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遷,抹不去的是悠悠記憶;
城市更新,留得下的是歷史風華。
合記堆店米桶,由龍門浩老居民陳先生提供。清末民初時期,附近長生、老廠、黃桷埡一帶的米商在這裡販賣大米,逐步形成集市和街區,米市街因此得名。合記堆店是米市街開埠時期的米倉,這套米桶、米斗便是當時倉庫員工經常使用計量、售賣大米的工具。
站在南濱路上,一處中西合璧的老建築格外顯眼,大門上方的石質牌匾上,隱約可見「合記堆店」四個大字。「堆店」是幹嘛用的?它又經歷過哪些歷史變革?
「堆店」就是舊時人們對倉庫的別稱,這個「合記堆店」是重慶開埠之後的老倉庫。倉庫里堆放的貨物,與其所在位置——米市街的得名有著巨大的關係。民國時期,重慶長生、老廠、黃桷埡一帶的米商在這裡販賣大米,逐步形成集市和街區,米市街因此得名。這個倉庫就是米商們堆放大米的地方。
建築建於19世紀90年代,面積613平方米,開埠建市風貌,建築砌築和裝飾工藝精美。平面呈長方形,磚木結構,門口有兩座石獅,是重慶開埠時期商業倉儲建築的重要實物之一。「合記堆店」匾額上的四個石刻大字,雖然已經風化,但仍然依稀可辨,彷彿訴說著曾經的繁榮。
因為倉庫位於米市街的龍頭位置,自建成以來,就一直成為米市街的地標性建築,從南濱路一路走來,看到這棟紅房子,就知道米市老街到了。
但這棟老房子並不僅僅只有這點來頭,1939年,這個老倉庫和附近建築成為當時內遷重慶的武昌中華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臨時辦學地。
如今,合記堆店已不在,但入駐了NORHOR家居品牌,繼續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以一種有關勇氣和智慧的美學,提倡大眾去熱愛生活。
圖片來源:NORHOR官網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