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封君和封侯是怎麼來的?君爵與侯爵相比哪個地位更高?

2022年10月06日10:29:43 歷史 1796

戰國時代,各個諸侯征戰不休,為了激勵和獎賞,出現了一種脫胎於周朝的諸侯封爵制度,這就是封君,大家熟知的封君有孟嘗君春申君信陵君等等,其實這種封君是諸侯國內一種過渡性質的爵位賞賜,是僅次於諸侯們自己的一種爵位。

戰國時期封君和封侯是怎麼來的?君爵與侯爵相比哪個地位更高? - 天天要聞

商君衛鞅

但是在戰國末期,各國又出現了一個全新的爵位,即封侯,比如呂不韋文信侯王賁通武侯等等,要知道戰國時期封君是比較常見的,且封君基本宗室子弟和大功之人,且一直都存在,但是侯爵這個就比較敏感了,畢竟很多諸侯國的爵位其實都來自周天子的冊封,比如秦國只是一個伯爵諸侯國,但為何各國後面都封了一個比自己「等級高」的侯爵出來呢?

戰國時期封君和封侯是怎麼來的?君爵與侯爵相比哪個地位更高? - 天天要聞

戰國四公子

封君的由來

封君早在戰國初期就開始了,在周朝的分封制下,君屬於卿大夫一級的,因此各個諸侯自己就能冊封,而且不需要周天子的冊命,大家熟知的商鞅其實在秦國被封為商君,即商地的封君,《史記》記載:「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

從這裡可以看出,商鞅以前叫公孫鞅,老祖宗來自於姬姓,屬於衛國人,又被稱為衛鞅,在被封為商君之後,以封地為姓氏,稱之為商鞅,因此商鞅商鞅,意思就是商地叫鞅的人。

戰國時期封君和封侯是怎麼來的?君爵與侯爵相比哪個地位更高? - 天天要聞

君其實屬於卿大夫一級

除了商鞅之外,戰國時期被封的君有很多,也是很多戰國頂級權臣人手一個的封號,比如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燕國昌國君樂毅、秦國武安君白起、武信君張儀等等。

之前封君是有封地,封君的封號也是和這些地方有關係的,比如信陵、春申,這些都是地名,他們可以管理這些地方,甚至可以招募私兵的,但是到了後期,封君和封地早已分開,封君只享受封地的食邑,沒有管理權,因此後面的封君已經沒法將自己封地特權傳給自己的子嗣,因此沒必要選擇封地來封君,可以隨便起個好聽的名字,因此才有了武安君這種不是地名的封君。

戰國時期封君和封侯是怎麼來的?君爵與侯爵相比哪個地位更高? - 天天要聞

信陵君竊符救趙

值得一提的是,武安君這個名字還不是白起一個人獨有,趙王認為李牧也有資格用這個封號,因此賜予李牧武安君的名號,讓春秋時期的卿大夫變成了戰國時期的新的爵位。

封侯前的各國

在戰國時期,侯爵那隻能是周天子冊封的,即周朝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其中秦國只是其中的伯爵爵位,都算不上侯爵,雖然秦國自己內部稱公比如秦獻公秦孝公,但是對外只能稱秦伯,沒辦法,誰讓稱公好聽呢?

秦國好歹還能稱伯,更慘的是楚國,因為他只是一個子爵,對外只能稱楚子,因此楚國國君一直想要升級爵位,但是一直沒被冊封,搞到最後,楚國不爽了,自己說:「我蠻夷也」,不理會中原那一套爵位制度了,自稱為王,和周天子一個級別,不過其他諸侯國本來就看楚國是蠻夷,也就隨他去了。

戰國時期封君和封侯是怎麼來的?君爵與侯爵相比哪個地位更高? - 天天要聞

楚國疆域

秦國的爵位

此時,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以軍功激勵秦國人,因此推出了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其中秦國設置的爵位如下:

第1級公士、第2級上造、第3級簪褭、第4級不更、第5級大夫、第6級官大夫、第7級公大夫、第8級公乘、第9級五大夫、第10級左庶長、第11級右庶長、第12級左更、第13級中更、第14級右更、第15級少上造、第16級大良造、第17級駟車庶長、第18級大庶長、第19級關內侯、第20級列侯(徹侯)。

戰國時期封君和封侯是怎麼來的?君爵與侯爵相比哪個地位更高? - 天天要聞

爵位與繼承

其實當時只有十八級,曹魏大臣劉劭的《爵制》中記載的也是十八級,當時最高為大庶長,後面最高的兩級在商鞅變法的時候根本沒有設定,而是經過後期逐漸完善形成的,首先當時周天子名義上還是諸侯之主,侯這個名字和五等爵重合了,其次,商鞅自己因變法有功,只封了大良造的爵位,連大庶長都不是,或許大良造是秦國公室以外最高的封賞了。

什麼時候可以封侯

那麼封侯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等戰國禮崩樂壞更徹底的時候,畢竟大家都是侯爵、伯爵、子爵,往下封只能封卿大夫,不可能封和自己平級甚至高的侯爵出來,但是一旦諸侯國變成齊王、魏王、趙王的時候,封侯就理所當然的了。

戰國時期封君和封侯是怎麼來的?君爵與侯爵相比哪個地位更高? - 天天要聞

徐州相王

因此諸侯國們開始走完一個稱王的流程,彼此之間互相尊王,首先就是徐州相王的兩個主角魏惠侯和齊威侯,戰國初期稱霸一時的魏國在馬陵之戰慘敗,終於認清了自己,於是魏惠侯主動讓出霸主地位,來到徐州尊請齊威侯為王,齊威侯自然不會拒絕,稱齊威王,齊威王也投桃報李,於是也請魏惠侯為王,為魏惠王

眼看魏國和齊國不要臉的稱王,其他國家看不下去了,於是楚國、趙國燕國以及魯國直接前來討伐齊國,其中最不爽的就是楚國,畢竟當時楚國強大,而且以蠻夷自稱,稱王大家也就忍了,而楚王覺得自己和周天子平級,高各個諸侯國一等,現在齊國和魏國也稱王,居然平起平坐了,於是楚威王日想夜想就是不爽,直接親自帶兵攻打齊國,於是打仗的同時,戰國禮崩樂壞更加加劇了。

戰國時期封君和封侯是怎麼來的?君爵與侯爵相比哪個地位更高? - 天天要聞

秦惠文王

打著打著,魏國為人拉攏韓國,尊請韓威侯稱王為韓宣惠王,不久秦國在沒有人尊請的時候,自己稱王為秦惠文王,再後來,魏國、韓國為了對抗秦國,又尊請趙國、燕國、中山國一起稱王,最終五國相王,大家都稱王后,封侯基本沒有阻礙了,因此各國開始封侯。

秦國封了魏冉穰侯范睢應侯、呂不韋為文信侯、嫪毐為長信侯;齊國封了鄒忌為成侯等等。

封侯和封君哪個地位高

這回到文章的開始了,封侯和封君的地位哪個更高一點,按照級別上來說,封君其實是諸侯國內僅次於國君自己的封號了,一般都賜予大功勞的人,同時封君一般都有自己的封地,可以進行直接管理,比如商鞅後面想要到自己的封地組織抵抗就是一個例子,但此時侯爵還沒出來,自然封君地位最高。

戰國時期封君和封侯是怎麼來的?君爵與侯爵相比哪個地位更高? - 天天要聞

武安君白起

但是到了後期,封君和封地沒有關係了,封君的名號也是來自於一些好聽的名字,比如武安君的武安等等,而侯爵已經開始封賞,且異常的難得,就連王翦這種名將在滅國的時候都沒封賞侯爵,足以見得侯爵的珍貴,當然後面還是被封武成侯了,有秦一代,總共就就封了七個侯,可以看出到了後期,侯爵多麼難拿。

戰國時期封君和封侯是怎麼來的?君爵與侯爵相比哪個地位更高? - 天天要聞

文信君呂不韋

因此如果大家都是有封地的,那麼封侯和封君其實地位都是一樣的,甚至還有私人武裝什麼的,但是如果沒有封地的封君,那麼侯爵還是高於封君的,當然不管封君還是封侯,都是在各國諸侯國最高的榮譽,戰國時期能封君的要麼是宗室代表,要麼是大功之人,除了嫪毐之流等等。

戰國時代結束後,封君制度徹底結束,秦始皇推行郡縣制,設立二十等軍功爵位制度,將封地和爵位徹底廢除掛鉤,保留侯爵,但基本都是虛封,享受俸祿無法治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重任」在肩又折騰不止的宋希濂兵團 - 天天要聞

「重任」在肩又折騰不止的宋希濂兵團

1、宋希濂的十四兵團在48年8月正式成立,與其同時成立的還有杜聿明的二兵團和黃維的十二兵團,二兵團十二兵團是基於5軍和18軍為基礎組建的,且作為國軍在南線的兩大主力,一直到處馳援,十四兵團的組建則有點意外,一是缺乏一支核心隊伍,二是連兵團司
灞上風云:劉邦入關的權謀之路 - 天天要聞

灞上風云:劉邦入關的權謀之路

公元前207年11月,當項羽在巨鹿與秦軍主力展開生死搏殺時,劉邦正率軍悄然逼近關中平原。這場看似輕鬆的西征之旅,實則充滿了政治智慧與戰略考量,為這位泗水亭長最終登上九五之尊埋下了關鍵伏筆。一、戰略棋盤上的布局 楚義帝熊心在分封諸侯時,精心設
這種劇毒蛇15年後再次現身安徽! - 天天要聞

這種劇毒蛇15年後再次現身安徽!

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了解到,受黃山市徽州區生態環境分局委託,安徽大學陳眾調查團隊在黃山市徽州區開展縣域兩棲爬行動物調查時,記錄到極罕見的毒蛇——福建華珊瑚蛇。這是自2010年以來,時隔15年安徽再次記錄到該物種,也是省內目前僅有的兩筆確鑿分布記錄,具有重要的科研與保護價值。劇毒「美貌殺手」福建華珊瑚蛇屬有...
光宗耀祖的方式有很多種,希特勒卻選擇了違背母親遺願的方式 - 天天要聞

光宗耀祖的方式有很多種,希特勒卻選擇了違背母親遺願的方式

光宗耀祖似乎怎麼著都不能夠與希特勒牽扯到一起,可當1938年3月13日,希特勒站在母親的墓前禱告的時候,他的確做到了。這一天希特勒剛剛完成了吞併奧地利,實現了德國與奧地利人萬年不變的夢想。此時希特勒是兩國的英雄,可站在母親面前,他卻食言了。
碧血丹心:文天祥的千年絕唱 - 天天要聞

碧血丹心:文天祥的千年絕唱

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的伶仃洋上,一葉孤舟載著南宋最後的宰相文天祥,在元軍戰船的包圍中起伏。這位四十四歲的文士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長江以南的天空正飄著血色的殘陽。八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翻開《正氣歌》泛黃的紙頁,依然
少林寺監院釋延琳逝世 - 天天要聞

少林寺監院釋延琳逝世

據悉,中國葯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少林寺監院,原少林書局、少林藥局負責人,少林禪醫文化傳承人釋延琳法師,因病於2025年5月27日上午在杭州逝世,享年63歲。公開資料顯示,釋延琳法師,俗名錢三吉,1962年1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88年皈依少林寺釋永信方丈。2002年創設「少林書局」,編輯整理出版了《少林武功醫宗秘笈》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