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縣烈士公祭儀式。蔣克青/攝
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周鏡忠 李勝全 道縣報道
道縣是革命老區,地處湘桂粵三省區邊陲,襟帶兩廣、屏蔽三湘,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回顧紅軍長征走過的歷程,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歌。道州大地更是一片灑滿英烈鮮血的紅色熱土,曾經有五支紅軍部隊過境道縣。
1931年1月上旬,鄧小平、李明瑞、張雲逸率領紅七軍北上遠征,途經道縣,紅軍將士冒飛雪,頂嚴寒,在道州城裡打土豪,除惡霸。1934年8月底,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紅六軍團西征,經過道縣,在蔣家嶺以劣勢的裝備擊敗數倍於己的敵人。1934年11月中下旬,中央機關、中革軍委縱隊和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九軍團長征過道縣,突破敵人封鎖嚴密的湘江防線。1934年12月中上旬,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掩護主力渡過湘江後,遭敵圍追堵截,無法過江,返回道縣堅持戰鬥,師長陳樹湘及大部分戰士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長眠在道縣這塊土地上。1935年3月,留守井崗山中央蘇區的紅二十四師轉戰道縣,尋找紅三十四師余部,在插花坪一帶組織游擊隊,與敵人開展艱苦的游擊戰爭。

道縣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迹陳列室。周鏡忠/攝
2014年10月1日,為了更好地完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宣揚紅軍長征的革命精神,開發紅色旅遊資源,道縣啟動革命烈士紀念園建設。革命烈士紀念園選址在「女黨員之傑出者」何寶珍烈士故鄉——梅花鎮貴頭村洑水河對面,距道縣縣城4.5公里,距省道S323線1.5公里。道縣烈士紀念碑身總高度26.1米,寓意中國共產黨道縣支部委員會成立於1926年10月。烈士紀念園建成後,縣委、縣政府每年在此舉辦烈士公祭儀式,發揮了強大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效應。
為了深切緬懷陳樹湘烈士功績,更好地弘揚烈士精神,告慰烈士忠魂,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2019年道縣啟動實施紀念園二期工程建設(陳樹湘紅色文化園),主要遷移修建了陳樹湘烈士墓、紅三十四師烈士墓,建成陳樹湘生平事迹陳列室、紅軍標語牆和紅三十四師烈士名錄牆,提質改造2公里入園道路,全力打造成以陳樹湘「斷腸明志 絕對忠誠」為主題的黨員培訓教育基地和紅色文化景區。

道縣陳樹湘烈士墓。周鏡忠/攝
其中,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迹陳列室布展面積360平方米,分「前言」和「堅定信仰」「聽黨指揮」「牢記使命」「絕對忠誠」四個展區,集中展示了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短暫而輝煌的革命生涯,生動詮釋了陳樹湘絕命後衛斷腸明志的崇高精神和「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錚錚誓言。目前,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迹陳列室入選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陳樹湘烈士墓被列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道縣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迹陳列室。周鏡忠/攝
2020年9月24日至26日,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道縣分會場活動在此舉行。2021年,道縣躋身國家長徵文化公園建設重點縣,列入全國首批30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文物保護利用示範縣,入選全國「重走長征路」國家紅色旅遊精品路線重點縣。陳樹湘烈士紀念館列為全國11個新建紀念館名單,道縣陳樹湘「斷腸明志」長征歷史步道列為全國44條長征歷史步道首批示範段建設工程,道縣-灌陽-龍勝集中展示帶列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陳樹湘紅色文化園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陳樹湘烈士紀念園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首次進入全國精品線路。2022年,中共道縣縣委黨校(陳樹湘「絕對忠誠」黨員教育培訓基地)獲評為湖南省第二批黨員教育培訓示範基地。目前,道縣陳樹湘烈士紀念館和陳樹湘紅色文化園等已成為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追憶革命先烈、傳承長征精神、弘揚紅色文化的主要場所。陳樹湘「斷腸明志 絕對忠誠」的英雄事迹和無數革命烈士勇於擔當、不怕犧牲的精神正在道州大地不斷弘揚光大,紅色基因正溶於血脈、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