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諸多姓氏的帝王,為何中國第一大姓的卻很少出現?

2022年07月15日01:02:18 歷史 1092
  • 引言:

在《百家姓》書中記載著姓氏排名,開篇語大家幾乎都不陌生: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當時這一排名是作者在宋代皇帝的統治下寫的,皇帝的姓氏就是「趙」,為了表示尊貴地位百家姓的開頭用了皇帝的姓氏。而吳越國的國王姓錢,所以「錢」氏排在第二位,再往後看第三位是宋朝皇帝的正妃姓「孫」,第四位「李」姓則是因為南唐國主姓李,所以當時的排列順序,完全權貴們的寫照。然而隨著時代的更迭,第一大姓早已悄然改變。2014年我國進行姓氏統計,「王」姓人口與「李」姓不相伯仲,但人口超出「李」姓居多,「王」姓人口達到一億多人口,從人口數量來看,「王」姓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姓。

歷史有諸多姓氏的帝王,為何中國第一大姓的卻很少出現? - 天天要聞

  • 第一大姓為何不出帝王

或許大家都疑惑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一個皇帝姓「王」呢?在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世道,居然一個「王」姓皇帝都沒出現過,若是從概率論角度出發,這也不符合理論。其實不然,唯一一個與皇帝擦肩而過的篡漢室政權的王莽勉強算是一個。他建立新朝,在位十五年,不過他的國朝並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什麼豐功偉績,且後繼無人,就被劉秀所滅。

歷史有諸多姓氏的帝王,為何中國第一大姓的卻很少出現? - 天天要聞

但是嚴格算起來,他也還算不上皇帝,如此看來「王」姓作為我國人口第一大姓,真的就沒一個皇帝。關於這件事,民間也眾說紛紜,有人說,王姓之所以沒有皇帝是因為這個姓氏的字有問題。「王」字的筆畫三橫一豎,上下全都無法出頭,所以王姓在古代無法登上最高的位置。再看看當時皇帝比較頻繁的姓氏,「趙」,「李」,「朱」等上面都有出頭的字形。也有人說,「王」姓本就尊貴,代表著皇帝佔據著王氣,導致於無法進一步發展,只能成為王佐之才。

  • 追溯「王」姓起源

其實對於民間的說法,都是比較迷信的。認真追溯「王」姓時會發現,他們都來頭不小,跟眾多王室有關。「王」姓起源於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姬姓是周朝的國姓。周靈王之子太子晉,因為勇於犯言直諫被廢為庶民,他的兒子宗敬仍在朝為官。因為他們屬於王族的後代,因而時人將他們稱作「王家」,這支原來的姬姓族人就以王為氏。

歷史有諸多姓氏的帝王,為何中國第一大姓的卻很少出現? - 天天要聞

王姓祖先王元、王威在秦末年間,為躲避農民起義,楚漢爭霸的戰火,分別遷徙到山東琅琊、山西太原,從而發展成顯赫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在後世的地位非常高。琅琊王氏從西漢霍光時開始把政權直至王莽篡位,一直掌握著漢室。

周平王的後裔姬赤子孫,因姬赤曾為王子為紀念他而改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猗王,稱為「臨猗王氏」。西周恆公姬揭後裔,國朝覆滅後,他的子孫遷徙到河南伊川和昭汝,因居王城而改王氏,後稱之為「王城王氏」。子姓王氏,商王文丁的兒子比干,被紂王殺害後其子孫因為他原是王子,便以王氏為姓。從先秦到漢唐,比乾的子孫一直居住於河南地區形成了著名的「汲郡王氏」。

歷史有諸多姓氏的帝王,為何中國第一大姓的卻很少出現? - 天天要聞

王莽自立為朝後,燕太子因獻符命於王莽,深受王莽寵愛,賜「王」姓以示尊貴地位,史稱「北京王氏」。媯姓中也有胡陳公後裔改姓,後世稱為「元城王氏」。

  • 多國賜姓而改姓「王」

諸如此類的改姓,賜姓的還有很多。秦滅六國後,齊,魏,燕諸國的王室後裔,大部分都改為「王」姓。所以王姓自誕生之初就十分龐雜,也從此之後,秦始皇不再稱王,而自稱「朕」。漢時的匈奴人,南北朝時期的高麗人,隋唐時期的月氏人,唐朝時期的契丹人元朝時的蒙古人等,這些外族人隨著歷史發展而同化為漢族「王」姓。明代朱元璋賜以王姓給女真完顏族,而朱元璋自己的後裔也有部分改姓為王,更有成吉思汗的皇室部分後裔改為王姓。因此「王」姓散布廣泛,也由此可見源頭雜多。

歷史有諸多姓氏的帝王,為何中國第一大姓的卻很少出現? - 天天要聞

  • 結語:

所以在史書上,王姓皇帝少見。但在歷史演變之中,他們的先祖曾是著名的帝王,「王」姓這個中國第一大姓並不是真的沒出過皇帝,而且「王」姓名人歷史上也諸多,他們都曾在史書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伊朗唯一的改革派總統候選人 還有機會贏嗎? - 天天要聞

伊朗唯一的改革派總統候選人 還有機會贏嗎?

在6月12日開始的總統競選活動中,他表現得非常積極,提出的主張也十分契合改革派支持者的口味,比如取消互聯網控制,不要強力干涉女性著裝,積極改善對外關係,不要主動與美國等外部國家對抗等。可以說,他不僅贏得了改革派選民的口碑,而且也受到不少關注伊朗事務的國際人士的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 天天要聞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老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這不,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比亞迪秦L DM-i因為低油耗長續航且定價非常親民的緣故,在上市之後一度遭遇各種黑公關乃至坊間的無端貶低嘲諷,並認為秦L一定是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進行「偷工減料」才能夠做到這樣的極致性價比,於是,比亞迪乾脆利落的「上才藝」--將整車進行全面的拆...
歷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將軍! - 天天要聞

歷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將軍!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英雄豪傑以他們的智慧、勇氣與忠誠,書寫了波瀾壯闊的篇章。然而,命運弄人,有些將領雖功勛卓著,卻最終含冤而終,其命運之悲,令人扼腕嘆息。以下,讓我們以詩意的筆觸,穿越千年風塵,探尋那十位死得最為冤枉的將軍之不朽傳奇,感受他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百折不撓新華社記者李浩、張博宇仲夏時節,延河水畔,陝西延安革命紀念館遊人如織。一本泛黃的書吸引了眾多目光,封面上毛澤東同志的筆跡雄渾蒼勁,不時有參觀者輕聲誦讀:「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 天天要聞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斬立決?」 「流放。」「去哪?」 「寧古塔。」「那不還是個死嗎?」在古代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流放寧古塔」。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這撿了一條命,不用死的「流放」看似是要比死刑好上不少。但實際上,在許多古代人眼中,這流放寧古塔,還不比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 天天要聞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現代快報訊(記者 白雁 張垚仟)又到7月,一年一度的江蘇書展如約而至。記者獲悉,7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馬伯庸將在書展重點活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上開講「歷史中的大與小」。馬伯庸是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茅盾新人獎得主,其作品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致力於對「歷史可能性小說...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 天天要聞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之際,「光榮之城——上海市革命場館聯盟紅色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開幕。展覽彙集了75組文物文獻,展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啟航、出征」的光榮歷史,並以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出席展覽開幕式。展覽聚焦中共中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