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集結號》,電影中講述了一個解放戰爭時期的故事。穀子地是解放軍的一名指揮員,他接到命令,在集結號響起後就率軍撤退。 但是在全連47人全部犧牲後,集結號號聲依然沒有響起,穀子地和大部隊失去聯繫,開始踏上了尋找與證明的旅途。事實上這段故事並不是完全虛構的,穀子地的原型就是晉察冀軍區四縱10旅30團8連2排長的常孟蘭。
1948年11月19日,1944年參軍的常孟蘭因為作戰勇猛,指揮有方被提任為晉察冀軍區四縱10旅30團8連2排排長。
30團在向關外轉移的時候遭遇了國民黨「暫三軍」主力,兩軍在北京延慶縣桑園鎮的古長城腳下進行了試探性的交火。
敵軍因為不知道我軍情況,沒有貿然的大肆進攻。面對此種兵力懸殊的情況,團長當即決定趁夜撤離,防止被敵人包圍。為了保證大部隊順利撤走,團長留下8連斷後。8連連長何友海觀察地形後,將吸引火力、牽制敵人的主要任務交給了常孟蘭。於是常孟蘭率五班的七名戰士執行這項阻擊任務,而連長則率領部隊在團主力和常孟蘭8人之間負責接應,同時提防其他方向可能會出現的敵人。
連長指揮常孟蘭8人務必要將敵人拖至天黑,團主力才能安全轉移。連長率部出發前,叮囑常孟蘭,沒有接到命令就不準撤退。當常孟蘭問連長如何傳達撤退命令時,連長告訴他:我會安排人在山那邊吹響一聲長號,這樣你們就可以撤出戰鬥了。
眼看連長帶隊離去,常孟蘭和戰士們在山上找了一個便於防守的地形,然後又安排最小的那名戰士在離陣地稍遠的地方負責傾聽號聲。
不久後,戰鬥打響,敵人開始一波又一波地沖向陣地,常孟蘭等人堅守陣地連續打退敵人。眼看天已經黑了,再加上彈藥也快要打完,聽號的小戰士過來對常孟蘭說:排長,一直沒有號聲,連長那邊很有可能已經與敵人叫上火了,現在天黑了,我們先撤吧!
常孟蘭內心很清楚繼續打下去是什麼結果,豐富的戰鬥經驗讓他明白現在其實敵人只是試探性的衝鋒,再等一會,敵人肯定會上重火力。但是號聲沒響,他不敢賭,也不能賭,一旦賭錯,那將會讓整個大部隊的戰士們陷入險境,無奈他只能下令,號聲不響,不能撤退,繼續打!
就這樣,8人繼續在陣地頑強地阻擊敵人,又接連打退了敵人的數次進攻。此時的天幕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到目前為止他們8人已經阻擊敵人大部隊近兩個小時了。不出常孟蘭所料,敵人停下了衝鋒,隨著空中的照明彈照亮夜幕,一顆顆炮彈落在陣地之上。當即就有兩名戰士犧牲,有了炮火的掩護,敵人很快就衝到了戰士們眼前。近身戰開始,面對如潮水般的敵人,戰士們只有各自為戰。常孟蘭在刺死幾個敵人後竟然奇蹟般地突圍了出來。
突圍之後,常孟蘭開始沿途打聽大部隊的行蹤,但是因為戰事頻繁,常孟蘭輾轉多地都沒有知道自己部隊的音訊,不得已回到了老家。
常孟蘭雖然奇蹟般的突圍並活了下來,但是內心充滿了無盡的悲傷和愧疚,他猜測剩下的戰士們應該都犧牲了,他們的死都是因為自己要堅持等到號聲響起。而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常孟蘭認為作為軍人,阻擊戰後沒有向原部隊復命,那就代表任務沒有結束。
建國之後,常孟蘭找上了北京一個專門收攏戰爭中失散人員的部門,此時他的身份終於被確認,但是部門首長告訴他原部隊已經入朝參戰,讓他回去等消息。之後常孟蘭就一邊等待消息,一邊到處尋找原部隊的足跡。就這樣在40多年裡,常孟蘭到過東北,也去過石家莊;找過老戰友,也問過軍區部隊,但是一直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
這件事一直到1984年終於出現轉機,一個軍事學院在常孟蘭所在村北建立一個訓練場。常孟蘭感覺像遇到親人一般,他經常去幫部隊做飯、燒水、清理場地。部隊表示給他一些報酬,常孟蘭堅決不要,但是希望部隊給他一些舊軍服。
隨著時間久了,部隊官兵都知道常孟蘭挂念的事情。最終學院副院長定慶少將決定幫助尋找老部隊。因為年代久遠,很多部隊的建制都已經有變化,所以一直到1996年,王定慶才找到瀋陽軍區某集團軍便是常孟蘭當年所在的晉察冀軍區第四縱隊,而駐在遼寧本溪的一個地炮團前身就是常孟蘭所在的三十團。
聽說找到了原部隊,71歲的常孟蘭當晚就收拾行李,一早就出發去往東北。常孟蘭好不容易找到本溪,才發現部隊以及換防到另一個鎮子。因為恰好是大年三十,常孟蘭根本找不到車,最終常孟蘭決定步行到部隊營房。
就這樣,在大年三十,一個71歲的老人在雪地里一步一步走向了夢想的軍營。但是畢竟年齡大了,在加上又冷又餓,常孟蘭在里部隊門口不遠的地方暈倒。不過幸好一個運送補給的車發現了常孟蘭,將其送到了營房。
部隊的王團長安靜地聽常孟蘭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因為他知道團史里確實有那次悲壯的阻擊戰。而且幸運的是,團榮譽室里有一張照片上就有常孟蘭。那是當年解放石家莊時,《晉察冀日報》記者為三十團的功臣排的合照。當時常孟蘭率領突擊排首先搶佔了戰場上的一個制高點雲盤山,因此立功。
此時的常孟蘭流著淚向現任的團長敬禮:「報告!我奉命於1948年11月19日帶領五班七名戰士,在延慶縣桑園鎮執行阻擊任務掩護全團撤退,按照上級命令,堅持到最後,在戰鬥中我與部隊失散,兩名戰士犧牲,其餘人員下落不明……請首長指示!」
年輕的團長也是熱淚盈眶,隨即回禮:「常孟蘭同志,你們的戰鬥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我代表全團官兵向您致敬!」
核實了常孟蘭的身份後,部隊希望能把他送到軍院安度晚年,常孟蘭拒絕了,後來部隊給他寄來老兵補貼,常孟蘭依然不受。他說:「我找部隊是來交差的,不是來要待遇的。」
不過遺憾的是,常孟蘭的原連長何有海等人都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當年連長為何沒有按照約定吹響軍號,已成一個永遠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