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湖北人,從小就是神童。
他的生命離不開徐階、高拱、朱翊鈞、馮保這幾個人。
在他剛入仕時,夏言跟嚴嵩正斗得你死我活,可見政治是多麼地殘酷。
作為小小的進士,他選擇冷眼旁觀,默默關心著國家邊防等大事,曾給嘉靖皇帝上過摺子,但奏摺就如石沉大海一般,再也沒有迴音了。
皇帝太忙了,忙於修道成仙,哪有閑工夫管你一個小官。
後來,張居正回家鄉了,賦閑在家也不錯,過著清靜的生活,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
慢慢崛起的徐階看中了張居正的才能,下了一步大棋,特意將他推薦在皇帝的兒子裕王朱載垕當伴讀,儘管當時嘉靖沒立朱載垕為太子,但下一任皇帝非朱載垕莫屬,因為皇帝的其他兒子都夭折了。
果然,張居正表現很不錯,給領導寫材料很有一手,很快就得到朱載垕的讚賞,為他以後平步青雲埋下了伏筆。
因此,張居正在往後的職場生涯里非常敬重和感謝他的恩師,曾經在海瑞彈劾徐階的時候,特意網開一面,放過恩師一馬,算是報答了恩師吧。
沒幾年,朱載垕繼位了,徐階退休,高拱成了首輔,張居正就跟在高拱後面做事,日子過得也不錯。
大臣們很多提議,都被朱載垕同意了,所以說在朱載垕當官,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所謂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當時最重要的一項舉措,便是張居正和高拱商議的,與蒙古通關,既解決了蒙古長期以來在邊境的騷擾,又能夠源源不斷地出口國產,賺取了太多雪白雪白的白銀。
很快,老天就將重擔交給張居正了。
因為朱載垕好色,沒幾年功夫,身體就被女色掏空;首輔高拱又得罪了太后、馮保,很快就被驅逐下野,自然是張居正上位。
張居正上任首輔前,心裡早已謀劃好了未來的改革之路。
當時明朝積弊已久,吏治腐敗,財政經常入不敷出,為了讓大明走出困境,重現往日盛世,一代名相張居正強力推行新政,對腐爛不堪的大明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般改革,延續了大明半個多世紀的命脈。
總的來說,張居正主打五張牌,在鞏固邊防、整頓吏治、實行考成法、厲行節約、一條鞭法等新政策上成效顯著,漸漸地讓大明再現了往日的繁榮昌盛。
特別要介紹下「考成法」,當時是將官員收稅作為考核的標準,如果地方官徵稅不足90%,那都要問責,如果年底總結,不合格的,就會被降級甚至革職處理。這樣一來,全國上下的官員為了保住頭上的烏紗帽,都得拚命幹活,努力收稅徵稅。
久而久之,國庫漸漸豐盈起來,扭轉了過去長期財政虧虛的狀況,可見,張居正真的是個天才。
當然,張居正的人品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晚年的生活作風不是很好。有一次回家,張居正就坐個一個像房子一樣大的房子,有幾十個人抬著,一路從北京走到湖北老家,路途上還大擺排場,好不奢侈,如此鋪張浪費、高調行事的污點,日後肯定被人詬病,或者說是痛恨,一直視張居正為師父和父親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就是其中一個。
當張居正死去,朱翊鈞立馬就換個臉,狠心下旨抄了張居正一家,還把張居正一家老小趕盡殺絕,有餓死的,有被逼自盡的,有流放的,總之,張居正死後,他的家人都被萬曆皇帝恩將仇報了。
後來,朱翊鈞輟朝幾十年,把張居正新政成果揮霍一空,間接導致了大明的滅亡,這是老朱家的大冤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