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 | 陸正偉:淮海坊59號

2022年07月14日17:49:44 歷史 1627

記憶 | 陸正偉:淮海坊59號 - 天天要聞

淮海路上有條與之同名的弄堂叫淮海坊。建於1924年。上世紀三十年代,巴金先生從拉都路敦和里(現襄陽南路306弄)搬到淮海坊59號居住 ,直至1955年9月喬遷至武康路113號。

我隨友人曾數次走訪淮海坊,前弄面朝熱鬧的淮海路,後弄與茂名路、南昌路相通,鬧中取靜。我聽說巴金早年常在南昌路上散步順路拐進白俄人開的書店淘舊書,一舉兩得。淮海坊清水紅磚,鋼窗蠟地,每個門牌號里有天井,59號的牆上比左鄰右舍多了塊鐫刻著「著名文學大師巴金1937年曾在此居住」的銘牌。我曾隨巴金胞弟李濟生和翻譯家楊苡走訪過59號。那天,大門關著。我們只得站在銘牌旁照了幾張相。楊苡還仰頭望著曾留宿住過的二樓窗戶,說起與巴金夫人蕭珊在「亭子間」促膝談心至深夜的情形……我見這樣的銘牌在弄內有不少,其中有3號的夏丏尊和99號魯迅先生夫人許廣平,26號竺可楨及徐悲鴻、胡蝶等科技、文化界名人。

按慣例,樓上的住戶都從後門進出。我後又去過幾次都吃了「閉門羹」。一次,59號門開著,經住家同意,便走了進去,經過衛生間、廚房就是樓梯。拾級而上,在二樓亭子間轉彎處設了一道柵欄門,那天,門關著,只得下樓。但上樓腳踩木梯聲使我找到了巴老養子馬紹彌對我說過的感覺。他是巴老友、翻譯家馬宗融和女作家羅淑之子。其雙親病逝後,巴金夫婦收養了他們姐弟倆,視若己出。馬紹彌寓居淮海坊59號時,在樓上只要聽到「咚、咚、咚」上樓的沉重腳步聲,就知道是李伯伯又買書回來了,他趕緊下樓幫助一起提上樓。淮海坊的家留給他的印象是各個角落全塞滿了書。老馬還向我介紹:三樓靠窗是書桌,除放一張鐵床外,多餘之地都被書櫃擠占,只像老城隍廟「九曲橋」那樣側身過人的通道,連亭子間都成了「書庫」。

巴金在淮海坊完成了「激流三部曲」中的《春》和《秋》,我在《秋》的序言里讀到他在淮海坊創作時的情景:它是我一口氣寫出來的,當時我在上海的隱居生活很有規律,白天讀書或從事翻譯工作,晚上9時後開始寫《秋》,寫到深夜2點,有時甚至3、4點,然後上床睡覺……

在這期間,巴金還輾轉廣州、桂林、昆明、貴陽等地忙於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出版、發行。1946年5月,他與妻子蕭珊帶著不滿周歲的女兒小林從重慶回到淮海坊。由此,59號熱鬧了起來,成了文化「沙龍」的聚集之地。巧得很,我無意間看到作家汪曾祺在散文《尋常茶話》中對那段歲月的描述:「1946年冬,開明書店綠楊邨請客,飯後。我們到巴金先生家喝工夫茶。幾個人圍著淺黃色老式圓桌,看陳蘊珍(蕭珊)表演,熾炭、注水、淋壺、篩茶。每人喝了三小杯。我第一次喝工夫茶,印象深刻。這茶太釅了,只能喝三小杯。在座的除巴老先生夫婦,有靳以黃裳。一轉眼,四十三年了。靳以、蕭珊都不在了。巴老衰病,大概再沒有喝一次工夫茶的興緻了。那套紫砂茶具大概也不在了……」鮮活的文字,我好似置身於其中。同年末,巴金的又一部長篇小說《寒夜》在淮海坊殺青。

1949年後,巴金在淮海坊居住時應邀出訪了波蘭、蘇聯和印度,創作並出版了《納粹殺人工廠——奧斯維辛》一書。五十年代初,巴金兩度從淮海坊啟程,率中國文聯「戰地創作組」赴朝鮮戰場深入生活,歷時一年之多,與留守淮海坊的蕭珊往來書簡就達八十餘封。回國後,根據積累的素材創作了一批謳歌志願軍戰士勇於獻身、保家衛國的軍事題材作品,這批作品影響最大的數小說《團圓》,影片《英雄兒女》系根據此改編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巴金雖然在杭州花港招待所創作了小說《團圓》,但淮海坊59號作為電影《英雄兒女》原著的發祥地是毫無懸念的。(陸正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 天天要聞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大刀隊最早得追溯到國民革命軍西北軍那時候。1933年,長城抗戰打響,日軍大舉進攻喜峰口。當時中國軍隊的處境有多慘?槍支彈藥都湊不齊,工業底子薄得像張紙,連個像樣的炮都造不出來。面對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機槍甚至坦克,咱們的西北軍將領沒辦法,只能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著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 天天要聞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電話那頭傳來古大存壓低卻顫抖的聲音:「葉帥,莫雄今晚就要被槍決!」葉劍英愣了不到三秒,隨即抄起另一部機子撥向陶鑄,四個字擲地有聲——刀下留人。廣東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傳令兵一路小跑,陶鑄收到命令,當場批示暫停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