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2022年09月06日00:21:48 歷史 1500

1988年,台海之間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震動,在兩岸隔絕幾十年後,台灣「資深立法委員」胡秋原前往大陸探親及訪友,並在言談中公開表示支持祖國統一,結束民族分裂。

事件一出立即引發了兩岸的強烈反響,與大陸這邊熱烈歡迎的態度不同的是,台灣當局中「台獨」分子深感震怒並在胡返台後公開表示要立即對其處決。

胡秋原大陸探親事件作為兩岸相處歷程中的重要事件,改變了台海關係的走向,從一定程度上為統一大業的推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一、首訪大陸,破冰之旅

在胡秋原老先生到訪大陸之前,兩岸的鬥爭仍然處於白日化階段,不過,隨著改革開放之後,大陸開始對台灣地區轉變態度,逐漸開放了合作、共存的渠道。

儘管如此,在國民黨的掌權之下,台灣地區依舊是對中國大陸保持著對立的姿態。

作為台灣「資深立法委員」的胡秋原顯然和國民黨內的一些激進派人士的態度截然不同,胡秋明是一個很堅定的統一派,早在八十年代中後期,胡就曾經在公開場合多次表達出支持兩岸統一的信號,現在看來,這其實也是胡秋原老先生為首訪大陸而釋放出的積極信號。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1988年4月,胡秋原出任「中國統一聯盟」榮譽主席,「台灣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顧問、名譽團長,這相當於為回到大陸做足了充分的「名號」準備,在這一個團體的名號環繞下,國民黨放鬆了對胡秋原的「監管」,也正因為如此,胡秋原的「回家計劃」才會進行了如此之順利。

1988年9月12日,胡秋原老先生攜妻子敬幼如、長女胡采禾及「統一聯盟」代表,從美國舊金山直飛北京,隨著這趟航班在北京機場的降落,也標誌著台海的新階段拉開了序幕。

胡秋原老先生抵京後,先後與李先念和鄧穎超進行了會面,並且又重訪了他的母校。

在此期間,他對外界多次發表了,祖國統一是必然趨勢的言論,就在飛機剛剛降落首都機場,胡秋原就向媒體記者表示:「愛國就不能不贊成統一,如不贊成統一,你就不夠資格談愛國和過問國事。任何中國人都應該贊成統一。」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在與鄧穎超會面時,胡秋原對鄧穎超說:「最重要的是中國非團結、統一不可,事不宜遲」。

北大,胡秋原強調,如果我們中國能夠統一,就很快可以富強起來。

在內地訪問的36天時間裡,胡秋原老先生所傳達的信息遍布他的足跡,統一的口號一直回蕩在他的旅途中。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探親之旅,這一次探親把兩岸40年的堅冰迅速融解。

胡秋原的首訪大陸,成為了1949年之後,兩岸的首次破冰之行。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胡秋原的到來讓兩岸呈現出了與以往不同的景象,兩岸的關係似乎在烏雲中透露出了一點陽光的色彩。

直到現在,祖國大陸依舊把胡秋原先生的探親之旅稱之為重要的「破冰之旅」。

不過,在海峽的對岸,國民黨當局的臉色就不太好看了。

特別是臭名昭著的李登輝,早在1988年9月21日,在胡秋原尚未返台之時,時任台灣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要開除胡秋原黨籍的建議,還專門召開國民黨中常會進行專題討論,在他強制推行之下,會議決定把胡秋原開除出國民黨。

要知道,胡秋原在國民黨內已經是一名近半個世紀黨齡的老黨員,沒料到在晚年還會遭遇到李登輝的背後來一刀。

事實上,李登輝對於胡秋原的探親之旅不滿的根源在於其阻礙了李登輝的「台獨」進程。

主張「兩岸」統一,和李登輝所主張的「台獨」理念是相違背的,李登輝為了能獲取日本人的青睞,獲得更多日系投資的資本,在他執掌國民黨後,就一直在不停地為「台獨」動手腳,里里外外都在為「台獨」做著「政治投資」。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在他這一次投資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要讓兩岸處於完全對立的狀態,甚至是保持敵對狀態,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在島內掀起抗中,反中的輿論戰,從而引導台灣群眾走向分裂的道路上。

胡秋原的破冰之旅打破了李登輝的計劃,讓原本緊張的兩岸關係出現了緩和,這讓李登輝的輿論戰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而他的「政治投資」也損失殆盡。

一些跟隨李登輝的頑固「台獨」分子,表現得要比李登輝更為激烈,他們拋出言論,胡秋原作為台灣地區的高層,私自「訪問」大陸,實質上就是對國民黨的「被判」,他們聲稱,對待胡秋原就應該予以「法辦」,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處死」。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不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些激進人士找來找去也沒找到任何一個「法」來辦胡秋原,只能倉促地以「限制出境2年」作為處罰,限制胡秋原離台。

對於「台獨」份子的處置,胡秋原只是淡淡的回應到:

「我去內地光明正大,來也是光明,去也是光明,不管如何,兩岸都必須要統一。最重要的是,我是一個中國人,只要中國人不開除我,我做中國人做到底了!我相信沒有人會再開除我的國籍,我還要盡中國人的力量。」

胡秋原先生的話擲地有聲,「台獨」分子對他也無可奈何,1992年,胡秋原先生又一次回到了大陸,正如他那句話一樣,他是一名中國人,他還在盡中國人的力量。

作為首位來到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胡秋原先生本身就是從早年開始為中國而讀書努力的代表之一。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二、統一的堅定信念

胡秋原為何是堅定的統派,這與他的個人成長經歷有很大關係。

1910年,胡秋原出生在湖北黃陂的木蘭山下大胡家灣村。

1925年,胡秋原考入了國立武昌大學學習理工,入學後不久他就加入了共青團,負責主編《武漢評論》,那年他15歲。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加入共青團後,胡秋原接受了進步思想的教育,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他負責主編的《武漢評論》對反動派進行批評,尤其是對蔣介石所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給予了抨擊,也正是因為如此,他遭受到了追捕。

3年後,胡秋原來到上海,進入到上海復旦大學學習,這一次他認識到,當前的中國需要思想的力量來指引中國革命,來動員民眾參與,於是他把理工改成了文學,踏上了追求思想真理的道路。

很快,他的優異成績獲得了復旦大學的認可,1929年,他被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

赴日本留學是那個年代中國進步學生的追求,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迅速獲得發展壯大,這讓中國不少青年在思考,日本的迅速發展到底是由何而來,也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潮流影響下,大部分進步青年都會選擇到日本去進修,尋找救國之路。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胡秋原也是懷揣著這樣的理想前往日本留學,但是不久之後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改變了胡秋原的選擇。

抗日!

胡秋原毅然放棄了官費留學的學業,回到上海用自己的文筆為抗日事業而奮鬥。

在此後的一段歲月里,儘管遭到敵人的追捕,但胡秋原依舊輾轉在抗日戰線的後方,用文筆為抗日做著自己的貢獻。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1936年,胡秋原投身到國民黨官辦文宣事業,成為了國民黨內部赫赫有名的「一支筆」,也正是因為他在文壇上的成績,讓他獲得了國民黨高層的青睞,1948年,胡秋原當選為立法委員。

不管是在海外,還是在國民黨內任職,胡秋原有一個最堅定的理想,那就是維護中華傳統文化。

也因為如此,他在文壇內與眾多其他門派的文人爆發過多次論戰。

1963年,擔任「立法委員」的他,獨自創立了《中華雜誌》,大力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儘管其帶著為國民黨黨化教育的屬性,但其對中華文化思想的傳承力度可見一斑。

在國民黨的大力支持下,胡秋原與李敖爆發了關於「中西文化」的論戰,而中西文化論戰又間接爆發了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胡秋原與李敖的論戰持續了將近十年,在這十年間,胡秋原始終未因外界評論而更改自己對於中華文化傳承的信念,這也讓他獲得了台灣鄉土作家的支持。

回首胡秋原先生的早年經歷,在抗日戰爭的洗禮之下,胡秋原更加堅定了民族統一事業的重要意義,他也很清楚,只有民族團結和國家強大,才能讓人民避免遭受到戰爭的疾苦。

而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那個年代進步青年的理想,胡秋原同樣也是持有這樣理想的人,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就多次呼籲早日形成抗日統一戰線,並應邀參與了《八一宣言》的起草,足可見他的愛國情懷。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在移居台灣後,大陸和台灣分隔的局面更是讓他痛心疾首,不管局勢如何發展,他對於民族統一事業的決心始終是堅定的。

在珍寶島事件和釣魚島問題上,他始終堅定地認為,兩岸必須要聯手解決這些外部問題,共同抵禦外部侵略和威脅。

1969年珍寶島事件爆發後,胡秋原在《中華》發表社論,主張國共合作,支持人民解放軍保衛疆土,不向蘇聯屈服。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1970年釣魚台事件爆發,胡秋原所主辦的《中華》成為「保釣運動」最有力的刊物。

統派的理想,源於他對於祖國的眷戀和對民族復興的期盼。

在而今的評論中,兩岸都一直認為胡秋原是中國近代乃至當代中國,非常重要的史學家、政論家和文學家,2004年5月4日,時年94歲的胡秋原榮獲「中華文藝終身成就獎」。

武漢大學為紀念胡秋原、敬幼如夫婦,特別設立了「胡秋原•敬幼如獎學金」、「胡秋原•敬幼如藏書室」,以表示對胡秋原老先生的尊重。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胡秋原老先生的一生,都在為民族統一事業而奮鬥。

早年的經歷更是堅定了他的愛國情懷和信念,儘管台灣當局「政治局勢」一直動蕩不堪,他也未曾放棄過要求統一的要求和口號。

隨著中國大陸邁向改革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快,胡秋原老先生也意識到,兩岸的隔閡終究是要到了消除的時刻,也確實如他所預料的一樣,大陸和台灣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就逐步走向了正常化。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三、統一之風

胡秋原的探親之旅被稱為破冰之旅,自那之後,兩岸的交流開始了密切地聯繫,從兩岸的貿易到開放探親,再到開放旅遊以及大學交換生。

兩岸的溝通逐步走向了團結的道路,儘管這幾年來,蔡英文當局為了自身的政治投機,以及靠美靠獨斂財的影響,兩岸在某些時刻依舊會處於劍拔弩張的境地,但總體而言,走向統一的道路是不會更改的。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胡秋原先生在第一次回大陸探親的時候,就曾經很明確地指出,民族統一大業必然會到來,逆歷史潮流者終究會被歷史所拋棄。

在數十年間,台灣高層也在任期或者卸任後,多次來訪大陸進行交流訪談,無一不在表示兩岸應該和諧共存,謀求民族統一事業的進一步達成。

事實上,不僅官方層面大家保持一致,在民間團體和黨派上,大家的觀點也是一致的。

在2005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六十周年的時刻里,台灣的第一百一十三個政黨,台灣保護中華大同盟黨正式改名為中華統一促進黨,這個政黨是張安樂所創立的,在他看來,統一是兩岸必然的趨勢,是不可扭曲的。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儘管目前台灣當局依舊在「台獨」的邊緣作死一般地遊走,但是隨著大陸的實力不斷壯大,對「台獨」勢力壓制的手段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有力,這標誌著民族統一事業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胡秋原作為破冰第一人,在破冰之旅上向兩岸都傳達了一個信息,那就是「我們是一家人」,而這樣的理念也同時被兩岸的人民所接受,在40年的分離時間裡,兩岸人民的心確實是一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未曾分開。

不久之後,胡老先生的遺願必將會實現,那道淺淺的海峽,最終將會成為兩岸最近的橋樑。

首位來大陸訪問的台灣高層:返台後被「台獨」威脅要判他「死刑」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1.《跨海之旅:胡秋原文藝觀簡論》;作者:計璧瑞;《台灣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

2.《胡秋原與20世紀60年代台灣中西文化論戰》;作者:介江嶺;《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2015年第3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 天天要聞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時,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25位印尼華人華僑組成的參訪團,成員平均年齡超過75歲,最年長者88歲。他們中有人坐著輪椅、有人拄著拐杖,全程緊跟講解員步伐,無一人掉隊。參訪團此行是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特意到館重溫歷史,併合唱《松花江上》。 參訪團成員雖年事已高,...
這屆山西年輕人!結婚主打一個開心 - 天天要聞

這屆山西年輕人!結婚主打一個開心

當傳統婚宴遇上Z世代腦洞山西這屆年輕人徹底顛覆「結婚標配」!從電動車隊的拉風接親到火鍋店裡的誓言公交車上的浪漫他們用行動證明結婚不卷排場快樂才是終極儀式感Part.01沒有豪車轟鳴卻引得路人祝福鳴笛3月6日運城小伙帶領30輛電動車迎親車把系氣球後視鏡系紅綢帶車隊穿行大街小巷路人紛紛拍照「比超跑車隊還吸睛!環保又...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 天天要聞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兩岸關係這個大棋盤上,總有些聲音讓人耳朵一豎,特別是談到台灣和大陸統一後的事。洪秀柱那句「兩岸同屬一中,終極目標是統一」,擲地有聲,直接點燃了不少討論。而黃智賢、邱毅、王炳忠這些名字,也常跟「統一」倆字綁在一起。他們不光是喊口號,還真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