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太子界的楷模與天花板——朱標

2022年07月05日14:48:21 歷史 1005

如果大家了解過歷史,就會知道歷史上很多皇子奪權的事情,例如「玄武門之變」和「九子奪嫡」等事件,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不惜手足相殘。

但這件事卻沒有發生在朱元璋的眾兒子身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太子朱標的能力非常強,不僅能壓制住眾位皇子,在朝中也擁有很高的威望,朱標繼承皇位是眾望所歸。

朱標出生於龍鳳元年(1355年),他的母親是朱元璋的髮妻馬皇后,也是朱元璋最愛的妻子。這位太子從13歲起就是大明的儲君,直到因病身亡,他的儲君之位都無人可以撼動。

一般以為皇子被立為儲君後最害怕的及時配陷害會有奪權之類的名聲,尤其是皇上比較長壽,在位時間長的皇帝更是如此,但朱標是個例外,甚至朱元璋聽到朱標要造反,朱元璋自己趕緊把自己的禁衛軍排出去,然後還把兵符送到朱標手上,讓朱標的暫返之路暢通無阻。

歷史故事:太子界的楷模與天花板——朱標 - 天天要聞

朱標到底是因為什麼才能獲得朱元璋這麼特別的「寵愛」,他的太子地位又是否一直安穩如山呢?

第一 朱元璋愛屋及烏

朱元璋對朱標的愛已經達到了溺愛的程度,這與朱元璋的出身和朱標的生母有關。朱元璋布衣起家,堪稱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因此骨子裡「傳宗接代」封建的觀念極為深重。

朱元璋曾經因為觸犯軍紀而被囚禁,在牢里好幾天沒吃東西,餓得幾乎不省人事,馬皇后知道,冒著生命危險獨自送食物給朱元璋,朱元璋後來僥倖脫身之後,將馬皇后視為值得託付一生之人。

歷史故事:太子界的楷模與天花板——朱標 - 天天要聞

登基之後,朱元璋將後宮的全部權力交給了馬皇后,並將馬皇后的娘家人全部封官,馬皇后也沒有辜負朱元璋,把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國庫空虛時,她還積極捐出自己的積蓄,幫助朱元璋渡過難關。朱標是馬皇后的第一個孩子,所以他是最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朱元璋請了很多賢能之人做朱標的老師,可以說朱元璋在培養朱標上投入的成本是其他皇子的幾倍。

第二 朱標的豪華後援團

朱元璋對太子寄予厚望,很早就開始為他「鋪路」,據《明實錄》記載:朱標被冊封為太子後,朱元璋就為東宮組建了史上最「豪華」的班底,其中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歷史故事:太子界的楷模與天花板——朱標 - 天天要聞

看看這是什麼陣容:李善長是朱元璋手下頂級謀臣,被譽為「明初蕭何」,朱元璋論功行賞時他被封為第一等的公爵,位列百官之首;徐達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常遇春也是開國名將,有萬夫不當之勇,常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因此軍中又稱其為常十萬!

我們打個比方,如果有人想把朱標從太子之位上拉下來,也許還不等朱元璋動手,就會有文臣出來用唾沫星子把他淹死。如果文臣沒能對付得了他,那麼武將也會站出來。一人守在一個關口,絕對把想造反的人打得沒有還手之力。

第三 朱標自身的能力與魅力

朱標被朱元璋親自教導,朱標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年輕時就表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有一次,邊防出現危機,朱標就請求親自帶兵支援邊防,朱元璋也想試試自己兒子的能力,所以他同意了。

歷史故事:太子界的楷模與天花板——朱標 - 天天要聞

在戰場上,朱標帶領他的士兵守衛著敵人一波又一波的猛烈進攻,頗具大將之風,儘管他顯得有點經驗不足,但他的表現受到了大臣們的一致認可。

雖然說朱標如此深受愛戴,理應引起兄弟們的嫉妒,但朱標卻非常會做人,他懂得收買其他兄弟的心。那時,包括朱棣在內的幾乎所有皇子都惹過麻煩,每次都是朱標出面說服朱元璋,讓朱元璋對他們網開一面。尤其在朱棣心中,朱標就是在這皇宮中唯一可以依靠的避風港。

假設一下,如果削藩的不是朱允炆而是朱標,估計朱棣是第一個雙手贊成,主動上交兵權的藩王,甚至朱棣會在兵力上支持朱標削藩然後自己交出兵權。

歷史故事:太子界的楷模與天花板——朱標 - 天天要聞

如果朱標成功繼承皇位,明朝很可能在他的帶領下,再次創造一個盛世,只是可惜朱標英年早逝,沒能活到登上帝位的那一天。

但是天公不作美。朱標沒能等到當上皇帝的那天。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因病去世,享年37歲。

在朱標死後,朱元璋傷心欲絕,幾度昏厥。朱標的死對朱元璋打擊太大了,這位心機與實力並存的開國帝王,自此之後,就變成了一個風燭殘年,猜忌弒殺的一位老人,可以說朱標的死也是朱元璋晚年弒殺的唯二原因之一!(還有一個是馬皇后之死,沒有人再可以勸得住朱元璋)。

朱標在繼承大統的競爭中,幾乎掌握著壟斷級別的優勢,無論從道德人品,還是個人能力,甚至是身份級別,都是無懈可擊的,唯一的劣勢,可能就是他的命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 天天要聞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區陸續通過開展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與黨旗合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激勵廣大黨員幹部錘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奮進力量。