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和「四大寇」——革命的迷茫時期

2022年07月14日09:13:34 歷史 1955

孫中山能夠成功,第一個要感謝他的親哥哥——孫眉

孫中山祖上並不富裕,標準的廣東農民家庭。

趕上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生活更窮困。

哥哥孫眉年僅17歲,背井離鄉跑到檀香山去打工。

這是廣東地區當時的常態,在家鄉吃不上飯了,只能遠渡大洋,要麼去南洋、要麼去檀香山,甚至去南美洲等地討口飯吃。

好在孫眉不僅能吃苦,頭腦還靈活,在檀香山打下了一片江山,成了一方土豪。

孫中山一大家人的生活這才得到改善。

孫中山12歲時,便去檀香山投奔哥哥孫眉,依附孫眉生活、求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檀香山當時還不是漂亮國的土地,但也快了。

檀香山人民正在和漂亮國進行最後的鬥爭。

孫中山耳濡目染,知道了什麼是政治、什麼是民主、什麼是奮鬥的方向。

孫眉就慘了,從此只能一直用金錢支持這個「不務正業」的弟弟去實現理想。

漂亮國佔領檀香山,孫眉破產,返回廣東祖籍地。

孫中山卻成了革命領袖,成了民國的臨時大總統。

胡漢民等人推舉孫眉任廣東都督,被孫中山拒絕。

孫中山認為,胡漢民等人推薦孫眉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孫眉本人並無擔任這一重要職務的能力。

孫中山有點太過於愛惜自己的羽毛。

孫眉在檀香山尚能闖下一片天地,胡漢民等人的推舉絕不僅僅因為孫眉是孫中山的哥哥。

1915年,年僅61歲的孫眉便鬱鬱而終。

1883年,17歲的孫中山從檀香山返回廣東,繼續學業。

1887年,21歲的孫中山轉入香港西醫學院(香港大學)學醫。

1892年,26歲的孫中山獲得醫學碩士學位

在這期間,孫中山的救國思想、救國行動,未曾停止過。

他寫文呈請香山縣令,要求在香山改革縣政,特別是普及現代教育。

他經常在港澳粵的報紙上發表文章,比如名篇《農工》。

不過,壓根沒人理他。

但孫中山在這時期遇到了三位志同道合的同鄉:
楊鶴齡陳少白尢列,加上孫中山自己,成了一個小團伙。

這四個人整日泡在一起高談闊論,主要內容只有一個:

造反、推翻滿清政府!

這在當時是很不可思議的,所以這四人被稱為「四大寇」

陸浩東鄭士良等人後來也加入了這個團隊。

孫中山表現了自己對洪秀全的敬仰,經常自詡「反清英雄第一人」!

要做第二個洪秀全!

可能覺得這幾個文弱是書生只是吹吹牛,官府也沒當真。

否則定其一個謀反的罪名,這幾人可能就性命就不保了。

反清就好好反清、造反就好好造反,但當時的孫中山還是個改良主義者。

康有為出生在1858年,只比孫中山大8歲,但出名比較早。

當時在廣州辦萬木草堂,廣收學徒,宣傳西學,要「經世致用」。

孫中山想結交康有為,就去拜見。

康有為看不上尚且默默無聞的孫中山,只願意收孫中山為學生。

以孫中山的志向和清高,怎麼會拜在康有為門下,非常之氣憤。

從此,這二人成為一生之敵。

孫中山甚至一度找關係,準備上書李鴻章,闡述自己的治國理想。

為了見李鴻章,孫中山不惜把李鴻章猛誇一通,並表示自己願意到清廷做官,以實現自己的理想。

孫中山本來是有機會見到李鴻章的,畢竟孫中山托的人是盛宣懷,盛宣懷可是李鴻章面前的紅人。

可惜,恰逢甲午戰爭爆發,李鴻章忙的焦頭爛額,壓根沒空接見孫中山。

孫中山和陸浩東既來之則安之,索性在天津和北京兜兜轉轉了好一大圈。

這是清朝的腹心之地、心臟地帶。

轉了這一圈,也讓孫中山看透了清朝的沒落和腐朽。

孫中山最後感嘆一句:「和平之法,無可實施。」

從此,孫中山堅持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再無改變過。

孫中山稱「四大寇」時期為「革命的言論時期。」

其實不然,那應該是孫中山「革命的迷茫時期。」

本文由寂寞火爐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

孫中山和「四大寇」——革命的迷茫時期 - 天天要聞

孫中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 天天要聞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邱行湘的木工技術不是吹出來的,三天時間,竟然神奇地將一些廢棄的鐵杴把、舊拖把把兒和前些時候為了擴大小菜園而砍掉的雜樹條子,全部給鏇成了嶄新的拖把把兒,足足八十多根,送到了縫紉組質檢組長董益三、黃維手中,二人認真地把關之後,給了邱行湘一個滿分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 天天要聞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7月1日,記者從貴林社工作人員獲悉,江西省著名笑星、相聲表演藝術家原江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萬新明先生(藝名「小筱貴林」)於2025年7月1日18時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 天天要聞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中國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學劉東教授主編,10位海內外高校學者任編委,定期掃描海外中國研究前沿學術成果。本輯從數十種海外頂尖學術期刊精選論文32篇、書評12篇,所涉學科廣闊,涵蓋人文學科各細分領域,探討了諸如青銅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藝術史藝術、明清時期的白銀供應、清代邸報的發行與流通、...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京師大學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學在1898至1912年間的曾用名。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11,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批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