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 | 陸正偉:淮海坊59號

2022年07月14日17:49:44 歷史 1627

記憶 | 陸正偉:淮海坊59號 - 天天要聞

淮海路上有條與之同名的弄堂叫淮海坊。建於1924年。上世紀三十年代,巴金先生從拉都路敦和里(現襄陽南路306弄)搬到淮海坊59號居住 ,直至1955年9月喬遷至武康路113號。

我隨友人曾數次走訪淮海坊,前弄面朝熱鬧的淮海路,後弄與茂名路、南昌路相通,鬧中取靜。我聽說巴金早年常在南昌路上散步順路拐進白俄人開的書店淘舊書,一舉兩得。淮海坊清水紅磚,鋼窗蠟地,每個門牌號里有天井,59號的牆上比左鄰右舍多了塊鐫刻著「著名文學大師巴金1937年曾在此居住」的銘牌。我曾隨巴金胞弟李濟生和翻譯家楊苡走訪過59號。那天,大門關著。我們只得站在銘牌旁照了幾張相。楊苡還仰頭望著曾留宿住過的二樓窗戶,說起與巴金夫人蕭珊在「亭子間」促膝談心至深夜的情形……我見這樣的銘牌在弄內有不少,其中有3號的夏丏尊和99號魯迅先生夫人許廣平,26號竺可楨及徐悲鴻、胡蝶等科技、文化界名人。

按慣例,樓上的住戶都從後門進出。我後又去過幾次都吃了「閉門羹」。一次,59號門開著,經住家同意,便走了進去,經過衛生間、廚房就是樓梯。拾級而上,在二樓亭子間轉彎處設了一道柵欄門,那天,門關著,只得下樓。但上樓腳踩木梯聲使我找到了巴老養子馬紹彌對我說過的感覺。他是巴老友、翻譯家馬宗融和女作家羅淑之子。其雙親病逝後,巴金夫婦收養了他們姐弟倆,視若己出。馬紹彌寓居淮海坊59號時,在樓上只要聽到「咚、咚、咚」上樓的沉重腳步聲,就知道是李伯伯又買書回來了,他趕緊下樓幫助一起提上樓。淮海坊的家留給他的印象是各個角落全塞滿了書。老馬還向我介紹:三樓靠窗是書桌,除放一張鐵床外,多餘之地都被書櫃擠占,只像老城隍廟「九曲橋」那樣側身過人的通道,連亭子間都成了「書庫」。

巴金在淮海坊完成了「激流三部曲」中的《春》和《秋》,我在《秋》的序言里讀到他在淮海坊創作時的情景:它是我一口氣寫出來的,當時我在上海的隱居生活很有規律,白天讀書或從事翻譯工作,晚上9時後開始寫《秋》,寫到深夜2點,有時甚至3、4點,然後上床睡覺……

在這期間,巴金還輾轉廣州、桂林、昆明、貴陽等地忙於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出版、發行。1946年5月,他與妻子蕭珊帶著不滿周歲的女兒小林從重慶回到淮海坊。由此,59號熱鬧了起來,成了文化「沙龍」的聚集之地。巧得很,我無意間看到作家汪曾祺在散文《尋常茶話》中對那段歲月的描述:「1946年冬,開明書店綠楊邨請客,飯後。我們到巴金先生家喝工夫茶。幾個人圍著淺黃色老式圓桌,看陳蘊珍(蕭珊)表演,熾炭、注水、淋壺、篩茶。每人喝了三小杯。我第一次喝工夫茶,印象深刻。這茶太釅了,只能喝三小杯。在座的除巴老先生夫婦,有靳以黃裳。一轉眼,四十三年了。靳以、蕭珊都不在了。巴老衰病,大概再沒有喝一次工夫茶的興緻了。那套紫砂茶具大概也不在了……」鮮活的文字,我好似置身於其中。同年末,巴金的又一部長篇小說《寒夜》在淮海坊殺青。

1949年後,巴金在淮海坊居住時應邀出訪了波蘭、蘇聯和印度,創作並出版了《納粹殺人工廠——奧斯維辛》一書。五十年代初,巴金兩度從淮海坊啟程,率中國文聯「戰地創作組」赴朝鮮戰場深入生活,歷時一年之多,與留守淮海坊的蕭珊往來書簡就達八十餘封。回國後,根據積累的素材創作了一批謳歌志願軍戰士勇於獻身、保家衛國的軍事題材作品,這批作品影響最大的數小說《團圓》,影片《英雄兒女》系根據此改編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巴金雖然在杭州花港招待所創作了小說《團圓》,但淮海坊59號作為電影《英雄兒女》原著的發祥地是毫無懸念的。(陸正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伊朗唯一的改革派總統候選人 還有機會贏嗎? - 天天要聞

伊朗唯一的改革派總統候選人 還有機會贏嗎?

在6月12日開始的總統競選活動中,他表現得非常積極,提出的主張也十分契合改革派支持者的口味,比如取消互聯網控制,不要強力干涉女性著裝,積極改善對外關係,不要主動與美國等外部國家對抗等。可以說,他不僅贏得了改革派選民的口碑,而且也受到不少關注伊朗事務的國際人士的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 天天要聞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老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這不,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比亞迪秦L DM-i因為低油耗長續航且定價非常親民的緣故,在上市之後一度遭遇各種黑公關乃至坊間的無端貶低嘲諷,並認為秦L一定是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進行「偷工減料」才能夠做到這樣的極致性價比,於是,比亞迪乾脆利落的「上才藝」--將整車進行全面的拆...
歷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將軍! - 天天要聞

歷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將軍!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英雄豪傑以他們的智慧、勇氣與忠誠,書寫了波瀾壯闊的篇章。然而,命運弄人,有些將領雖功勛卓著,卻最終含冤而終,其命運之悲,令人扼腕嘆息。以下,讓我們以詩意的筆觸,穿越千年風塵,探尋那十位死得最為冤枉的將軍之不朽傳奇,感受他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百折不撓新華社記者李浩、張博宇仲夏時節,延河水畔,陝西延安革命紀念館遊人如織。一本泛黃的書吸引了眾多目光,封面上毛澤東同志的筆跡雄渾蒼勁,不時有參觀者輕聲誦讀:「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 天天要聞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斬立決?」 「流放。」「去哪?」 「寧古塔。」「那不還是個死嗎?」在古代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流放寧古塔」。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這撿了一條命,不用死的「流放」看似是要比死刑好上不少。但實際上,在許多古代人眼中,這流放寧古塔,還不比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 天天要聞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現代快報訊(記者 白雁 張垚仟)又到7月,一年一度的江蘇書展如約而至。記者獲悉,7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馬伯庸將在書展重點活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上開講「歷史中的大與小」。馬伯庸是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茅盾新人獎得主,其作品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致力於對「歷史可能性小說...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 天天要聞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之際,「光榮之城——上海市革命場館聯盟紅色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開幕。展覽彙集了75組文物文獻,展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啟航、出征」的光榮歷史,並以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出席展覽開幕式。展覽聚焦中共中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