幾歲開始就是個混混,一直到29歲還是個庸庸碌碌、一事無成的混混,但就在這一年他通過高超的手段拍蔣介石的馬屁,很快成為蔣介石跟前的紅人,後又成為世人談之色變的「特工王」,權傾朝野,戴笠在權勢鼎盛時,將自己權勢的觸角滲透到國民黨統治的每個角落裡,以至連蔣介石都對他忌憚三分。

戴笠拍馬屁的手段之所以高超,一個主要原因是戴笠非常善於揣摩蔣介石的心思。在獲得蔣介石青眼有加的15年中,戴笠憑著出類拔萃的察言觀色的能力,精準地把握住了蔣介石的好惡,得以與蔣介石配合得天衣無縫、極為默契。

戴笠深諳蔣介石的忌諱,他對在蔣介石面前什麼話可以說,什麼話不能說,拿捏得十分到位,比如戴笠知道蔣介石對特務工作很少通過「手令」下達,於是,他一直都堅持在工作上向蔣介石作口頭彙報;蔣介石下達的指令,戴笠就憑記憶記在腦子裡,決不做筆記。戴笠知道蔣介石喜歡儀錶整潔,他每次見蔣介石都會把自己收拾得非常乾淨整潔。

蔣介石脾氣暴躁,對下屬尤其是心腹之人經常呵斥甚至拳腳相加,戴笠深知蔣介石的這個特點。如果戴笠的工作出了差錯,蔣介石輕則痛罵,重則拳腳相加,戴笠每次被打之後不但毫無怨言,反而引以為榮,因為他知道,蔣介石只打心腹之人。就連對蔣介石的稱謂,戴笠也是仔細研究過的,在不同的場合,戴笠對蔣介石會運用不同的稱呼。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爾60年後將卸任CEO,庫克:認識他是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之一 - 天天要聞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爾60年後將卸任CEO,庫克:認識他是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之一

「股神」巴菲特宣布即將卸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CEO的消息,震驚全球。當地時間5月4日,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爾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負責非保險業務的副董事長格雷格·阿貝爾將在董事會批准後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他表示,董事會計劃於周日(當地時間5月5日)舉行會議。據媒體報道稱,這一消息震驚了...
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肅親王豪格 - 天天要聞

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肅親王豪格

清朝皇帝皇太極駕崩後,因未指定繼承人,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在皇官崇政殿打響。肅親王豪格就是在這場鬥爭中與皇位失之交臂。多爾袞當時,清廷的朝堂上由此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一個是以肅親王豪格為首的皇子派,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相貌不凡,英武
王 笛:五四運動,「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 - 天天要聞

王 笛:五四運動,「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

今天是五四,讀歷史學家王笛《中國記事(1912—1928)》,令人深思,特別是本書第四部「巨人醒來,1919」,講述西方媒體眼中的五四運動——歡呼「中國開始覺醒」。經授權刊出書摘,讓我們一起看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五四運動的。文|王笛「中國開始覺醒」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美國專欄作家喬治...
蔣少龍:柏林牆、奧斯維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 天天要聞

蔣少龍:柏林牆、奧斯維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文|蔣少龍人間四月天,正是一年春光好。東歐遺產之旅,德國柏林牆、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布達佩斯多瑙河岸的鞋子紀念碑,歷史不容遺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往者不諫,來者可追,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首先來到柏林牆遺址。清晨的陽光照耀在東柏林的一條大街上,柏林牆的遺址就在這條大街。儘管柏林牆現在...
日本間諜川島芳子「替身代死」說法 - 天天要聞

日本間諜川島芳子「替身代死」說法

1948年3月25日,川島芳子寫完遺書之後,於上午6點在北平第一監獄被執行槍決,終年41歲。因為川島芳子的機智聰敏,外加大半生間諜的生涯,民間便傳出了她替身代死說法。「替身代死」的說法。
五四青年節丨我們永遠年輕! - 天天要聞

五四青年節丨我們永遠年輕!

青春是什麼?是清澈的雙眼是春天的閃電是無畏的夢想是永不熄滅的火焰是失敗後倔強起身的勇氣是迷茫後無比堅定的眼神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心中的理想,從未放棄……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縱使時光老去夢想在,勇氣在青春,就在奮鬥的路,是最美的路追夢的青春,是最美的時光今天是五四青年節願你我永葆青春,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